藍洲 覃桂南
一個從農民家庭走出來的北京中醫藥大學碩士生,一群緊跟著他,擁有一身技藝的大學畢業生,為了同一個創業夢想——創辦一個現代化的具有真正生態意義的養殖園而走到了一起。2011年10月10日,在人們疑惑的眼光中,他們在廣西上林縣大明山腳下創辦起上林縣唱林生態養殖園。不到兩年時間,養殖園就像他們命名的“唱林”一樣頂呱呱地唱響了:擁有綠色生態裙子雞2萬余尾,黑鴨子3000余羽。2012年,家禽出欄3萬羽,銷售收入120多萬元。這名碩士生叫林華鋒,原籍上林縣明亮鎮溯浪村那店莊。緊隨其后的大學生有9名,大部分是林華鋒的初中、高中同學,其中一名是廣西農科院教授。
艱難的抉擇
2011年7月,林華鋒在北京中醫藥大學經過七年艱苦的本碩連讀,以優異成績拿到碩士學位后,毅然決定返鄉創業。作出這樣的決定并非偶然。到北京讀大學后,他看到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改善,養生觀念深入人心,如果能運用自己學到的知識技能回到家鄉廣闊天地發展綠色養殖,不僅能創造一番事業,還能帶動家鄉父老脫貧致富!他將決定告訴了正就讀于天津醫科大學的女友,女友心里充滿了千萬個不理解:“你可以留在北京工作,可以到天津來工作,只要不回那窮山旮旯我都嫁給你!”修了20多年自行車的父親,一毛錢一毛錢攢夠路費跑到學校,顫巍巍揚起滿是老繭的手就要扇兒子耳光,但手揮到半空還是放下了。他理解兒子報恩心切,但心底仍無法面對兒子就要回鄉吃苦的現實和創業面臨的巨大風險。“讀書就算讀到大學有什么用?不也是照樣回家養雞養鴨!”看到林華鋒返鄉,一個鄉親當著他的面這樣教訓兒子,深深刺痛了林華鋒的心。但林華鋒一句話也沒有說,因為他明白,唯有實實在在干出樣子來,才能讓鄉親們懂得,知識,才是改變命運最有力的武器!
俗語說得好,一個好漢三個幫。林華鋒還沒回到家,便聯系上了廣西農業技術學院畢業的同學白耀寧,廣西大學動物科學系畢業的同學盧榮敏等,勸說他們一起來創業。這幾位大學畢業的同學,正分散在各地的畜牧公司從事技術研究,一下子要拋開好不容易積累的基礎另起爐灶,心里怪舍不得的。但他們轉念一想,以往工作都是為老板打工,而今林華鋒邀請自己一同創業,是扭轉人生的一個大好機會,于是都決然聚攏到林華鋒身邊。
艱辛的創業
剛回到家鄉的林華鋒,缺少創業資金,9名大學生你一萬我兩萬地出資,自家的兄弟姐妹也掏光了多年積蓄,50萬元的啟動資金總算籌夠,可林華鋒又犯難了,到哪里找場地呢?這時,看著他長大的鄉親來了,大家一商量,讓出了大明山腳下卡華山約200畝畬地。一切都從零開始,林華鋒帶領白耀寧、盧榮敏等同學自己動手建雞舍,吃最簡單的米飯青菜,住最簡陋的工棚。半年多時間過去了,3000多平方米的標準養雞欄舍、育雛室、飼料加工車間建起來了,現代化的生態養殖場初具雛形。為了保證家禽的“綠色屬性”及增強抗病能力,林華鋒運用科技攻克飼料及瘟病防治關:飼料均以五谷雜糧配以微生物制劑來發酵,嚴格按ph值5.0—6.0來發酵出雞、鴨特別愛吃又能改善動物腸道功能的富含活性乳酸菌、雙歧桿菌等有益菌的食物;還研制出幾種中成藥,這樣既有效地防治了家禽瘟病,還保證家禽上市前完全消除掉體內藥物殘留。
創業的道路上有多少坑洼只有林華鋒和同學們知道。2012年春節,地處大明山腳下的養殖場氣溫異常低,晚上甚至降到零度,地表都結了銀白色的一層薄冰,剛剛孵化出的3000多只雛雞頂不住寒冷,僵化成團!林華鋒和同學們只能找來木炭和干木條生火給雛雞取暖。每天晚上,他們都要十幾次輪番起身給火爐添柴火,并時刻監控雛雞健康狀況。這個取暖用火一生起來,就是20多個日日夜夜不能熄滅。除夕之夜,整個養殖場只剩下林華鋒一人,遠處傳來的爆竹聲讓這個七尺男兒流下了兩行熱淚。家禽的免疫,也是養殖家禽的關鍵環節,每一批次的雛雞從誕生到長大出欄,要打5—7次防疫針。林華鋒已經記不起來,有多少個日子,他們將天黑后回籠的家禽一只只地抓住打疾病預防針,直到次日凌晨3點才得以合眼。每盼到一批家禽出欄,在普通農家,本是要宰雞殺鴨慶賀的時候,林華鋒卻完全沒心思慶賀,因沒有錢請不起工人,他們往往三更半夜就要起身,忙著將雞捉入籠箱,再一箱箱扛上三輪車,接著自己駕駛三輪車把出欄雞鴨拉到村外的公路旁。約3000只家禽全部送到公路旁后,他們身上的衣服都已被汗水浸透得直往下滴水,雖已累得站立不穩,但他們還不能休息,還要將出欄雞扛上應約前來的貨車上……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在未能爭取到貸款,仍嚴重缺乏資金的情況下,林華鋒和同學們在市場考察及銷售中不斷探索:大眾喜愛什么樣體型、什么樣毛色的雞?什么樣的味道更適合于大眾?林華鋒提出了大膽的設想,要將本地土生土養的母雞與雄性裙子雞雜交配種,得出各具備50%本地雞特征及50%裙子雞特征的后代,再將它們分別與本地雞及裙子雞又一次交配,不斷進行再對比、再改良。力爭用3—5年時間,培育出既有傳統本地土雞清香濃郁,口感細膩特點,又成功消除掉本地雞皮下脂肪,市場上獨一無二的“唱林”生態雞……
美好的前景
知識就是力量!林華鋒的“唱林”養殖場在2012年一年中出欄家禽3萬羽,其中裙子雞2萬余尾,黑鴨3000余羽。酒香也怕巷子深, 2012年10月初,林華鋒和同學們分頭拎著裙子雞上縣城、上南寧市,以免費送經銷商宰殺品嘗的方式迅速打開了市場。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3萬余羽裙子雞及黑鴨子皆遠銷南寧市區及廣東等地,裙子雞批發價每市斤20元,生態鴨批發價每市斤15元,當年銷售額120多萬元,價格及效益較普通養殖幾乎要翻上一番。
創業的步伐剛艱難邁開,林華鋒心里已思量著怎么讓鄉親們一起養殖增收的問題。他動情地告訴筆者,農民自家喂養幾只雞、鴨,大都只是為了逢年過節宰殺了吃。個別農戶喂養百把只算是“小專業戶”,遇上好年景,家禽不染瘟病,還能賣點錢,而家禽一旦犯病,往往因不知道防治弄得血本無歸;最后還因為未能規模化養殖打不出品牌賣不出好價錢,往往被雞販子將收購價格壓得很低很低,也得含淚賣掉。林華鋒表示,唱林生態養殖園要以“公司+農戶”的模式,把先進的養殖技術、理念帶給鄉親們。養殖園從種苗孵化到飼料配制,最后到市場開拓,將一條龍全程為參與養殖的鄉親提供服務,為鄉親承擔養殖風險,保障鄉親養殖收益。目前,全縣已有近百戶農家表達了同唱林生態養殖園合作養殖的意向,其中5戶已在林華鋒指導下開始了林下生態養殖,僅裙子雞苗養殖已近3000只。
采訪最后,林華鋒滿懷信心地給筆者描繪了他生態養殖的美好前景,5年后,他的唱林生態養殖園將在整個南寧市的各縣區成功設立養殖分園,每年出欄的原生態“唱林”系列家禽將達50萬羽以上,帶動至少100個農戶實現發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