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中良
摘要:初中歷史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情感,是眾多學科中最有利于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課程。情感教育應貫穿教學活動的始終,教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知識,還應積極的利用情感因素,培養學生健康、和諧的情感,從而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結合自身教學實踐,談談初中歷史教學中情感滲透的途徑。
關鍵詞:初中歷史;情感滲透;途徑
知識經濟時代,教育不僅僅是教給學生知識與技能,更重要的是塑造健全的人格,這已成為未來教育的重要使命。初中歷史教材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因素,是眾多學科中最有利于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課程。初中歷史教學中可以通過了解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等,體驗其中的情感,形成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從而提高學生素養。實踐證明,教師利用歷史教學中的情感因素,能釋放出教學情感的全部能量,引起學生愉悅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達到“訓其情,增其智,育其德”之目的。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
歷史是對國家和世界的發展過程中重大事件的一個記錄,文字記載的過程摻雜著各種情感因素。初中歷史教材是學生接受知識的載體,教學中教師教給學生知識、信息的同時,還應該利用這些情感因素進行情感教學,將最能體現人性光輝的素材展示給學生,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意識。如教學中國歷史中的“四大發明”時,教師要讓學生了解四大發明的出現證明了我國科學技術曾經在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并充分利用這一點,讓學生了解四大發明的運用及當時推廣這些發明后社會發生的巨變;并讓學生了解世界上其他國家出現這些發明的時間,從中讓學生自然的產生一種自豪感。教學“清政府割地賠款”內容時,教師要充分利用蘊含于其中的情感因素,讓學生了解清政府閉關自守、腐敗無能,激發學生對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條約的憤慨,為中華民族遭受的屈辱痛心,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再如學習愛國將領為了抗擊侵略者,不惜犧牲自己的命運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感受人物體現出來的英雄與愛國情感。初中歷史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因素,備課時教師要全面把握,提煉出情感的側重點,再在課堂上將自己體會的情感傳達給學生,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
二、創設歷史情境,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情感觀
初中歷史教學中有很多歷史事件,教學時教師不能僅僅局限于講授,而應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給學生營造情境,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引領學生融入其中,使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加深對歷史事件的理解、感悟,從而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情感觀。如第一次鴉片戰爭后,清政府迫于壓力簽訂了不平等條約,這幾點條約是教學重點,要求學生牢記。這幾點條約學生并不難記,只是中國歷史上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多,學生很容易將它與其他條約相混淆。為了有效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以給學生創設歷史情境,引導學生融入情境:讓學生分為兩組,一組充當侵華者英國,一組充當清政府代表,讓兩組學生結合當時特定的歷史環境,思考這個條約英國怎么簽署,都會涉及到哪些方面的內容。學生積極性很高,結合教學內容發動思維,激烈的談判起來。最后教師再把學生談判的焦點歸納起來,從中提煉出精華部分,如賠款、割地、開放通商口、關稅等,這樣條約涉及的內容就列出來了。創設情境能讓學生從一個歷史的學習者變為“改變歷史的人”,這一轉變不僅能讓學生充分體驗歷史事件中蘊含的情感,還能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另外,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給學生創設情境,使學生接受正確的思想教育。如教學“九·一八事變”,課前導入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歌曲《松花江上》,隨著悲愴的音樂,學生仿佛見到了日軍踐踏下的東北人民的苦難,激發學生對侵略者的痛恨之情,更加珍惜當今和平的生活,并自然投入到新課學習中。
三、結合歷史課的思想性,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
愛國主義情感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對祖國傾注的最深厚、最真摯的情感,它產生于歷史又是時代的呼聲。因此,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的融合愛國主義教育內容,讓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教學“甲午黃海大戰”時,鄧世昌船沉墜海,他拒絕將士們送過來的救生圈,與士兵同沉大海,這一壯舉表現了鄧世昌的英雄主義和愛國義舉;教學“鴉片戰爭”時,民族英雄林則徐為了祖國的繁榮昌盛和維護民族的尊嚴,同國內外反對勢力進行了激烈的斗爭,最終實現了“虎門銷煙”這一壯舉,表現了林則徐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教學“文化史”時,通過相關資料的介紹與展示,讓學生感受到中華五千年的文明,不僅創造出輝煌的科技文化成就,還向世界證明了中華民族超強的生命力,這些內容都能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教學北宋時期的歷史,要突出一些仁人志士的愛國思想,如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主張,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思想;教學清明初期歷史時,讓學生認識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人生目的等等,從中感受到仁人志士的氣節,升華學生情感,使學生受到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
總之,列寧曾告誡人們:“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必須充分利用歷史學科情感教育的優勢進行情感滲透,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培養學生健康、和諧的情感,從而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達到“訓其情,增其智,育其德”之目的。
參考文獻:
[1]張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見[J].科教文匯,2011(6).
[2]陸綺文.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新課程,2010(7).
(作者單位:項城市孫店鎮第五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