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婧亭
在質數和合數的教學中,學生容易出現以下錯誤:一是不能正確迅速判斷一個數到底是質數還是合數;二是對自然數的分類標準理解模糊,易出現張冠李戴的現象。例如,有的學生會認為自然數分為質數、偶數和1。究其原因,一是小學生邏輯思維仍具有較多的具體形象性,僅憑教師告知,沒有讓學生親身經歷概念的生成過程,必然造成學生對質數與合數的理解比較膚淺。二是教師沒有及時組織學生對自然數的分類進行必要的對比辨析,導致學生對自然數的分類標準模棱兩可。因此,在質數和合數的教學中,要針對學生易犯的錯誤,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采取數形結合的教學策略,讓學生“人人都動手,動手有收獲”,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踴躍辯論,促進學生對質數和合數的深刻理解與主動建構。
教學片段:
師:用若干個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正方形也屬于長方形),當小正方形的個數為多少時,只能拼成一個長方形?
生:我們發現當小正方形的個數為2、3、5、7、11、13時,只能拼成一個長方形。
師:請說一說拼成的長方形的長和寬。
生:長方形的寬和長分別是1和2,1和3,1和5,1和7,1和11,1和13。
師:是不是只有當正方形的個數為2、3、5、7、11、13這幾種情況時,才只能拼成一個長方形?
生:還有當正方形的個數為17、19、23時,也是只能拼成一個長方形。
師:2、3、5、7、11……這些數有著自身的特點,這種特點在同學們剛才拼擺長方形的活動中也能得到體現,有這種特點的數叫做質數。想一想——什么叫質數?
生:只能拼成一個長方形的正方形個數叫做質數。
生:我發現,這些數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它們的因數只有兩個。所以,我認為只有兩個因數的數叫做質數。
師:我們一起來檢驗,看這些數是否都有這一特點。
師生一起逐一判斷上述數字中的因數。
師:確實,這些數的因數都只有1和它本身,我們把它們叫做質數。
師:像4、6、8、9、10這樣的數叫做合數。想一想——什么叫合數?
生:我發現,這些數的因數個數不止兩個。所以,我認為至少有三個因數的數叫做合數。
生:我認為,合數與質數的主要區別是合數的因數除了1和它本身外,還有別的因數。
結合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一個數除了1和它本身外沒有別的因數,這樣的數叫做質數。還有別的因數,這樣的數叫做合數。
師:請大家自學書上質數、合數的定義。想一想——我們的表述與書上的意思相同嗎?
生:意思是相同的。不過,書上還說質數也叫素數。
師:同學們自己找出質數、合數的本質特征,并且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概括,概括得非常好。
……
師:請你判斷下面的數,哪些是質數?哪些是合數?并說出理由。
教師出示:17、21、48。
生:17是質數。因為17的因數除了1和17本身外沒有別的因數。
生:21是合數。因為21的因數除了1和21本身外,還有別的因數3和7,所以21是合數。
生:48是合數。因為48的因數除了1和48外,還有2和24、3和16、4和12、6和8。所以,48是合數。
教師故意很慢地出示:2178141。
正當學生為這么大的數而犯愁時,師:還沒寫完哩。(接著繼續板書“5”)
生(激動地舉高手):21781415是合數。它的因數除了1和21781415本身外,還有別的因數5。
師:對他的回答,請大家談談想法。
生:回答得很好。因為他運用了學到的含有因數5的數的特征,很快做出了正確判斷。
生:覺得他回答得還不夠完整,因為他沒有說出21781415的所有因數。
生:我認為沒有必要說出21781415的所有因數。因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的關鍵是看它的因數除了1和它本身外,還有沒有別的因數。如果沒有,這個數是質數;如果還有,不管有幾個,這個數就是合數。
結合學生回答,教師在“沒有”“還有”的下面畫上小圓點。
師:剛才這么大的一個數,我們運用了5的倍數的特征,抓住判斷質數和合數的關鍵,很快做出了正確的判斷。對于比較小的數,相信你們能更快地做出判斷。
學生情緒激昂,等待教師出數,教師隨手寫著:1。
生:我認為1是質數。因為1的因數有1,還有它的本身,也是1。所以,1是質數。
生:我不同意,因為質數是只有兩個因數的數,而1的因數只有一個,所以我認為1不是質數。
生:書上講,一個數除了1和它本身外,沒有別的因數,這樣的數叫做質數。又沒有說必須有兩個因數,所以,1是質數。
生:書也是人編寫的,不一定都是正確的。
師:敢于懷疑書本,很有膽量!我告訴大家,1確實不是質數。你們認為,書上的話應該怎樣表述?
生:應將“一個數的因數除了1和它本身外”改成“一個數的因數除了1和它本身兩個外”。
師:有不同意見嗎?沒有的話,我們就一致通過!
師:“一個自然數不是偶數就是奇數,不是質數就是合數”這話對嗎?
……
【評析】在上述教學片段中,教師提出“用若干個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當小正方形的個數為多少時,只能拼成一個長方形”,這就將質數的本質特性巧妙地隱含在學生所要探究的問題中。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數學活動經驗,或拼擺、或畫圖、或想象,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由地進行探究,并驚奇地發現當小正方形個數為2、3、5、7、11、13時,只能拼成一個長方形。接著,教師要求學生說出所拼成長方形的長和寬,并進一步引導學生探尋這些數的共同特點。學生經過一番探究,發現這些數的因數只有1和它本身,從而揭示出質數的本質屬性,在與質數的比較中,又揭示出合數的本質屬性。在這種數與形的結合,多種感官的參與,以及自主探究活動中,學生主動建構起質數與合數的概念,自然理解透徹、印象深刻、記憶牢固。在學生初步建立質數與合數的概念后,教師讓學生運用所學概念進行判斷,進一步深化了對概念的理解。當學生抓住概念的本質,運用學過5的倍數的特征對“21781415”做出正確判斷而獲得自信和愉快體驗時,教師又拋出數字“1”,讓學生再做判斷?!?”這個數雖小,卻很特殊,立即引起學生認知心理的不平衡,學生間展開激烈的爭論,提出自己對教材的修改建議。爭論,不僅使學生加深了對質數概念的理解,更培養了學生的批判精神,使學生的數學思維及個性得到發展。最后,通過讓學生對“一個自然數不是偶數就是奇數,不是質數就是合數”進行判斷,使學生體會到——同樣是對自然數進行分類,由于分類的標準不同,分類的結果也不相同。這樣既提高了概念之間的區分程度,使數學概念更加清晰,又有機地滲透了分類的思想方法。
(作者單位:福建省上杭縣臨城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