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煒
最近,據俄羅斯媒體報道,俄“紅寶石”海軍裝備中央設計局總經理伊戈爾·維利尼特表示,該設計局已著手研制第五代核動力與非核動力潛艇。另據俄新網報道,俄羅斯海軍司令維克托·奇爾科夫稱,俄將派一支由5至6艘軍艦組成的編隊常駐地中海,以長期保護俄在地中海的利益。
2012年,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競選時提出的綱領之一《變得強大:俄羅斯國家安全的保障》中彰顯了恢復俄大國地位的意志。如今,俄派軍常駐地中海等計劃表明,俄羅斯正在為心中的大國夢想而行動。盡管褪去了蘇聯時期世界霸主的光環,俄羅斯的大國情結卻從未消失。在地中海成立艦隊是俄海軍再次航向世界的重要宣誓,俄羅斯正發出重塑大國地位的信號。
專家指出,在國際環境新形勢下,俄羅斯深感掌握話語權的必要性,希望能形成強大的控制力參與到國際事務中來,在維持國際戰略平衡、維護世界穩定方面發揮作用。
近年來,在普京總統的大力推動下,俄羅斯的軍事實力得到迅速提升,各種新型武器正在大批進入俄羅斯軍隊服役。根據俄羅斯的強軍計劃,在2020年之前,俄武裝力量及其他軍事機構所裝備的現代化武器份額將達到70%。在確保俄軍備加速現代化的同時,將優先發展核威懾力、空天防御、通信、情報及監控系統、無人戰斗機及機器人系統、現代化運輸飛機、新型潛艇、精確制導武器及作戰系統等。其中優先發展戰略核威懾力成為首選,努力發展潛基、?;涂栈鶓鹇赃\載工具已經成為俄軍當前的重中之重。毋庸置疑的是,新一代的俄羅斯戰略核力量結構將會更加現代化,其作戰能力和打擊手段將更加多樣化。最近俄羅斯軍方的多場大演習已經反復表明,俄羅斯軍事雄心還是寄托在戰略威懾力量上,也正是這種立場在俄軍內部推動著國家戰略武器的更新換代。
可以說,在長達近20年的國力衰退和軍事萎縮之后,在普京重新上臺執政之際,俄羅斯正在重新投入巨資發展自己的戰略力量,并力圖使其煥發出新的活力,來應對北約圍繞俄羅斯的反導部署,這可謂是正確的選擇。
以發展的眼光來看,俄羅斯強軍計劃的背后,是俄羅斯從未放棄的大國復興的志向與抱負。蘇聯解體后,各加盟共和國四分五裂使得原有的力量被分散削弱,繼承蘇聯衣缽的俄羅斯雖然依舊強大但早已遠不如昔。然而,很多俄羅斯人依舊葆有極強的大國情結,俄上層也從未放棄重振昔日輝煌的雄心。如今,普京倡導的強軍計劃,正符合很多俄羅斯人的脾性,以重振昔日的“軍威”來提升現在的“國威”,是俄羅斯人企圖再次復興的重要路徑。當前,俄羅斯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強,有能力把這一設想付諸實施,并且更強大的軍事實力會讓俄羅斯在國際舞臺上的發言更有分量。在此思想指導下,俄羅斯計劃把其軍費開支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從前些年的大約3%,提高到今后10年內的5%-6%。雖然這會對俄羅斯的經濟發展產生一定影響,但俄羅斯通過軍隊現代化推動國防工業現代化,復興大國、保衛自身安全的壯志,顯然已經進入快車道。
在應對外來威脅、保衛國家領土及維護俄羅斯昔日的榮譽等問題上,俄軍方一貫毫不含糊,這一點,從俄羅斯國內各種火熱的閱兵式及戰爭紀念慶典等愛國活動中可窺一斑。事實上,對俄羅斯人來說,紅場閱兵不僅僅是一年一度的例行儀式,還是一個全國性的盛大節日。對俄羅斯政府來說,借助閱兵可以展示軍威、凝聚民心、激發民眾愛國情感。而在這些閱兵新裝備中,作為壓軸戲的俄戰略核威懾力量最值得關注,也是俄羅斯民眾最為自豪的部分。正是在這種氣氛下,俄羅斯希望通過軍備力量的增強進一步鞏固大國復興態勢,這是其增加軍備投入的核心理念和思想。在此戰略意圖下,普京政權的強有力資金支持,使得各種新型武器研發項目紛紛“復活”,各種戰略威懾性武器更是得到了足夠的研發資金,大都成為優先項目且進入批量生產裝備狀態。
同時,作為傳統戰略對手,俄羅斯對美國咄咄逼人的“重返亞太”戰略不可能無動于衷。雖然美“重返亞太”戰略并不完全針對俄羅斯,但如果美國在亞太得勢,勢必使其能夠從東西兩面對俄羅斯形成圍堵之勢,俄羅斯的戰略威懾力將再次面臨被削弱。作為未來的世界中心地帶,一旦俄羅斯在亞太遭遇邊緣化的命運,也將給其大國復興計劃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因此作為回應,俄羅斯不能不推出自己的亞太戰略:在經濟上實施“東顧”戰略參加東北亞和亞太地區的各種經濟合作,在軍事上加強在這一地域的戰略轟炸機和戰略核潛艇的日常巡邏。此外,俄軍方已決定將從法國引進的前兩艘“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首先部署在海參崴,這種最新一代的兩棲攻擊艦具有強大的兩棲登陸和兵力投送能力,將其部署于遠東會顯著增強俄對北方四島和遠東領土的控制力度。而且,俄羅斯還堅持每年其海軍和中國海軍舉行一次大型聯合軍事演習,演習地點分別是日本海和中國東海,也有很強的針對意義。
由于獨聯體各國一直是俄羅斯保持大國地位和實現民族振興的戰略依托,普京總統始終將獨聯體地區一體化視為優先政策,并積極整合獨聯體各國以盡量避免使其完全倒向西方。未來,在普京執政之下俄將繼續加強歐亞一體化的戰略謀劃,其最終目的是以獨聯體為依托,把俄羅斯建設成為世界新秩序中強大的一極。而這一極,可能更多的要靠飛速發展中的俄軍現代化的“三位一體”戰略核力量來支撐。
在與中國發展關系的問題上,普京認識到,“俄羅斯需要一個繁榮穩定的中國,中國需要一個強大和成功的俄羅斯”。隨著中國新當選的國家主席習近平上任之后首訪俄羅斯,中俄迅速在軍事裝備貿易、能源合作和共同研發高新技術裝備等方面達成合作協議,并公開聲明兩國將在領土完整和安全等重大核心問題上互相堅定支持,兩國之間的戰略合作關系再次獲得大幅提升。
凡此種種,足以說明普京領導的俄羅斯正走在重新崛起的道路上。不要忘記普京曾豪言萬丈的宣誓:給我20年,還你一個強大的俄羅斯!現在,俄羅斯人已經準備給普京20年時間,普京領導下的俄羅斯也正在向這個目標大步邁進。俄羅斯的大國夢能否如愿出現,世人將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