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于蘇州絲綢工學院的馬可,長春人,身高1.7米,學的是模特,讀書期間用心用功,無緋聞,愛吃餃子,做過團支書。1989年,原蘇州絲綢工學院(后并入蘇州大學)在全國首開服裝設計與表演專業,馬可就是首屆15名時裝設計及表演專業學生中的一員。
據《揚子晚報》報道,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院長、蘇州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廖軍清楚地記得自己20多年前在長春招生時的情景。“我們去東北招來了3名學生,馬可便是其中之一?!绷诬娬f,當時的馬可完全就是一副典型的高中生模樣,1米7的個子在模特兒中并不算高挑。
進入到大學的馬可顯現出了良好的文化功底,而她對于服裝設計的濃厚興趣及天賦也表露無遺。雖然主修的是服裝設計與表演,但她畫的服裝設計效果圖是班上最好的,作品一點不比服裝設計專業的同學差?!按蟾攀邱R可二年級的時候,有一次我發現她在服裝設計展廳很認真地研究設計專業學生的作品,還一一拍照,做成圖冊回去研究,當時就覺得這個小姑娘挺會鉆研的?!弊鳛楫敃r教授服裝設計課程的許星教授至今還記得這件事。許教授說有一次她給全班布置了制作飾品的設計作業,其他女孩子基本上都選擇了珠子來制作,唯獨馬可選擇了木片、竹片和麻繩來完成,色系搭配到位,讓人耳目一新,從這件小事上也能看出她與眾不同的設計思維和設計潛質。
在學校時的馬可很文靜,也很執著、認真,這是給幾位老師留下的比較深刻的印象?!爸灰c服裝設計有關的,她都會關心。一場服裝秀上,除了服裝設計本身外,她還會悉心觀察舞臺布置、燈光設計、妝容等,總之,她有很多的‘為什么,不停地找老師探討、研究?!碑敃r擔任馬可班主任的吳志琴老師上形體課,她說,馬可學習很努力,模特練習走貓步,人家走一遍,她卻會自己練習10遍,甚至更多。形體、舞蹈課上,她總要拉著老師,一遍遍地練,直到老師看著點頭認可了才罷休。也正因為如此,馬可在班級里,無論專業課成績還是基礎課程,都是出類拔萃的,從來沒有掉出過前三名。
吳志琴回憶說,馬可是班里的團支書,也是她的得力助手,人緣十分好,與同學們相處十分融洽。班里班外的各種學生活動,馬可都要負責組織安排同學們的出行、食宿,每次都安排得妥妥當當的,很讓老師放心。
“在服裝設計上她經常喜歡逆向思維,敢于創新和挑戰,平時的設計作業就很吸引人。”指導過馬可專業課的皇甫菊含老師回憶道。馬可在生活上卻是十分可愛,她十分愛吃餃子。有一次要過生日了,她便調皮地給皇甫老師打電話要求去她家中包餃子吃,這個愿望很容易地就得到了滿足。
在皇甫老師眼中,情感細膩的馬可在工作上是極為認真,甚至是有些苛刻的。2006年,她曾帶著兒子去廣州看望馬可,上午10點就到了她的設計室里,打過招呼后,馬可轉身跟打版師討論服裝設計的兩個細節,關于領子的造型及上衣衣角的邊,到底是多一塊還是少一塊比較好。結果這一討論就一直到下午1點才結束,決定最終的服裝版型?!半m然當時等著她一起吃飯確實有些餓了,但我為有這樣的學生感到驕傲。細節決定成敗,她做到了,所以成功了。”
毛繼鴻:來自老區的繪畫和商業天才
來自革命老區的毛繼鴻,有一個做老干部的爹,一個做鄉鎮企業的娘,卻曾是文青﹑繪畫的高材生,家庭的基因讓他最終走上了商業與藝術結合的道路。
據報道,“EXCEPTION例外”品牌的創辦人毛繼鴻,是一位出生、長大在革命老區平江,畢業于北京服裝學院的湖湘漢子。
毛繼鴻在中學時代就是一個“怪人”。他多才多藝,音樂天賦好,歌唱得很美,稚氣未脫的磁性吟唱,常常引來同學們驚羨的目光。他對美術近似癡迷,覺得赤橙黃綠青藍紫,更能美化五彩繽紛的世界,那明快暗淡的光澤,更能描繪出大自然變幻莫測的美景和那多姿多彩的線條,更能勾勒出萬花筒式的豐富生活。
中學時,他留著長長的頭發,帶著一身新潮衣服,背著一個大畫夾,沒入深山老林,醉心于鳥語花香寫生作畫,這在平江傳統的山區小鎮,無疑是一個“例外”。面對街坊鄰舍里說長道短,他母親丁詠琴,一位經辦多家集體企業的女強人明理說:是??!如今的年輕人,趕上好時代,哪像我們那時那樣……她深深地懂得,孩子正處在青春叛逆期,只要他心中有志向,奮力學習,那出格的個性,就不要太苛求壓抑了。
毛繼鴻讀大學時也是怪怪的。當時他已經是湖南師大美術系的學生,還偷偷去考首都的大學。毛說,只有北京才是中國文化的中心,那里有歷史悠久的京派文化,又匯集著全國文化教育的新風氣,更涌動著世界文化的潮流。他跳進北京服裝學院的大門后,酷愛西洋繪畫,什么印象派、新印象派、野獸派、后現代主義,都統統實行拿來主義,兼收并蓄,認認真真地臨摹仿實習,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是“滄海萬仞,眾流成也”。他在京城里滿世界地奔忙,穿梭于中央美術學院、中央音樂學院、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進出各種各樣的美展、畫廊、講座、劇場、電影院、學術交流會。
老師們寵他,欣賞他的聰慧、睿智,喜歡他在繪畫上展現的才華和那不同凡響的藝術悟性和靈氣;同學們愛他,佩服他刻苦學習的精神和勤奮鉆研忘我的狠勁。為了完成一幅新作品,他可以幾天幾夜癡迷在畫室里,沒日沒夜地苦熬。
就這樣,毛繼鴻成為同學中的佼佼者,是學院里出類拔萃的高材生。畢業時,學院和香港理工大學服裝設計學院在亞運村聯合舉行學生畢業設計服裝展,毛繼鴻大膽立異,新穎奇特的服裝設計作品讓香港《明報》撰文贊美,稱其閃耀著中國服裝設計界新星的燦爛光芒。
毛繼鴻的父親毛松凡,是平江縣一位普通的退休干部,卻是一位出色的子女教育家。上世紀六十年代初,他的女兒毛曼曼“學雷峰,做好事”的優秀事跡聞名全市,成為當時岳陽地區少年兒童學校的榜樣。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毛繼鴻在毛松凡“走自己的路,創自己的業”的教誨下毅然南下,憑借湖湘人特有的“敢為人先”的精神,南下廣州開創自己的創業和設計道路。
馬可與毛繼鴻相識、相知
1993年大學畢業后,馬可拒絕了分配的單位,來到廣州一小型服裝公司。1994年,23歲的她以《秦俑》獲得“第二屆中國國際青年兄弟杯服裝設計大賽”金獎,至今仍是金獎選手最年輕的紀錄保持者。
從毛繼鴻的描述里看,他跟馬可在1994年前就認識了。因為馬可獲獎的《秦俑》作品是毛繼鴻幫著完成的。
毛繼鴻曾感慨萬千地說:國內外時裝藝術界哪能了解,這摘取世界時裝金將桂冠的“秦俑”服飾,國家視為中華民族驕傲的珍品,是在我們平江這個山野草縣制作而成的。
原來,“秦俑”的戰袍,采用連云山民手織的土夏布,經民間傳統工藝染色,山澗清泉漂洗,午晚暴曬,云霧夜露,變得古色古香;盔甲,是幕阜深山的千年老梓樹木,鋸刨成長條寸方薄塊,經山溪淤泥浸泡成似鋼鐵的古銅色,又用沸沙細磨得光滑亮澤;頭盔,是采摘石牛山寨巖石縫中風吹日曬的細嫩棕毛,經秋霜凌凍,那金燦的黃紅色,不失太陽的亮麗,更折射出“秦時明月漢時關”的寒光銀輝;手鐲,是請了福壽山目專塑神佛的巧匠精雕細刻,粗獷碩大又玲瓏碧玉。
“秦俑”服飾,為馬可帶來了殊榮,也為毛繼鴻籌建公司“例外”起了重要作用。毛繼鴻曾在位于廣州“奧林匹克花園”的家中這樣描述他跟馬可的相識和相知:認識馬可,讓自己在思想認識上有了一個飛躍,藝術風格上得到了一次升華,是我人生事業上的一個里程碑。
1995年,馬可先成立“狀態工作室”,推出“例外”服飾。而通過廣泛的市場調研,毛繼鴻發現,中國服裝市場盡管品牌繁多,但屬于國內原創的設計品牌不多,大多是舶來品,且原創設計品牌定位低,高端品牌極少。毛繼鴻決心要設計出國內的高端服裝品牌,以30萬元資金與馬可一道成立了公司。當年他們分工明確,毛繼鴻負責市場營銷,馬可負責設計。1996年,“EXCEPTION例外”正式在廣州面世,并很快獲得了消費者的認可。
毛繼鴻還講了這么一個小故事:“1996年,剛和馬可做“例外”時,一心想做出帶有自己思想的作品。那年冬天,我們將自己設計的第一批大衣帶到北京和廣州的小店寄賣,我還記得北京的那家叫做‘素人店鋪的店里,從晚上6點到9點,就售出了6件!我永遠記得當時人們看到“例外”衣服時候的驚奇的眼神,因為在那個年代,“例外”的風格對大家來說,就是個意外。這給了我和馬可帶來了信心和鼓勵?!?/p>
產品得到認可后,毛繼鴻和馬可開始品牌和渠道兩頭走:不斷參加國際性時裝展會,提高品牌影響力。比如“虎門國際服裝名師展”、1998年上海國際服裝節中國優秀服裝作品專場、澳洲悉尼博物館舉行的“中國服裝三百年”大型展覽、1999年巴黎中國文化周時裝表演會、2000年法國巴黎國際成衣展等。
建立體系化的連鎖渠道體系:1998年正式導入RC(直營連鎖店)與FC(特許連鎖店)相結合的營運模式,在一類市場(京、滬、穗)采用RC和FC相結合,并以FC模式為主深耢市場。1999年又導入了國際先進的SPA品牌型經營系統,邁入顧客導向,快速反應,將設計生產銷售垂直一貫化的作業系統。以3S為關鍵要素,結合產值鏈并達成了新的效應。
到2000年,“例外”已在全國擁有80余家專賣店和經銷商。著名歌手彭麗媛、宋祖英都慕名訂購“例外”演出服裝。2001年,“例外”的營業額已達1億元。
在事業節節攀升之際,毛﹑馬也在2000年進入婚姻的殿堂。兩人也取得了耀眼的社會地位:馬可在國內、香港、法國拿獎拿到手軟,還曾獲得2009年“世界杰出華人設計師”的榮譽。知名導演賈樟柯曾為她拍攝的紀錄片《無用》,后來獲得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單元紀錄片最佳影片獎。
毛繼鴻2004年6月被特聘為服裝時報刊顧問委員會委員;復旦大學特邀毛董去講授EMBA(高級工商管理學)課,并將“例外”時尚創新產業的成功案例作為教材列入MBA的教學。
毛繼鴻確實是一個很有商業頭腦的創始人:2008年,毛繼鴻就在全面收縮店鋪數量的同時,把衣服價格提升一倍。于是,當年的100家店變成如今的60家,價格區間從500~800元調整到1000~1500元,全面走高端路線。他說:“如果那個時候不做提升,我們會為像垃圾一樣被掃掉。”
把“例外”當孩子的馬可的無可奈何
2006年時,一個與馬可相熟的女博主與她通過電話,女博主問她是否有孩子了?馬可說沒有,然后笑咪咪地補充:“例外就是我的孩子了”。
可惜,已在幾年前跟毛繼鴻離婚的馬可,如今已不得不割舍掉對“例外”的愛。大智慧阿思達克通訊社報道稱,毛繼鴻與馬可目前已離婚多年,后者于2006年創辦“無用”品牌,定位本土奢侈品牌。而對于馬可是否仍持有“例外”品牌股權,坊間流傳兩個版本:一個為毛繼鴻與馬可離婚時,毛繼鴻通過現金一次性購買馬可持有的“例外”股份;另一個為馬可與毛繼鴻達成協議,仍持有“例外”品牌股權,但持股比例較小。也有知情人士稱,馬可仍擔任“例外”品牌“藝術指導”,為品牌提供“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