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籍制度是中國特有的安排,建國以後引進戶籍制度,是計畫經濟時代特殊需要的結果。這種制度應該說是暫時、短暫的統治經濟,因為短缺只好這麼安排。而到了市場經濟的今天,這種制度已經顯得非常不合理,應該取消。
解析:
戶籍制度首先帶來的是低效率,把社會大部分人口人為限制在某些地方,比如農村,很多富餘勞動力的潛力不能發揮。上個世紀90年代整個農業作為一個產業占中國GDP的比重不到15%,但有70%的勞動力人口在農業。政府非常關心農民,三農問題每一屆政府都提,但農民的生活永遠不能改善,因為70%的人口要分享15%的附加值,農村絕對貧困永遠不可能解決。現在國家提出的城鎮化是一個重要的戰略機遇,是很大的經濟社會發展的引擎。但城鎮化不單純是一種人口橫向的流動,從農村到城市,從一個地方到另外一個地方,而且是「垂直」流動,讓農民有更好的就業機會、更高的收入,更好的社會服務。
但是目前戶口制度的延續,儘管人身可自由流動,卻不能真正享有子女就學,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的同等待遇。只有取消這一不公平的制度,政府功能實現轉變,社會公共服務得到完善,包括醫療保險、養老,提供公共教育和更好的環境,這樣中國的城鎮化應該有非常光明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