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建新
孫紹振教授的《名作細讀》修訂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對文本的微觀分析研究在中學語文界產生過重大影響,其倡導的還原法和比較法的確讓人受益。不過研讀中,筆者發現作者在分析毛澤東詩詞《采桑子·重陽》時,有一處該修訂的地方卻未作修訂。初版就存在的“硬傷”,卻沒有趁修訂之機“醫治”,令人遺憾。
該書第一章《在大自然面前的審美心靈變幻》有對毛詞《采桑子·重陽》的分析。作者在分析了“不似春光”,“勝似春光”的妙處后寫道:
到這里,主題似乎已經完成了。但是,按詞牌的規定,最后還得有一個七言的句子。在初稿上,句子是這樣的:
但看黃花不用傷。
表面上看,說的是不用傷,但還是有點傷感在內的。……所以到定稿的時候,他終于改成了:
寥廓江天萬里霜。(《名作細讀》第61、62頁)
接著作者對他所說的初稿和改稿進行了比較分析,并講了改為“寥廓江天萬里霜”的諸多妙處。筆者認為,孫教授在這里把這首詞的修改情況弄錯了,張冠李戴,以致后面的分析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事實上,“寥廓江天萬里霜”未見有什么修改。“但看黃花不用傷”是這首詞的名句“戰地黃花分外香”的初稿句,而不是“寥廓江天萬里霜”的初稿句。 說初稿只是為了陳述的方便。從嚴格意義上講,這個初稿不是“版本”意義上的原稿,只是傳抄稿罷了。因為包括這首《采桑子·重陽》在內的六首詞,作者自己說“年深日久,通忘記了”(《〈詞六首〉引言》)。是紅軍隊伍里的一些熱愛詩詞的有心人作了筆錄與傳抄,才使得這些光輝詩篇得以正式面世。
這首詞最早以《詞六首》為總題正式發表在《人民文學》1962年5月號上,發表稿是經毛澤東本人修訂過的,可以說是定稿。傳抄稿則是《人民文學》編輯部從有心人鄧拓(著名新聞家、政論家)等人那里搜集來的,請專人謄抄后,面陳毛澤東請求審定。關于這首詞的修改情況,《人民文學》編輯部的詩歌編輯宋壘作為當事人抄錄了一份傳抄稿,并在《千錘百煉 滿眼輝煌——毛主席對〈詞六首〉的改定》(載《中流》1993年第7期)一文中首次作了披露。該文“展示”了《詞六首》的傳抄稿,而且還把傳抄稿與發表稿進行了對照。根據宋文提供的文本對照,讀者一目了然:“但看黃花不用傷”就是傳抄稿里的詩句,而后作者修改為“戰地黃花分外香”。順便說一下,該詞還有一處修改是把“人生有老天無老”改為“人生易老天難老”。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毛澤東詩詞全編鑒賞》(2003年版)提供的資料則更為詳細。該書說傳抄稿原為“但看黃花不用傷”,后改為“大地黃花分外香”、“野地黃花分外香”,發表時改為“戰地黃花分外香”。
材料的可靠性對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本分析首先要有一個可靠的文本。古人的“考據”工夫對于我們做研究還是很有現實意義的。孫教授這本書對中小學語文教師的影響較大,所以還是有說一說的必要,以免以訛傳訛,謬種流傳。
作者單位:江蘇省平潮高級中學(南通市通州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