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一衛
[摘 要]學生閱讀水平不能提高往往是因為他們缺乏具體的生活實踐和現代信息。很多英語課堂上的活動和話題要借助其他教學手段才能開展。英語教師應先從自身出發,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合理利用好課本資源,課堂上注重對文化知識的滲透。
[關鍵詞]英語;閱讀;方法
在初中高年級階段,學生的英語學習已經呈現出較為嚴重的兩極分化的態勢:對于有些學習較好的學生來說,無論多難的題目,只要是在平時課上涉及的或是自己平時接觸到過的,他們都能很好地解出來;然而對于一些學習較差的學生來說,他們連題目都看不懂。閱讀在英語試題中所占的分值比較大,至少有30%。因此,對大多數學生來說,如果這一部分做得好,那么他們成績就能提高很多。
由于農村學生缺乏具體的生活實踐和現代信息,很多英語課堂活動的開展和話題的探討,是在教師的引導下或借助其他教學手段而開展的。很多人認為這是學生英語閱讀水平始終不能提高的原因。其實,這個問題要從教師和學生雙方去找原因和解決的辦法。
一、提高教師素養
在日常的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對幫助學生獲取更多的信息、知識,拓展視野,激發學習興趣,提高人文素養,提高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判斷能力,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等方面有著重要意義。但由于許多教師在教學思想上沒有認識到閱讀是語言技能的一部分,造成對閱讀教學產生了一種錯誤的認識:有些教師把閱讀當精讀,教學過程就是講解生詞、補充詞組、逐句逐段分析句子結構和語法等;有些教師則相反,把閱讀當做課外閱讀課上,對對答案就了事,學生自讀后僅大概地了解一下故事情節。很多教師教學方法陳舊單一,學生在學習時感到很乏味,沒有閱讀的興趣。這很難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在教學方法上,許多教師也沒有形成一套科學有效、易操作、體現英語新課程標準的教法,不能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不能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不能促進學生體驗參與,不能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些是教師自身存在的問題。因此,教師要在提高自身認識,改進教學方法。
二、加強對學生進行方法指導
古人云:“授人以魚,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身受用不盡。”葉圣陶先生也曾說過“教師為之教,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進行方法誘導”,這足見學習方法的重要。在英語閱讀中,因為初中學生所讀的英語文章畢竟較少,他們還不可能形成自己的閱讀方法。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加強學習方法指導大有必要。理解詞義是閱讀的基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詞匯障礙主要來自兩個方面:即未學過的生詞和舊詞新義。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平時教新詞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訓練學生利用構詞法或通過上下文來猜測其相應的詞性、詞義,而且,還要經常向學生強調遇到生詞別急于去查詞典,而應該先去猜一下詞義。
三、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英語教師都覺得,要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就要合理利用好身邊的課本資源。教師要認真備好課,尤其是閱讀課,要經常思考如何讓一堂枯燥的閱讀課變得更有意義,讓學生更樂于參與其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中學生來說,現在的閱讀材料很多都取自國外原版的故事或小說。因此,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文化知識的滲透,讓學生不至于在遇到一些關于文化方面的新的表達法時不知所措。
總之,英語教師要將針對具體存在的一些問題來找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得到真正的提高。
責任編輯 一 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