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大學生; 專業選擇; 過程理性; 結果理性
摘 要: 對全國31個地區175所普通高校47170名2007級大一新生進行的調查及對其中部分學生的跟蹤調查顯示,當前我國絕大多數大學生選擇專業都注重學習興趣和就業前景等重要因素,表現出選擇過程的理性;但其選擇的實現和對就讀專業的滿意度都不盡如人意,尤其是50%以上的大學生對所學專業的滿意度評價未達到“滿意”水平,這就形成了過程理性與結果理性的沖突。為協調這一沖突,高等學校需要調整專業選擇機制,增強專業設置和招生與學生需求的適應性,引導學生加強對自身職業生涯的規劃,促使學生選擇專業的結果達到理性的目標。
中圖分類號: G465 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 1009-4474(2013)01-0096-04
近年來,伴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持續推進和市場經濟體制的日趨完善,以及高等學校學費的不斷上漲和畢業生就業形勢的日趨嚴峻,學生對高等學校專業的選擇意識不斷增強,他們已不再滿足于獲得一張高等教育文憑,而是越來越期望通過選擇某種高等教育來滿足自己的需要。在這種形勢下,大學生選擇專業的過程有多理性?他們在多大程度上能夠達到結果理性?怎樣增加他們實現專業選擇結果理性的機會?對這些問題的研究和把握,有助于提高大學生專業選擇的有效性,使其提高學習興趣,以良好的學業成績回報社會。
一、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統計法對廈門大學“中國高等教育研究數據庫”的“2007級大一新生問卷調查數據庫”的數據①,以及筆者對其中部分大學生在二年級下學期時進行的跟蹤調查數據進行分析。“2007級大一新生問卷調查”的調查對象是分布于全國31個省(市、區)的175所普通本、專科院校的2007級在校學生。該調查的內容涉及到大學生選擇專業的影響因素、實現情況(志愿錄取或調劑錄取)、滿意度以及他們對專業與自身關系的認識等。調查采用配額抽樣法(Quota Sampling),調查時間為2007年11月至2008年6月。共發放調查問卷55595份,回收48143份,其中有效問卷為47170份,所發問卷總有效率為84.85%。在47170份有效問卷中,本科院校問卷為35444份,專科院校問卷為11726份①。
跟蹤調查數據是筆者利用“2007級大一新生問卷調查”答卷中部分學生留下的電子郵箱地址發送調查問卷,運用隨機抽樣的方法采集而得,采集時間為2009年2~4月(學生處于大學二年級下學期),共收到有效問卷643份②。調查內容主要涉及大學生對就讀專業的滿意度及其主要原因。
二、大學生選擇專業過程的理性特征
統計結果顯示,在預設的11個影響大學生專業選擇的因素中,大學生自己的興趣、工作機會、職業生涯發展的潛力等3個因素對專業選擇的影響非常大。認為在選擇專業時這些因素“非常重要”或“重要”的大學生所占比例都超過了80%,居于11個因素的前3位;同時,多數(超過60%)大學生認為自己的學(術)科能力、考慮分數落點、父母和家人的影響等因素“非常重要”或“重要”,居于4~6位(見表1)。可見,當前我國大學生在選擇專業時既強調自己的興趣,又看重就業機會和自己從事某類職業的潛力,并能考慮到自己的學科基礎和高考分數等現實條件。這些因素既涉及大學生專業學習的動力和基礎,又關系到他們將來的出路和發展,還關涉其選擇是否能夠如愿的問題。據此可以說,當前我國大多數大學生已考慮到專業選擇的最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