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經濟對我國的對外貿易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國的一些出口優勢產業,例如紡織業、鋼鐵業、非金屬礦產制品業、有色金屬業、化工業等都面臨著相當大的節能減排壓力,這些行業的產品在我國出口貿易中占據著很大的比重。本文將在此背景下對我國出口貿易結構的調整問題進行分析。
一、我國出口貿易結構現狀
在過去的十幾年里,我國出口貿易快速發展,對我國經濟增長的拉動貢獻越來越凸現。不僅如此,我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成為名符其實的出口大國。
隨著商品出口額的快速增長,我國出口商品結構也發生了一些變化。總的來看,我國出口商品結構呈現良性轉型,即由初級產品出口為主轉變為工業制成品在出口中占大多數。我國出口商品結構中的初級產品主要是0類——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動物,3類——礦物原料、潤滑油及有關原料。這兩大類產品的附加值相對較低,雖然其出口額逐年上升,但在出口貿易總額中所占的份額卻在逐年減少。我國出口商品結構中的工業制成品主要是6類——按原料分類的制成品,和7類——機械及運輸設備。例如我國機電產品的出口不斷增加,在出口總額中所占的份額也在上升。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不斷提高,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也在穩步上升。這些都表明我國的出口商品結構有了一定程度的優化。
雖然如此,我國出口商品結構的內在不足依然明顯。主要體現為,我國的出口商品仍然多為技術和資本密集程度較低的商品,出口的高新技術產品也多是低端產品,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出口比重低于發達國家,產品的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較低。長期以來,我國延續的是出口導向型的發展模式,出口企業大多習慣于以絕對數量取勝。這種狀態影響了國內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大量消耗了國內的原材料和能源,而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生態環境的污染問題日益突顯。這種粗放型的出口增長過度消耗了國內資源,導致資源的對外依存度增高,能源利用率降低,加劇了我國資源短缺的現狀。這些都阻礙了我國出口貿易的可持續化發展。
二、低碳視角下我國出口貿易結構面臨的問題
由以上分析可以得知,我國出口商品的耗能、污染以及資源消耗量問題較為突出,多為資源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的商品,在產業鏈上處于低端位置,主要工業品的耗能都高于發達國家。而發達國家在低碳經濟發展方面擁有先進的科技水平和雄厚的資本支持,必然會積極推進國際貿易碳規則的實施,這將對我國的出口貿易提出更大的挑戰。在低碳背景下,我國出口貿易結構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高耗能、高污染產品的出口比重較大
受能源資源稟賦的約束,長期以來,我國能源主要以化石能源為主,而化石能源中更是以煤炭為主。在出口貿易中,資源消耗大,能源消費速度快。鋼鐵、水泥、電解鋁等高耗能產業迅速擴張,重工業投資加速,高耗能部門在生產總值增加值中占有的比例越來越大。
我國污染最嚴重的產業主要集中在紡織業、化工業、塑料制品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等行業。這些產業產品的生產不僅需要投入大量的原材料和自然資源,而且由于產業技術水平不高、生產能耗大,排放的粉塵、污水、廢氣等對當地環境造成較大的污染。
(二)加工貿易亟待轉型升級
工業制成品出口額的增加主要歸因于我國的加工貿易。加工貿易固然能帶動經濟的發展,促進福利的增加,但是我國加工貿易集中在能耗大戶第二產業中,以資源消耗和外延擴張為主的傳統經濟增長方式與現狀矛盾在加劇。一方面,資源儲量不足;另一方面,高能耗、高污染企業多,資源利用效率低,更加劇了出口貿易與生態資源、環境污染之間的矛盾。
此外,我國出口加工企業多數采取以量取勝,以低價取勝的策略,因而對價格非常敏感,加之產能過剩和低水平同質化的競爭壓力,出口企業在能源的選擇上會選擇價格低廉的傳統能源如煤炭等作為主要的消耗品,放棄價格相對高昂的清潔能源,這對于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相當不利。
(三)面臨新貿易保護主義的挑戰
我國出口市場較為集中,出口產品將面臨新貿易保護主義的挑戰。美國、歐盟、韓國、日本是我國最主要的貿易伙伴,對這幾個國家市場的過度依賴無疑增加了我國對外貿易的風險性和不穩定性。發達國家技術領先,對環境的要求較高,以保護環境,強調節能減排為由,推行貿易保護主義。我國在面對其以環境保護為借口的新貿易保護主義浪潮沖擊時處于不利地位。
三、我國實現低碳出口貿易結構調整的對策建議
低碳經濟的浪潮已經對我國的外貿結構產生了多方面的影響,應積極進行出口貿易結構的調整,使我國的出口貿易盡快走上可持續發展的低碳之路。
(一)加快產業結構升級以帶動出口結構的優化
出口商品結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內的產業結構。因此,只有實施產業結構的升級戰略,才能實現出口商品質量和結構的合理調整。大力發展低耗能、低排放的高新技術產業,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的技術改造傳統加工貿易產業,積極開拓高新科技產品市場,倡導綠色貿易,逐步建立健全低碳的貿易環境。淘汰“三高”企業,嚴格限制“兩高一資”類加工企業,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
(二)積極發展服務貿易
相對于貨物貿易,服務貿易顯然消耗的資源和能源更少,環境污染也較低。因此,大力發展服務貿易,提高我國服務貿易的比重是我國出口貿易結構低碳化調整的重要內容。對于具有比較優勢的服務產業如國際旅游和工程承包業,采取出口導向戰略,把傳統和新興服務貿易的出口相結合,擴大金融保險、國際運輸、計算機信息服務、技術轉讓、技術咨詢等服務貿易的出口。建立健全服務部門、種類和設施,推動技術和服務創新,加強產業鏈的連鎖作用,加大相關產業的支持力度,創造新的競爭優勢。
(三)鼓勵企業自主創新和節能減排
我國出口企業必須樹立品牌意識,積極自主創新,改變粗放型的生產出口方式。企業應注重增強自身研發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政府也要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努力促進我國企業低碳技術的自主研發能力,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對能源特別是煤進行清潔高效利用,治理和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出口企業應積極關注國際環保標準的新動向,推行低能耗、低污染的清潔生產工藝,開發低污染、節約型、低環保成本高質量的低碳產品。實施低碳設計、生產、包裝生產鏈,達到各種技術和環境標準的要求。
(四)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
我國政府應該綜合運用各項經濟宏觀調控政策,大力支持各個產業部門逐步過渡到低碳經濟和低碳貿易的發展軌道上來。建立扶持綠色貿易產業發展的技術支持平臺,通過財政補貼、稅收減免、信貸資金傾斜和技術支持等政策手段鼓勵和幫助出口企業向低碳貿易轉型。政府還可以通過補償企業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所支出的成本,從經濟利益的角度來引導出口企業向低碳貿易轉型,為企業創造一個有利于轉型的政策環境。
在低碳經濟時代,應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重視出口貿易的低碳化發展,努力增強國際競爭力。通過政府與企業共同努力優化產業結構,注重創新與自主研發能力,建立良好的促進機制,積極拓展新興市場,進一步優化我國的出口貿易結構。
(作者單位:浙江樹人大學現代服務業學院)
(責任編輯:曉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