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供給緊縮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背景下,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切實推進經濟的循環發展和低碳發展。低碳旅游作為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新方式,其主要目標就在于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態環境的保護。創建低碳旅游城市已經成為我國許多城市旅游業品質提升、轉型升級發展的核心戰略。
呼和浩特市正處于旅游產業快速發展,旅游市場迅速擴大,旅游產品更新換代的發展階段。在全面建設休閑度假旅游城市的目標指引下,通過創建低碳旅游城市,對于提升呼和浩特市的旅游質量和服務環境,塑造城市旅游品牌,促進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的建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低碳旅游城市創建的背景分析
低碳旅游城市的建設是按照“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與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要求,全面改造和提升旅游城市的旅游業能級和質量水平,促使城市成為生態宜居、產品供給低碳化與體驗環境暢爽的新型旅游城市。低碳旅游城市的創建是推動呼和浩特市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引擎,可以進一步提升呼和浩特市的城市文明形象和生態內涵。
“十二五”期間,呼和浩特市將以打造“京津夏都”和“草原文化之都”為目標,全面啟動休閑度假旅游城市的建設。這一目標的實現以旅游業的轉型升級、產業規模擴大、可持續發展為主要內容,并以旅游業的品質提升為內涵,對低碳旅游的發展提出了客觀要求,也為呼和浩特市創建低碳旅游城市帶來了良好的機遇。
(一)旅游業的轉型升級需要以低碳旅游城市創建為抓手
通過發展低碳旅游,呼和浩特市不僅能夠彰顯草原、山地、森林、湖泊、濕地等生態型旅游資源優勢,而且可以推動以運動休閑、健康養生為特色的休閑度假旅游市場的進一步拓展,為實現旅游業轉型升級發展提供動力。
(二)旅游產業的規模壯大需要以低碳旅游城市創建為契機
低碳旅游包括旅游生產的低碳化和旅游消費的低碳化兩個部分,通過創建低碳旅游城市,將在旅游飯店、旅游景區、旅游交通等旅游產業的各個領域帶來一場深刻的綠色革命,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效能優化,進而帶動整個旅游產業的規模壯大。
(三)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以低碳旅游城市創建為途徑
呼和浩特市旅游市場的快速增長對自然生態環境造成了較大壓力,各區、縣、旗的低碳旅游發展也參差不齊。因此,將創建低碳旅游城市作為一項城市整體發展的重要戰略,可以進一步深化旅游經濟的低碳內涵和生態特征,是推動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二、低碳旅游城市創建的基本條件
旅游城市是低碳旅游發展的重要載體,同時低碳旅游也成為城市功能再開發、資源再利用的重要路徑。2004年,呼和浩特市被評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 。經過近十年的建設與發展,旅游業已經成為呼和浩特市國民經濟中發展速度最快的產業之一。2011年,旅游業總收入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0%。在此背景下,呼和浩特市創建低碳旅游城市已經具備了較為成熟的發展條件,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生態資源較為豐富
經過多年的封山育林、人工治理,呼和浩特市的自然生態環境得到了較大的保護和改善,生態資源類型十分豐富,構成了創建低碳旅游城市的重要基礎。呼和浩特市的風電草原、大青山溝谷、黃河濕地、哈素海、哈達門高山牧場等資源地域特色鮮明,具備開發低碳旅游產品、建設低碳旅游景區的較好優勢。同時,這些資源類型也符合現代人追求自然原生態環境的旅游需求,有助于低碳旅游市場的形成與拓展。
(二)城市經濟基礎扎實
“十一五”期間,呼和浩特市的經濟發展速度始終保持在全國省會城市的領先水平,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和消費水平也連年遞增,不斷夯實的經濟基礎是創建低碳旅游城市的物質保障。經濟的快速發展帶動了社會的全面進步,不僅能夠為開發各類低碳旅游設施和產品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持,更有助于在政府機構、社會組織、企業、公民之間形成共識,合力推進低碳旅游城市的建設進程。
(三)旅游市場拓展迅速
“十一五”以來,呼和浩特市的旅游市場規模擴大迅速,年平均增長率保持在20%左右,良好的旅游市場發展態勢成為創建低碳旅游城市的基本保證。隨著國內外旅游客源市場的不斷拓展,呼和浩特市以草原為代表的原生態環境將具有越來越強的旅游吸引力,綠色、低碳、環保型的旅游產品也更加符合當前旅游市場的核心需求。同時,低碳旅游市場的快速發展對于“天堂草原”這一呼和浩特城市旅游形象也具有強大的宣傳作用。
三、低碳旅游城市創建的主要路徑
低碳旅游城市作為城市旅游目的地的一種全新定位,在具體的創建過程中,需要全面整合旅游業食、住、行、游、購、娛等各個領域。在相關政策和制度的有力推動下,通過多個主體之間的協同配合,實現全行業共建低碳旅游城市,低碳旅游城市反哺行業發展的聯動機制。
(一)試點“低碳旅游實驗區”發展模式,推動旅游景區的低碳化發展
旅游景區是開展旅游活動的載體,在創建低碳旅游城市過程中,將發揮示范引導作用。呼和浩特市應通過“低碳旅游試驗區”的試點發展,培育一批低碳旅游發展的示范性企業,加快景區在規劃設計、接待設施、旅游交通、產品開發、服務平臺建設等方面的低碳化改造和技術更新。同時,以生態型旅游景區為主體,營造具有呼和浩特市地域文化特色的低碳旅游環境。
呼和浩特市目前正在建設的大青山生態旅游休閑帶便可以成為首批“低碳旅游試驗區”。大青山作為呼和浩特市的北部生態屏障,不僅形成了眾多綠色農業園區的空間集聚,而且依托溝谷縱橫的地形特點,開發了許多以自然觀光、運動休閑、養生度假為主要功能的旅游景區(點)。已經開發和規劃開發的生態綠道、森林木屋住宿、田園風味餐飲、山地自行車運動等低碳旅游產品,都將有力地提升呼和浩特市旅游業的生態品質。
(二)完善“綠色旅游飯店”創建機制,推進全市飯店行業的低碳競爭
旅游飯店作為旅游業的三大支柱之一,是低碳旅游城市創建的主要力量之一。通過推行并完善呼和浩特市“綠色旅游飯店”的評定標準,將使旅游飯店在廣泛運用節能減排技術,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積極發展循環經濟等方面成為實施主體,并營造飯店業低碳發展的良性競爭環境。
目前,呼和浩特市尚未形成綠色旅游飯店創建的發展態勢,相關的行業管理監督機制還不健全。針對這一問題,呼和浩特市應著重從兩個方面全面落實“綠色旅游飯店”的行業標準和創建活動:1.實體建設方面,提高飯店建設的節能意識,提高在隔熱、照明等具體環節的節能水平,積極推廣采用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等清潔可再生能源,實現對中央空調、風機、水泵等進行信息化動態控制;2.飯店運營服務方面,鼓勵員工提出節能合理化建議,倡導住店賓客實踐低碳環保的綠色消費方式,開展諸如“綠色客房”、“綠色餐飲”等激勵性體驗活動,通過系列主題活動擴大低碳旅游住宿的影響力度。
(三)建立多層次的低碳旅游交通系統,推廣綠色低碳的旅游出行方式
隨著游客數量的快速增長,如何實現便利、快捷、舒適、完善的旅游交通成為低碳旅游城市創建面臨的巨大挑戰。目前,呼和浩特市的市內交通擁堵嚴重,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較低,中心城區與周邊旗縣區之間的旅游專線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景點的可達性較差。在旅游交通需求日益擴大的情況下,呼和浩特市應通過合理的規劃設計,逐步建立一個多層次的低碳旅游交通系統。
結合目前呼和浩特市的交通發展現狀,低碳旅游交通系統應當至少覆蓋三個層次:1.城市公共交通。建立公交專用道,實現天然氣能源公交車的全覆蓋。開辟城市旅游觀光環線,建立公共自行車租賃網點,引導游客出行向公共交通轉化。2.景區外部交通。通過開辟旅游集散中心與主要旅游景區之間的旅游公交專線,實現各旗縣區旅游景區外部交通的公共化與集約化,降低節假日交通擁堵所帶來的負面效應。3.景區內部交通。通過合理規劃,使游客能夠采用觀光電瓶車、自行車等交通工具開展游覽活動。在山地、森林、河湖、濕地等旅游景區內,可建設風景綠道,倡導低碳休閑旅行。
(四)健全低碳旅游城市建設的制度體系,加強低碳發展的政策保障
縱觀呼和浩特市旅游業發展現狀,各地區的發展水平并不均衡。基于這一情況,低碳旅游城市的創建必須有健全的政策體系和制度規范作為保障,才能真正實現統籌協調發展。作為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低碳旅游城市的建設應充分發揮政府主導優勢,制定資金、技術、人才、組織管理等方面的具體政策,建立低碳發展的行業標準,并積極調動旅游企業和旅游者參與的廣泛性與積極性。
以創建低碳旅游城市為目標來實現呼和浩特市旅游業的轉型升級,可以從四個方面加強政策保障:1.資金扶持。設立旅游業節能減排專項資金,對開展低碳旅游的企業予以減免所得稅、多重獎勵、財政補貼等優惠政策。2.科技扶持。推出綠色能源開發、資源循環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等相關技術的扶持性政策,建立低碳旅游技術推廣與應用平臺。3.部門聯動扶持。建立低碳旅游城市創建的部門聯動機制,設立專門委員會加以統籌協調,實現各相關部門和主體之間的相互配合。4.社會行為引導。舉辦“全民低碳旅游日”、“低碳旅游青城行”等大型活動,制定“低碳旅游行為公約”等規范性公約,形成全社會認識低碳旅游、參與低碳旅游的良好風氣。
(作者單位:1.浙江工業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2.浙江樹人大學旅游會展系)
(責任編輯:曉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