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草原沙化退化的主要原因
(一)人為因素
1.政策失誤
草畜雙承包實際上是畜的承包在先,草的承包在后,其實際實施時間相差十多年。在這十多年間,個人的牲畜在集體的草場上放牧引起了對草場的掠奪式利用,加快了草原的退化和沙化。
2.在出現沙化、退化時,沒有正確總結經驗教訓
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草原開始退化、沙化,但在此期間,沒有認真、客觀、實事求是地去總結經驗,沒有制定合理、科學、可行的行政和技術的措施。
3.重視管理層意見,輕視專業人員的建議
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國內外、區內外的有關專家已經提出了關于草原的生態問題。但由于當時的建設要求等多種原因,沒有引起管理部門的重視,在建設中失去了最佳調整時期和機會。管理層的人事安排中也不同程度地存著重視感覺、不重視專業的現象。
4.政績觀作怪,亂開墾
歷史上內蒙古草原有三次大的開墾。其中兩次發生在新中國建立以后,而最后一次是在改革開放的90年代,加速了草原的退化沙化。
5.對草地的掠奪式的利用加快了其退化
由于對草地資源的過度、掠奪式的利用,加快了草原的退化和沙化,使部分草原生態出現了惡性循環,威脅著地區生態環境。
6.資金使用的效率低
草原建設的投資主體是中央資金和農牧民,而自治區由于地方財政困難等原因多年來投入很少。國家投入資金利用中,由于資金管理等方面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問題,影響了資金使用的效率。
7.對農、林、草的認識不完善
沒有科學地認識林草最重要的作用是保護地球生態安全、人類生存安全、草原生產安全的客觀原理。
(二)氣候因素
1.連年的干旱及異常氣候
近年來生態環境的惡化加速了氣候的異常變化,如干旱年的比例加大、風沙發生次數變多、危害性天氣增加等,都加快了草原生態的惡化。
2.降水的不均衡
降水的量和單次降水量的變化,尤其是植物生長期單次有效降水量的減少也加快了草原的退化。
(三)草原質地的變化,加速了草原的退化沙化
由于多年來超載放牧和不合理利用引起了草原熟土層土壤養分的損失,草原土壤質地變貧瘠,影響了草原植被的生長。
二、 對策
發展草業防止沙化、退化,合理開發利用,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的系統工程,是長期的歷史任務。今后一段時期特別是今后10年,是我區草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必須用積極的政策支持草業,用現代發展理念引領草業,用先進實用技術改造草業,用良好的物質條件裝備草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提升草業,用培養新型農牧民推進草業。
(一)實施大生態戰略,強化草業的生態主體地位
當前,我國正在致力于改善生態環境,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在生態建設中實施怎樣的戰略措施是確保國家生態安全的關鍵。從草原的分布來看,草原面積大于森林、農田、濕地的總面積,是面積最大的綠色生態屏障,是我國國土和生態系統的主體。實施大生態戰略,要求我們在生態建設過程中必須兼顧影響生態安全的各個要素,統籌考慮草原、森林等自然資源的保護與利用。實施大生態戰略,要求我們必須充分認識草原在確保國家生態安全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像重視糧食安全一樣重視生態安全,像重視林業生態建設一樣重視草原生態建設,像重視農田、森林、濕地資源的保護一樣重視草原資源的保護。要樹立草原的三大功能中生態是首位的指導思想。在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原地區,加大移民工程力度,從養草場、養牲畜改為養人,減少資金效益在生物鏈各個環節中的自然抵消效應。
(二)實施大農業戰略,統籌草業與農業發展
草業是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現代農業的重要標志,世界上農業發達國家無一不是草業發展先進國家。實施大農業戰略就是要在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中賦予草業應有的地位。在制定農業發展政策時,不僅要考慮種植業,也要統籌兼顧草業,尤其要重視以草促農;在農業結構調整中,不僅要在糧食作物品種內部調整,還要注意“引草入田”,積極推行“糧食作物—飼料作物—經濟作物”三元種植結構;在促進農民增收過程中,要充分發揮草業產業鏈條長、勞動力密集的特點,鼓勵和支持農牧民發展牧草生產、加工、運輸、營銷,發展種草養畜;既要重視農區發展,也要重視牧區發展,在對農區種糧農民給予補貼的同時,還要結合生態建設的需要,在廣大草原地區建立草原生態補償機制,實施草畜平衡補貼、牧草種子補貼、種草補貼、草業機械補貼等一系列政策,促進農區和牧區的協調發展。
(三)實施大食物戰略,發揮草業對保障食物安全的重要作用
從消費趨勢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對營養健康的需要,牛肉、羊肉、奶制品等草食家畜產品在食物中的比重將持續增加,而發展草業則是保證草食家畜健康快速發展的必然要求。實施大食物戰略,就是要充分發揮草業在保障糧食安全中的重要作用,向草要糧、寓糧于草。
(四)實施大項目帶動戰略,促進草業跨越式發展
草業是具有明顯公益性的基礎性產業。長期以來,我國在草業及草原保護建設方面欠賬太多,鑒于目前草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獨特作用,以及加快草業發展的緊迫性和艱巨性,必須采取有力措施,狠下決心,以大投入、大項目帶動大發展。當前,要加快實施退牧還草、退化沙化草原的治理、草原自然保護區建設、沙漠化草地植被恢復、草業良種、草原防災減災、農區草地開發利用、牧區水利、牧民人草畜三配套、草業支持保障體系等工程項目建設。
(五)加強草業投資的管理,提高使用效率
目前國家、地方對草原沙化退化的治理、草原生態保護投資在逐年增加,各級主管部門一定要有效地控制和管理好經費的使用,克服中間環節的損失,發揮其最大的效益。
三、 結論
要“科學規劃、有效保護、加快建設、永續利用”。根據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和生態建設的實際需要,認真制定符合我區區情的草業發展總體規劃,進一步明確草業發展的目標、思路、布局、重點和措施,科學指導草業可持續發展。遵循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并重,生態優先的原則,對全區的天然草原從戰略上采取保護措施,盡快恢復草原植被,改善草原生態環境。分清主次和輕重緩急,集中資金和力量優先治理沙化退化嚴重和生態脆弱區的草原,保護好退化較輕的草原,突出解決制約草業發展的“瓶頸”,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在保護草原的同時,兼顧經濟發展,科學合理利用草資源,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實現可持續利用。
(作者單位:1.內蒙古草原工作站 ; 2.準格爾旗草原工作站)
(責任編輯:張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