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電價問題導致我區經濟運行陷入困局
電力行業本身作為一種產業,是我區依托豐富的煤炭和風光資源發展起來的重要支柱產業。同時,電力行業作為其它行業的動力車間,又對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起著促進或制約作用。可以說,供應充裕、運行穩定、成本低廉的電力供應優勢是我區招商引資中不可復制的競爭優勢。如果兩大優勢有機結合,我區電力產業就能夠不斷擴大規模,成為國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資源加工產業也能穩步發展,實現由單純資源輸出地向資源加工和產品制造基地的轉型升級,從而實現我區經濟持續發展。但是,由于現行電網壟斷、行政定價的輸配電體制,電力價格不能夠反映市場供求和發揮經濟杠桿作用,使目前在地方政府、發電企業、用電企業和電網公司四家的博弈中,除了電網能夠依靠壟斷經營和行政定價維持較高的利潤水平外,出現了“一家歡喜三家愁”的局面,整體經濟運行陷入困局。
(一)發電企業困難重重
由于目前我國實行廠網分開的電力體制,電廠已全部市場化運營,但輸配電仍由電網壟斷和行政定價。因此,目前電力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并不取決于其生產能力,而是取決于電網公司要多少電。如興安盟百吉納工業園區的京科公司33萬千瓦熱電廠滿負荷年可發電17億千瓦時,但東北電網與該公司簽訂的上網電量合同2011年為12.5億千瓦時,2012年為9.31千瓦時,分別占設計發電能力的66.38%和62.54,折合利用小時數分別僅為3651小時和3440小時。
發電行業是個規模經濟特點十分顯著的行業,我區電力行業平均盈虧平衡點大約在4500小時左右。企業負荷率下降致使大部分火電企業處于虧損狀態。去年以來經濟增速下滑,用電需求大幅回落,這種情況尤為明顯。據保守估計,目前我區蒙西電網富余火電裝機至少500萬千瓦,蒙東電網富余火電裝機也在300萬千瓦以上。
(二)用電企業進退維谷
近年來,依托良好的資源優勢,我區逐步建立起了以煤炭、電力、冶金、化工、建材為主的特色產業體系。但這些產業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能耗水平較高,企業用電成本占總生產成本的40%以上,特別是電石、有色、硅鐵等行業,用電成本占總生產成本的60%-70%。盡管我區坑口電廠的發電成本只有0.2-0.25元/千瓦時,但在現行電力體制下,我區大工業到戶電價(33-65千伏)蒙西電網為0.4390元/千瓦時,蒙東電網為0.503元/千瓦時(通遼、赤峰市),工業用電價格約合發電價的2倍,上網電價的1.5倍,與其它省區相比,電價“洼地”效應并不明顯。
在前幾年經濟增長較快、市場相對繁榮的情況下,企業能夠依靠規模經濟保持一定的盈利水平,電價矛盾不明顯。但在目前產品需求萎縮情況下,電價問題成為影響企業生產經營的突出問題。一是導致許多企業陷入虧損狀態。二是嚴重影響了新開工項目的建設和投產進度。如興安盟中煤集團40萬噸PVC項目、源源集團10萬噸工業硅項目都因電價原因而停建、緩建或建成不投產。
(三)地方政府作為有限
面對項目不上馬、建成不開工的困局,地區經濟出現了固定資產投資下滑、經濟增速放緩、財政增收乏力、就業壓力加大的局面。地方政府也在想盡各種辦法幫助企業解決困難,包括協調電網公司爭取更多的發電指標,協調發電企業與用電企業聯手協作,等等。如興安盟科右中旗政府協調京科發電與神州源源硅電有限公司供需合作,烏海烏達區政府協調華電烏達熱電廠與宜化公司供需合作。但受到現有體制機制等方面影響,成效并不明顯。自治區政府出臺了每度電補貼3分錢的政策,雖然對降低企業用電成本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目前我區經濟運行出現困局的核心在電價,電價問題的根源在體制,體制問題的關鍵在國家。目前,國家也正在積極推進電力體制改革,但這種改革畢竟是一個艱難且漫長的利益博弈過程。但是,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是一個連續過程,尤其是面對經濟下行壓力,企業經營困難的大環境下,保增長時不我待。如何在既有電力體制沒有大的突破前提下,根據國家支持內蒙古又好又快發展意見賦予的先行先試原則,探索一條適合我區的新路子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
(一)霍林河煤電鋁產業發展歷程及現狀
霍林河煤田遠景儲量150億噸以上,周邊地區200公里范圍內煤炭可采儲量在500億噸以上,煤炭以“低磷、低硫、高揮發份、高灰、低熔點”的褐煤為主,現已形成5700萬噸/年煤炭產銷能力,是我國五大露天礦之一,全國十三個億噸級煤炭基地之一。由于褐煤遠距離外運的經濟性較低,坑口發電受制于整個東北電網電力富余而市場潛力有限。在此背景下,1998年自治區政府召開專題會議,研究確定了霍林郭勒市試點發展煤電鋁聯營產業的發展方向。1999年原霍林河礦務局劃歸地方并重組改制為霍煤集團,為鋁電聯營產業發展搭建了基礎平臺。2004年中電投集團與霍煤集團進行資產重組后成立中電霍煤集團,同年霍煤鴻駿鋁電公司正式投產,自此霍林郭勒煤電鋁產業開始起步,并取得了長足發展。
1.建成了完整的煤電鋁一體化發展產業鏈
到2012年底,全市已形成霍煤鴻駿鋁電公司原鋁產能43萬噸,鋁后加工企業12家,合計年鋁材加工產能40.2萬噸,產品涵蓋普鋁、精鋁兩大系列十余個門類,形成了“鋁水-精鋁-電子箔-化成箔”、“鋁水-鋁輪轂”、“鋁水-鋁錠”、“鋁水-鋁粉”“鋁水-鋁型材”等多條產業鏈。2011年共生產電解鋁46.7萬噸,鋁后加工產品36.9萬噸。
2.發展勢頭依然十分強勁
目前,由霍煤集團和杭州錦江集團投資建設的內蒙古錦聯鋁材有限公司300萬噸鋁板帶箔項目已于2010年9月開工,一期建設100萬噸年鋁板帶箔生產能力,配套建設100萬噸液態鋁車間、2150兆瓦動力車間、45萬噸碳素車間、1000萬噸原煤生產礦井以及其它附屬設施,總投資343億元,預計2013年可以投入生產。內蒙古創源金屬有限公司160萬噸高強高韌鋁合金材料項目已完成設計,項目一期投資200億元,規劃建設90萬噸液態鋁車間、80萬噸鋁合金加工車間、45萬噸碳素車間、6臺330兆瓦發電機組和500萬噸褐煤提質車間,已完成廠區場平、廠基等基礎工作。此外,丹東港集團、江蘇常發集團、廣銀鋁業三個80萬噸煤電鋁一體化項目也有望簽約。從而使霍林郭勒市建成及一期在建電解鋁產能達到了223萬噸,鋁后加工產能超過200萬噸。如果目前在建項目全部按規劃建成達產,霍林郭勒市電解鋁產能可達503萬噸,加上三個有簽約意向的項目,未來電解鋁總產能可達743萬噸。
3.霍林河模式得到了廣泛認可
優越的發展條件,低成本、高效益的發展現實,良好的發展前景,使霍林河煤電鋁產業得到了廣泛的業界認可。中國有色金屬協會副會長文獻軍認為“霍林河是中國最適合發展煤電鋁產業的地方”。國家發改委東北司也認可了這一發展方向,認為未來經過努力,霍林河園區在自治區循環經濟示范園區的基礎上能夠成為國家級的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并在支持政策層面批準了支撐霍林河煤電鋁產業低電價優勢的微電網建設項目。
(二)霍林河模式的實質
霍林河煤電鋁產業之所以能夠取得巨大的發展成就,并具有十分良好的發展前景,主要在于其發揮資源優勢和創新體制機制打造出的全產業鏈低成本競爭優勢。其關鍵點體現在三個方面:
1.通過低值煤利用從源頭上降低發電成本
霍林河煤田開采過程中伴生很多熱值在2500-2800大卡的劣質煤和煤矸石,約占總量的15-20%。按每年6000萬噸原煤生產規模計算,伴生劣質煤及煤矸石約1000萬噸,既不具備外運的經濟性,長時間堆積又占用大量土地,且自燃污染環境。霍林河通過建設大型坑口電廠,采用劣質煤燃煤機組發電,不僅變廢為寶實現了資源綜合利用,也大大降低了發電成本。據測算,一噸原煤坑口價格約200元,可發電1200度,拆算每度電發電成本在0.2-0.25元,約合網電價格的1/2一。
2.通過電力微網直供降低用電企業電價
低發電成本并不一定必然帶來低電價,如果按現行體制電力上網,用電企業再通過公共電網接入,企業仍將執行東北電網每度約0.52元的高電價。而霍林河之所以能夠把低的發電成本轉化為低電價,在于霍林河煤電鋁產業采用了一種微網直供的電力供應模式。目前霍林河已投產火電裝機規模250萬千瓦,除2臺60萬千瓦機組上網外送外,2臺30萬、2臺15萬機組、2臺10萬機組和2臺5萬機組全部以0.25元的價格,微網直供電解鋁及鋁后加工企業。由于電解鋁行業的電力成本占到了總成本的40%以上,低電價贏得了全行業的超強低成本競爭力。按生產一噸電解鋁耗電1.4萬度計算和2010年國內電解鋁行業平均電價0.45/度計算,霍林河僅電力成本就比使用網電電解鋁企業節省約3000元,即使與氧化鋁資源豐富、電力價格相對較低的貴州、廣西等省區相比,還節約電力成本約2000元左右。
3.通過低鋁價吸引加工企業多重轉化增值
低電價帶來的較低的電解鋁生產成本,使電解鋁企業具備了為鋁后加工企業提供質優價廉原材料供應的能力,從而引來鋁后加工企業趨之若鶩。霍煤鴻駿鋁廠提供給下流加工企業的鋁水價格,在上海平均期貨價格的基礎上,每噸下調220-270元,不僅為下游鋁后加工企業提供了更大的盈利空間,而且通過節約物流成本和鋁錠再次熔煉成本,拓展了鋁后加工企業的盈利空間。據測算,在霍林河一噸原煤可以發電1200度,可以煉鋁83公斤、精鋁81.37公斤。按一噸原煤200元計算,發電后可以增值3倍,約合700元;煉鋁后增值7倍,約合1400元;再生產鋁后加工產品,至少增值10倍以上,產值可達約2400元。
(三)霍林河模式的借鑒意義
通過對霍林河模式的總結可以看出,霍林河地區發展煤電鋁產業路子是對頭的,成效是明顯的,前景是光明的,探索出了一條資源開發地區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尤其是發展過程中探索出的低成本競爭、一體化發展等方面的經驗對于我區未來謀劃產業轉型升級和解決當下經濟下行困境均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1.提升我區承接轉移能力的現實意義
在目前世界產業格局重構、國內外生產要素加速流動的大背景下,承接產業轉移是我區加速推進工業化進程的重要路徑。但產業轉移具有梯度推進特點,從相對于“珠三角”、“長三角”等主要轉出省市的區位條件看,我區處于產業轉移梯度末端,使我區承接產業轉移面臨著多方面競爭,包括發達省區內部欠發達地區的“滯流”、中部省區的“截流”和西部省區的“分流”,能夠在承接轉移產業的競爭中獲得多大的“蛋糕”,完全取決于我區所能創造的要素及政策方面的吸引力。
從目前可用的政策手段看,降低勞動力成本不符合提高勞動者報酬占國民收入的比重,實現兩個同步的基本要求;仍然實施過去常用的零地價、減免稅等利益減讓措施也與我區推進富民強區的宗旨有悖;其它如改善基礎設施、優化投資軟環境等措施遠非一日之功,且容易被所有地區復制。因此,我區提升承接產業轉移能力的最有效對策就是:依托豐富的煤風光等資源和業已形成的電力產業基礎,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打造電價“洼地”,依靠充足的電力供應、低廉的供電價格吸引那些“逐電而居”的產業到我區投資興業。
2.促進我區煤電用一體化發展的戰略意義
我區煤炭資源豐富,隨著我國煤炭供給基礎西移,我區已經成為我國最重要的煤炭生產供應基地。煤炭生產規模的迅速擴大一方面促進了我區經濟快速發展,但也帶來了生態破壞、環境污染、交通擁堵等各方面問題,且資源開發效益較低。通過“煤轉電”發展電力產業又受制于外送通道限制,存在大量“窩電”現象。因此,通過發展耗電產業增加電力負荷,實現煤電用一體化發展,既可以為我區煤炭、電力產業發展創造需求,又能夠促進我區優勢資源多重轉化增值,形成具有內蒙古特色的“能源資本技術密集、高轉化率、高附加值、長產業鏈、節能環保”的現代產業體系。霍林河煤電鋁產業發展的成功實踐就是對這一思路可行性的最好詮釋。通過對霍林河模式的總結和推廣,可以有效推動國家支持我區煤電用產業發展。
3.推動我區節能減排和綠色發展的長遠意義
我區不僅煤炭資源豐富,風能和太陽能資源也是我區的優勢,目前我區是全國唯一風電裝機超過千萬千瓦的省區。但是由于受制于電網接納問題,目前風電發展嚴重受阻,出現了大范圍的棄風現象,一些規劃項目更是由于沒有接入指標而無法開工。
由于風電是按火電的一定比例由電網消納的,火電負荷上不去,電網接納風電的能力也就有限,導致了風電、火電發展雙受阻。如果我區把電價適度降下來,支持用能產業大發展,把電力負荷搞上去,不僅可以解決火電的“窩電”困局,也能進一步提升電網接納風電的數量。此外,通過把風電引入高耗能產業,使用綠色能源生產高耗能產品,可以實現高碳產業的低碳化發展。
4.推動國家重化工產業布局西移的示范意義
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進程還遠未結束,鋼鐵、有色、化工、建材、裝備等重化工產業還會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保持旺盛的市場需求。但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面臨著資源、環境、土地等多方面的壓力。發展和布局這些產業必須統籌考量我國的土地、人口、空間、資源分布和環境承載力等條件,提高國民經濟的宏觀配置效率。
霍林河模式充分證明,在我區這樣的資源、能源富集地區發展能源重化工產業,便于資源綜合利用,減少無效運輸,便于污染集中處理,降低經濟運行成本,促進節能降耗減排,具有多方面的益處。盡管目前我國這些行業總體處于產能過剩狀態,但國家應積極促進宏觀產業布局調整,對那些人口稠密、資源匱乏、電力供應緊張、環境容量較小的省區實施限制性產業政策,同時支持像內蒙古這樣具有資源優勢的能源富集地區發展重化工產業,總體上保持我國能源重化工產業的總量平衡和布局合理。
5.誘導我國電力體制改革的積極意義
霍林河的電廠項目、電解鋁項目在建設初期,并沒有得到國家有關部門的審批核準,目前支撐其低電價的微網直供模式在政策層面也存在爭議。因而,從一定意義上說霍林河模式是一種違規發展的模式。但是,也不得不承認,目前我國經濟社會領域存在著大量的制度設計滯后于現實需要問題,成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這也正是我國需要不斷深化改革的現實意義所在。
其實,我國許多創新性的政策的出臺都是一些地區和一部分人首先突破現行體制框架、大膽先行先試的結果。試想一下,如果沒有當時安徽鳳陽小崗村幾個村民的“大膽”分田,也就不會有我國現行的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對現行體制的突破是誘導社會制度變遷的重要因素。
總之,霍林河模式是用電企業和地方政府面對壟斷集團歧視性定價無能為力的結果,既是一種創新之舉,也是一種無奈之舉,是闖出的一條路,更是逼出的一條路。但愿,通過對霍林河模式的總結能夠對我國的電力體制改革起到一點推動作用。
三、推廣:建設內蒙古低電價煤電用一體化產業基地
針對霍林河模式巨大的生命力和發展前景,自治區要積極支持霍林河煤電鋁產業基地建設,并探索在其它地區推廣這一低電價一體發展模式。
(一)復制霍林河模式的可能性
霍林河模式能不能在其它地區復制,主要取決于這一模式的技術可行性、政策可能性和經濟合理性三個方面:
一是具有經濟上的合理性。利用低值煤發出低成本的電是霍林河低價煤電鋁產業的源頭。從我區其它地區的資源條件看,錫盟、呼盟甚至蒙西地區的許多煤田都與霍林河煤田的基本條件類似,主要以低值褐煤為主,開采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煤矸石、煤泥等廢棄物。這些廢棄物如果不通過電廠利用基本沒有任何經濟價值,而且會大量堆棄自燃,造成資源嚴重浪費和環境污染。2011年蒙西地區煤炭產量已達6億噸左右,經洗選后產生的煤泥、矸石及洗中煤等低熱值煤近5000萬噸左右,2015年預計產量可達1億噸以上,可支撐新增2000萬千瓦的電力裝機。這些煤的發電成本均在每度0.20元以下。即使我區西部的許多用熱值在5000左右大卡的普通煤發電的電廠,發電成本也大約只有0.25元/度左右。可以說我區許多地區都具有低發電成本的資源條件。
二是具有技術上的可能性。霍林河煤電鋁產業把低發電成本轉化為低用電價格的核心技術環節是微網直供模式,其復制的技術可行性問題主要是基于對其安全性的擔憂。但是,從霍林河幾年來的運行結果看,這種方式是具有較強穩定性的。尤其是隨著微網中接入電力機組越多,各個機組之間相互備用更能有效保障整個微網運行的穩定性。除霍林河以外,目前山東的衛橋集團也是采用類似的微網直供模式,多年來的良好運行狀況也證明其具有較強的穩定性。但從理論上講,這種微電網孤網運行模式還是存在著一定風險的,如果能夠得到大電網的有機配合,以公網作為微電網的安全保障電源會進一步降低運行風險。
三是具有政策上的可行性。從復制霍林河模式遇到的政策障礙看,主要涉及到兩個問題。一是電網公司的配合問題。因為這樣做畢竟電網公司的獲利有限,有可能不積極或不配合。這就需要在運作模式上有所創新,爭取電網公司在目前盈利水平不降低、既得利益不減少的條件下,協調電網公司讓一部分利。尤其是在目前我區存在大量窩電和企業面對經濟下行生產經營困難的情況下,協調電網公司從大局出發盡可能給予支持配合。二是由于這一模式與現行電力體制存在一定沖突,可能會受到國家的限制。這就需要我區在與國家充分講明理由的同時,運用國家支持內蒙古又好又快發展意見中賦予的先行先試原則,爭取國家在一定程度上的支持或者默許。
(二)以霍林河為中心打造蒙東煤電用一體化“小三角”
為了進一步發揮優勢,做大做強煤電鋁產業,目前通遼市已經從市級層面將霍林郭勒市和扎魯特旗的園區整合為一體,擬打造更大規模的煤電鋁產業基地。但是,鑒于霍林河周邊地區相似且互補的資源條件,可以對霍林河地區的煤電鋁產業實施更大范圍的拓展,即以霍林郭河循環經濟開發區為中心,聯合錫林郭勒西烏旗白音華工業園區和興安盟科右中旗的百吉納工業園區,統籌區域水煤資源配置、統籌區域產業發展方向和統籌區域電力資源,建設更大范圍、更高層次的自治區級煤電用產業基地,打造蒙東地區經濟發展的增長極。
(三)在其它盟市建設幾個低電價示范園區
我區許多地區的資源條件與霍林河地區相似,也可以選擇幾個工業園區或集中區推廣這一模式。但鑒于這一模式目前在政策和技術層面均存在一定爭議。建議實施中遵循以下兩個原則。
一是試點先行、逐步推進原則。霍林河模式雖然在技術上可行,經濟上也具有較強的合理性,但鑒于這一模式目前政策層面尚存在一定障礙,技術層面也需要電網公司配合的實際,這一模式不可能大范圍推開,我區電力行業的長遠發展和電價問題的解決還需要國家從根本上改革電力體制。但這并妨礙我區近期在小范圍內,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電廠和園區,通過建立直供低電價園區,解決一些局部性問題。
二是存量電廠、增量負荷原則。存量電廠原則主要是指此項措施以增加已建成投產電廠的用電負荷為根本目的。如果不是存量電廠,最起碼也應該是存量項目,即已獲得國家核準或有了路條,但因為沒有用電負荷而難以投產或開工建設的發電項目。增量負荷原則主要是為了在保障電網公司既得利益不減少的情況下,能夠得到電網公司的支持和配合,為微網直供項目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或者協調電網公司對新增的負荷在標桿電價基礎上只收取少許過網費,把新增用電的電價降下來。
(責任編輯:楊再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