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3年1-2月經濟運行分析
根據內蒙古(DRC)宏觀景氣指數,進入2月份,我區宏觀經濟預警指數再現下行態勢,從“偏冷區”下探至“過冷區”,成為2002年以來首次進入過冷區域。在6項景氣先行指標中,剔除季節因素和隨機因素影響后,產成品資金占用指數(逆轉)、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額指數和新開工項目指數漲幅明顯,產銷率指數、平均消費傾向指數和貸款指數均有所下降,預示全區經濟回穩基礎尚未牢固。
(一)工業增速進一步放緩,傳統主導產業帶動力進一步減弱
從工業走勢看,全區工業經濟在經歷了2012年的低速平穩增長后,2013年初再次調頭下行。1-2月,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7%,為2005年以來的最低水平,但高于全國2.8個百分點。根據歷年走勢,每年2月份均為全年工業增長的低點,2011、2012年1-2月份工業增加值增速較上年全年工業增加值增速分別低3.8和6.4個百分點,相比之下,今年1-2月份工業增加值增速較上年全年工業增加值增速2.1個百分點的降幅已是明顯收窄,表明當前我區工業發展的穩定性有所加強。
從工業結構看,能源和冶金建材行業增速放緩是影響工業持續走穩的主要因素。1-2月,六大優勢特色產業中,除農畜產品加工業和化工行業外,其余四大優勢特色產業增加值增速同比均有不同程度下滑。尤其是煤炭開采和洗選業、電力、有色行業增速分別較上年同期下滑5.5、2.6和7.7個百分點,成為拖累工業增長的主要原因。而農畜產品加工業和化工行業分別較上年增長了6和3.8個百分點,對當前工業增長形成了一定支撐,避免工業增速的過快下滑。
從企業效益看, 2月份,全區煤炭、電力、黑色金屬等工業主要產品產銷率繼續下降。同期,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繼續滑坡,1-2月,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分別較上年下滑6.8和10.9個百分點,企業經營環境還很艱難,若短期內企業生存環境難以改善的話,我區工業下行的風險將會持續加大。
從地區看,呼包鄂地區仍是帶動全區工業平穩增長的主體力量。其中,呼和浩特市在去年低基數基礎上,2月份工業增加值增速達到20.1%,居全區第一位,包頭和鄂爾多斯增速分別為7.5%和13.9%,居全區第10位和第3位。東部盟市由于上年增長的高基數,今年增速普遍較低,除錫林郭勒與全區持平外,其余均低于全區12.7%的平均水平。
(二)投資增長基本穩定,工業投資帶動力明顯減弱
從投資走勢看, 2013年1-2月份,全區50萬元以上項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9.7%,較去年同期回落11.6個百分點,(圖3)。根據歷史數據分析,我區固定資產投資每年2月份受季節性因素影響,投資增速較上年同期及全年均有較大波動, 2013年1-2月全區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回落較大,但較2012年全年僅低0.7個百分點,這相對于2012年、2011年分別較上年全年增速波動9.8和10.3個百分點而言,波動明顯減小,表明推動全區固定資產投資平穩運行的內在動能有所增強。
從投資結構看,房地產和基礎設施投資的強勁反彈彌補了采礦業、制造業投資大幅下滑缺口。1-2月,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同比下降5.7 %,低于全國平均增速22.8個百分點,對投資增長的貢獻率為-24.9%,低于上年同期159.5個百分點。主要工業投資領域中,投資占比較高的制造業、采礦業投資增速均明顯下滑,同比分別下降79.9個和128.5個百分點,成為拖累工業投資增長的主要原因。同期,基礎設施和房地產投資增速大幅反彈,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等基建投資同比分別增長473.9%和56.5%,這些行業對投資增長的貢獻率累計達到68.2%(表1),高于上年同期77.4個百分點。
另外,受2012年四季度全區商品房成交量走高的影響,進入2013年,房地產投資出現“井噴”,1-2月同比上升259.6個百分點,對投資增長的貢獻率累計達到16.5%,高于上年同期3.7個百分點。房地產投資的明顯走高,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第三產業投資,1-2月,全區第三產業投資較上年同期大幅提高了232.4個百分點,上述領域投資有效彌補了工業投資增速的下滑,成為支撐全區投資平穩增長的重要力量。
(三)消費增速大幅下滑,傳統消費領域帶動力趨于弱化
從消費走勢看,進入2013年,全區限額以上消費延續了2011年下半年以來震蕩下滑的態勢,出現大幅回落(圖4)。1-2月,全區限額以上企業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4.8%,同比下降10.1個百分點,為2011年公布限額以上消費數據以來的最低點。從城鄉看,城鎮、鄉村消費均大幅下滑,鄉村消費出現負增長。1-2月,全區城鎮和鄉村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較上年同期下降10個、18.1個百分點。
從消費結構看,以“衣、食”為代表的傳統消費領域仍是帶動全區消費增長的主要動力,但支持力度有所減弱。受春節節氣因素影響,服裝鞋帽、糧油食品、家用電器分別較上年同期高8.3個、14.3個和25.8個百分點,其中糧油食品類和服裝鞋帽類對消費的貢獻率高達42.4%和58.6%(表2)。同期,中央出臺的“八項規定”對全區住宿餐飲業產生了一定程度遏制,全區限額以上住宿和餐飲業營業額增速分別較上年下降4.1個和1.6個百分點。
另外,汽車及其與之關聯緊密的石油及制品類消費的大幅下滑是前2個月我區消費整體下降的重要原因。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汽車類、石油及制品類對我區消費增長的貢獻越來越大。2012年,限額以上汽車類、石油及制品類銷售總額增速分別為5.8%和10.6%,二者占我區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超過55%,對消費增長的貢獻率在35 %左右。2013年1-2月,汽車、石油及制品類銷售額分別較上年同期低4.3和 24.2個百分點,二者占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降至47%,對消費增長的貢獻率僅為-16.7 %,成為我區消費下降的重要因素。
二、一季度主要經濟指標預測
(一)經濟運行進入下行回穩軌道,預計一季度經濟增速11%左右
主要判斷依據是,進入2013年,國內外經濟運行中仍面臨著較多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但隨著國家穩增長政策效應的逐步釋放,我國經濟運行開始出現一些企穩回升的積極信號。截至3月份,PMI指數已連續6個月在榮枯線上,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已連續7個月位于臨界點以上,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環比持平,大宗商品價格整體呈回升態勢,這些利好將推動企業回補原材料庫存和增加需求,加上基礎設施投資回升和房地產市場回暖,固定資產投資將維持穩定增長態勢。一季度,全國經濟有望延續2012年四季度走勢,總體保持穩中趨升態勢。由于我區經濟增長與國家經濟形勢高度關聯,隨著全國企穩向好形勢的不斷鞏固和發展,以及全區繼續加大保增長政策的實施力度,我區經濟增長有望繼續保持趨穩態勢。
2012年,受國家經濟周期性回落及國內經濟增長放緩等因素影響,我區GDP增速從2011年四季度開始呈現下行趨勢,在降幅逐季收窄基礎上,進入2012年四季度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微量回調,增長運行的下行趨勢開始減弱,經濟增長呈現“降中趨穩”態勢。從先行指數走勢看,我區先行指數自2012年4月份以來降幅收窄,自2012年9月已連續6個月逐步回升,經濟下行趨穩態勢有所鞏固。根據我區先行指數領先于經濟發展趨勢6-10個月的經驗判斷,未來若沒有突發因素,我區經濟增長將在2012底至2013年初呈緩中企穩的態勢下,到二季度將有望微量回調。
盡管全區經濟企穩趨勢初步顯現,但未來持續增長的基礎依然不穩固,主要工業品產能過剩、企業效益下滑風險及社會投資意愿不足等因素將繼續隨著市場波動對全區經濟增長產生不利影響。因此,下一階段要更加重視將保增長與轉方式有機結合,在繼續落實好保增長政策的基礎上,以擴投資、促工業、提效益為主要抓手,堅決淘汰落后產能,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培育發展新的經濟復蘇增長點。
(二)工業維持筑底回升態勢,預計一季度工業增速為13%左右
2012年下半年,我區工業增加值當月增速分別為12.2%、13.3%、14.5%、16.8%、16.2%和18%,總體呈筑底回升勢頭,中間雖有波動但影響不大。進入2013年,盡管1-2月工業增速有所放緩,但支撐我區工業增長的有力條件依然較多,隨著市場信心的基本恢復和部分行業的企穩回升,一季度工業增速有望在前2月份基礎上小幅提升,預計達到13%左右。主要判斷依據是:
1.從市場需求看,諸多回暖信號有利于工業回穩。全區工業面臨的市場環境開始好轉。3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9%,連續6個月在榮枯線之上,表明市場交易開始啟動,工業生產走勢趨好。各分項指數中,生產指數為10個月以來的最高點,達52.7%,表明制造業生產增速加快。新訂單指數連續6個月位于臨界點以上,為52.3%,表明制造業市場需求明顯回升。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繼續呈上升趨勢,達到65.5%,表明制造業企業對未來3個月內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持樂觀態度。
工業領先指標用電量、貨運量逐步向好。1-2月,全區累計發電量同比增長5.6%,延續了2012年6月份以來的上升勢頭,全區工業用電量同比增長7.9%,環比下降1個百分點,但降幅較前兩月收窄。貨運情況逐步回暖,鐵路和公路貨運量由2012年2月份的1.2和1.5億噸增加到2013年同期的1.26和1.7億噸。
企業資金緊張局面開始緩解。1-2月份,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額增速-57.9%,是自2012年2月以來的首次負增長,企業虧損持續擴大的情況得到緩解。從資金周轉情況看,1-2月份,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和產成品資金占有額增速分別為22.4%、2.6%,均處于2012年2月以來的低點(圖9),說明當前企業所面臨的資金風險正在減弱,資金壓力有所緩解。
去庫存化支持工業生產進一步恢復。當前全國工業企業去庫存階段基本結束,開始進入新一輪增加庫存周期,這是支持工業生產向好的重要因素。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中購進價格指數3月提升至50.6%,原材料庫存指數達47.5%,連續兩個月位于臨界點以下,反映了制造業原材料庫存量大幅減少,未來企業庫存回補意愿增強,生產經營規模將進一步擴大。
2.從結構看,預計煤炭和電力行業一季度增速會持續下降,鋼鐵行業和農畜產品加工業一季度增速將會在前兩月基礎上有所提升。雖然近期市場出現回暖趨勢,但工業結構性問題是影響全區工業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2012年,全區能源、冶金、建材、農畜產品加工業完成工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80.2%,其中能源工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比重高達48.6%。盡管我區不斷努力在產業多元、延伸、優化升級多方面尋求新突破,但畢竟是一個中長期過程,短期內全區工業經濟還將以初級能礦工業為主導。因此,一季度全區工業發展形勢仍主要取決于上述行業的發展態勢。
初步判斷,煤炭產銷形勢不容樂觀。1-2月,煤炭行業同比增長15.5%,增速較上年下滑5.5個百分點,其中原煤產量同比下降2.6%(自治區煤炭局調度數據),為2005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圖10)。2月份,國內煤炭市場價格延續2011年四季度以來的下行走勢,秦皇島煤炭價格2月環比下降0.9%,同比下降19.28%。同期,全區煤炭主產地動力煤坑口平均價格262元/噸,為2011年以來的最低價格。煤炭價格持續回落表明市場仍存在較大的下行壓力,而且當前煤炭進口仍保持在高位,煤炭供大于求的壓力依然很大,我區煤炭產銷不旺的局面在3月份不會發生根本轉變,一季度煤炭行業仍將維持低速緩行。
鋼鐵行業有所企穩,農畜產品加工行業表現良好。受市場需求上升、國際鋼材價格觸底回升及國內房地產市場強勢反彈帶來的市場拉動,1-2月,全區鋼鐵行業同比增長6%,雖連續4個月下行,但較上年同期高1.2個百分點。2月份,建筑鋼材、普通板材全區平均價格分別比上年上漲1.8 %、3.5%。從后續發展看,在整體經濟回暖影響下,國內市場對鋼鐵的需求仍會保持穩定增長,主要產品價格回升動力較足,而且隨著春季施工期的到來,建材產業也將有所回升,預計一季度鋼鐵行業將在前2月增速的基礎上有所提升。1-2月農副食品加工業同比增長14.3%,高于上年6個百分點。其中,液體乳產量增長4.5%,為2012年2月以來的首次正增長。后期,乳、肉、糧油等市場剛性需求比較穩定,將為行業增長提供基礎支撐,但食品安全事件對行業沖擊的影響因素依然存在,預計一季度農畜產品加工及制造業將維持平穩增長態勢。
(三)固定資產投資平穩運行,預計一季度全區50萬元以上項目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19%左右
我區固定資產投資在2009年結束了30%以上的高增長階段,2010-2012年,全區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調整至20%-30%區間,雖伴有小幅波動,但整體運行平穩。從今年前兩個月的投資情況看,一季度工業投資難有較大幅度增長,但全區基建投資開局良好,房地產在建項目逐步加快,并且隨著天氣轉暖,新建續建項目陸續啟動,將保障投資平穩增長。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將延續平穩態勢,同比增長19%左右。主要判斷依據是:
1.國家投資政策驅動力增強、全區投資項目推進加快有利于提高全區投資后勁。國家鼓勵投資的政策動力未減,對全區投資形成重要支撐。2012年三季度以來,中央對投資態度有所鼓勵, 2013全國固定資產投資計劃增速比2012年提高2個百分點,國有控股投資和預算內資金來源增長繼續加速,表明投資的政策性動力仍在延續。從我區看,2013年1-2月份,我區固定資產資金來源中,國內預算資金大幅增長,同比增長2390.3%,表明國家支持我區投資力度空前增強,加上2012年自治區“抓項目、促投資”等一系列穩增長政策,也將繼續對2013年全區投資形成重要支撐。從項目支撐看,1-2月份,全區固定資產投資施工項目個數和新開工項目個數增速較上年同期大幅上升190.4個和78.4個百分點,新開工項目和施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增速分別較上年同期加快349.5個和64.7個百分點,將有力帶動后續投資的有效跟進。
2.資金面偏緊、投資結構失衡加劇投資下行風險。從資金支撐力度看,資金供給依然偏緊,投資上升空間有限。2013年國家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貨幣政策大幅收緊或放松的可能性均不大,在民間資本短期得不到充分釋放的前提下,我區資金供給依然趨緊。2月末,全區金融機構貸款余額、中長期貸款余額增速分別較年初低6.8個和5.5個百分點。偏緊的資金面對我區投資到位資金形成明顯制約。1-2月份,全區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到位資金增速較上年同期大幅回落170.7個百分點。其中,占比較高的國內貸款和自籌資金增速同比分別下降180.2個和150.8個百分點,對下一步投資規模的擴張形成較強制約。
3.從行業投資支撐力度看,工業投資對全區固定資產投資的支撐力度將繼續減弱,基礎設施和房地產業對全區固定資產投資的支撐力度將有所增強。當前,工業、基礎設施和房地產三大領域投資占全區固定資產投資比重近90%,是影響全區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的關鍵。受制于國家政策約束、市場需求減弱和產能過剩多重制約,短期能源重化工業投資難有較大起色,對全區固定資產投資的貢獻將繼續削弱。但隨著城鎮化的逐步推進,2013年,基礎設施投資將是全國投資亮點,這將對我區基礎設施建設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2013年,我區基礎設施中占比較大的鐵路計劃總投資同比增長41.8%。另外,隨著商品房市場景氣逐漸見底回升,銷售好轉使得開發商現金流轉向充裕,同時對后市的看法趨向積極,增加拿地及加大開復工,帶動房地產投資企穩并回升。1-2月份,全區房地產開發投資商品房銷售額增速同比增長17.4%,相對于上年持續的負增長出現大幅回升,且房屋施工面積增速同比增長198%,表明開發商信心有所回升。但考慮到以“限購、限貸”為核心的房地產調控政策沒有變化,房地產投資仍處于景氣恢復階段。
(四)消費有望在低位上實現平穩增長,預計一季度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為11.5%左右
我區從2011年2月開始公布月度限額以上消費數據, 2011年8月前,月度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明顯高于季度全口徑增速,其后,二者差距逐漸收窄。進入2012年,季度全口徑消費增速與月度限額以上消費增速約差0.4-2.7個百分點。2013年1-2月,全區限額以上消費增速出現大幅下滑(圖12),主要原因在于汽車及石油類等中高端消費的大幅回落,一季度考慮到中高端消費對整體消費(全口徑)增長影響減小,全口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可能會明顯高于1-2月限額以上增速。但由于受居民收入、消費結構不合理等因素制約,我區消費增長還面臨較大壓力,消費增速將呈降中趨穩態勢,預計一季度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在11.5%左右。主要判斷依據是:
1.我區與國家消費走勢具有較強的一致性。近年來我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的變動與國家變動趨勢具有很強的一致性。尤其從2010年開始,增速的差異和變動幅度差異日趨減小。增速差異從2010年一季度前的4.4個百分點內減少到0.9個百分點內,變動幅度差異從2010年二季度前2.9個百分點內減少到0.6個百分點內。相關機構預測,全國2013年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名義增長12.4%左右。基于上述分析,預計我區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同比降幅在3.5個百分點左右,較2012年四季度降幅在2.9個百分點左右。
2.促消費政策效果不明顯,消費增長將更多的依靠內生動力。當前消費的低迷態勢與前期消費刺激政策的后續作用有很大關系。2009年,在經濟下滑時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消費刺激政策,這些政策對于提振當期消費、刺激內需、穩定經濟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應該看到,政策刺激導致消費需求被提前預支,消費潛能被提前釋放,加之政策受益時期消費增速較高、基數較大,政策退出后,消費需求勢必有所減弱,而且較高增長基數也拖累了其后一個時期內的社會消費增速,消費增長下滑不可避免。2013年,隨著高基數拖累效應的消失及剔除外在刺激因素影響后,我區消費增長的內生動力將逐步顯現。
3.受制于居民收入增速放緩和通脹預期,居民購買力有所削弱,消費意愿趨于下降。收入是決定消費增長的最主要因素。收入較快增長將支撐消費穩步提升。2012年,我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增速分別為13.4%和14.6%,名義收入分別為23150元和7611元,剔除物價因素后,我區城鎮居民實際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牧民實際人均純收入增速分別僅為10%和11.2%,均低于全年GDP增速,以上年為基期,城鎮居民人均實際可支配收入和農牧居民人均實際純收入分別較名義收入少787.1元和258.8元,購買力進一步下降。進入2013年,我區CPI結束了延續7個月的“2時代”,重回“3時代”。2月份,全區CPI當月同比上漲3.8%,創8個月新高,其中食品類價格漲幅最高,成為推動CPI走高的主要因素。在居民收入收緊和通脹預期影響下,居民儲蓄意愿增強, 2月末全區金融機構人民幣儲蓄存款余額增速達23.4%,較上年同期高5.5個百分點,“重儲蓄輕消費”將對全區消費規模的持續擴大形成較強制約。
4.傳統消費領域帶動力減弱,中高端消費領域及其配套設施缺乏將繼續影響消費回暖。我區消費結構主要集中于傳統消費領域,春節過后,隨著節日消費效應遞減,食品服裝等傳統商品消費增速將出現回落,同時,中央出臺的“八項規定”將繼續對全區高檔住宿餐飲等傳統消費市場形成較大遏制,傳統消費領域對全區消費增長的帶動力將進一步走弱。當前,我區正處于消費升級的重要時期,城市消費正向“享受型”階段邁進,農村消費進入住行升級階段,但受制于居民收入增長緩慢和消費配套設施不完善等因素的影響,文體娛樂、旅游休閑、醫療保健、教育培訓等享受型、發展型等中高端消費領域規模不大、供給不足,短期還不能成為支撐我區消費增長的中堅力量。另外,消費渠道單一,傳統消費業態占主導地位,部分消費還將通過電子商務、網絡購物等形式流到區外。
5.城鄉消費不平衡將阻礙我區消費持續快速增長。目前,常住人口中鄉村人口占全區總人口的比重為42.3%,但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多數時間不超過10%。1-2月,鄉村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僅為1.8%。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我區鄉村人口比重比全國平均水平低5.1個百分點,但1-2月全國鄉村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是我區水平的7.6倍。農村消費的不能有效擴大將對全區消費規模形成制約。
三、對策建議
2013年是我區貫徹實施“8337”發展思路的開局之年、關鍵之年,也是“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后的重要一年,為確保這一發展路徑的順利實施和全區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下一步,我區需要突出在“抓工業、穩投資、促消費”上做好文章:
(一)抓好工業運行,大力開拓市場,形成穩定的產銷渠道
一是抓好運行協調和要素保障。加強重點地區、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點產品價格和市場情況的動態分析,科學研判運行走勢,及時發現和解決苗頭性問題。二是加快建立過剩產能退出機制,通過改革創新、兼并重組、政策扶持等引導企業適應市場需求變化,盡快淘汰產品落后、效益偏低的產能,促進產銷平衡。三是組織企業開拓市場。認真抓好產銷銜接,加大區內產品配套力度,區內重大基礎設施項目、保障性住房、交通公用設施等建設項目,以及礦山改造、工業企業的重點技術改造項目選用設備、產品,在同等質量、同等價格、優質服務的條件下優先購買使用區內鋼材、煤炭、水泥、煤機設備、冶金等產品。
(二)優化投資結構,拓寬融資渠道,形成多點支撐穩定的投資格局
一是以國家的產業政策為指導,結合我區實際,使投資重點與我區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和優化相適應,尤其在加大非煤產業投資力度、建立現代產業體系、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上下工夫。 二是繼續加強對資源類行業投資的引導和調控,把好項目引進和選擇關,注重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 三是本著“以項目拉動經濟,以項目調優結構,以項目增強后勁”的原則,篩選、儲備一批帶動作用強、體現結構調整的重大項目,形成梯次推進和滾動發展的良好格局,為我區經濟發展提供充足的后備項目庫。 四是加強銀政、銀企合作,實行銀政定期工作例會和信息通報制度,積極向金融機構推薦重點項目,爭取信貸支持。五是鼓勵和引導民間資金進入特色產業、市政基礎設施等項目的建設,使其成為推動投資增長的重要力量。六是創新融資方式,積極推行BOT、債券等多種融資方式。
(三)拓寬消費領域,完善消費環境,構建多領域便捷的消費模式
一是以擴大城鎮居民改善性消費供給為突破,大力培育旅游休閑、文化體育娛樂、教育、養老、家政、健身等服務消費領域,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網絡購物等新興消費業態。二是加快交通設施,無線寬帶(WLAN)、商業網點,醫療保健、養老休閑、文化體育設施等消費基礎設施建設,加強信用服務、網上支付、物流配送等消費支撐體系建設。三是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養老、醫療、保險、交通等公共服務領域,提升公共服務消費環境。四是加大消費基礎設施向農村牧區延伸建設力度,加強城鄉市場流通體系建設,降低流通成本,為農村提供優質價廉的商品和服務,有效啟動農村牧區消費。以城鎮化為契機,利用農業轉移人口的市民化引導釋放消費潛力,拉動消費較快增長。
(課題組組長:楊臣華 課題組成員:付東梅、田曉明、劉軍、杜勇鋒)
(責任編輯:楊再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