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奔七老猿,為尋找“正在消失的上海美食”不遺余力地捐出時間、空間,外加饞唾水的“食癡”。
大約在10年前,我曾寫過一篇題為《永遠的“春秋”》的食評。說食評,其實更多的是“食感”。因為當時上海的坊間認為,餐飲界經過長期的“春秋大戰”之后,勢必迎來“戰國時代”,即由幾個集團公司瓜分越做越大的“蛋糕”。我則認為,“春秋”是永遠的,而“戰國”是暫時的。
之后,果然有了“戰國”幾強,餐飲集團越來越大,其中幾個翹楚甚至上了市。不過,接著也果然回到“春秋”,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的小餐館的競爭層出不窮,成為人們舌尖新的追逐。
創意新開店
創意大師錢以斌的名字,是隨著“谷泰飯店”在上海的發展、壯大而逐漸傳遍餐飲界,并聞名中國,享譽世界。早年,我曾吃過他親手烹飪的“毛豆面疙瘩”,以及他的徒弟小王根據其創意所制的“奶酪山芋”。近年,他除了時常在“谷泰飯店”推出創新菜之外,還在央視頻頻亮相,有時當評委,有時當“教師爺”。他將分子美食和中國的烹飪實踐相結合,創造出一大批好菜,而后又開設了培訓班。入行以來,他寫了大量文章,還集結出版了好幾本專業書籍,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全能廚神”。
最近,他又籌建在上海寶山區水產路和大華地區分別開出“一大一小”兩家店。水產路709號(近同濟路)是大眾化的川菜館,名為“有滋有味”,大華地區的則是一家個性化的小眾廚房。這兩家我都想去看看,不過小眾廚房設備還沒全運到,我只好先去正在試營業的“有滋有味”。錢以斌這樣描述他的餐館:“青磚土墻,潮流標語。方凳長桌,養生香茶。美味佳肴,記憶味道。想吃常來,有滋有味。”到門口一看,錢以斌一點沒夸大,忙點幾個菜嘗嘗:涼拌鯽魚,如去除上面的調料,就像是在水里剛汆好的(一問,真是剛汆好,不過油,也不煎),但這當然不是本幫菜,下一筷真是辣得打噴嚏,連我這個第二代婺源人也吃不消,但味是夠正宗的。熗拌油麥菜是不辣的,且很有味。見我有點吃不消,錢以斌又點了一個肉丸湯。這湯一點不辣,湯里沒放味精,是肉本身的鮮。錢以斌一再抱歉菜沒調整好,他讓我半個月后再去,并開了一張菜單,作為“老江佳宴”的參考菜單。冷菜:紅油土雞爪、燒椒茄子、油鹵核桃、麻辣土雞、川鹵鴨頭、涼拌鯽魚、熗拌油麥菜、豇豆干絲;熱菜:石鍋昂刺魚、生態紅燒肉、有滋有味魚、鍋巴鹽煎肉、燒椒鱔魚、海鮮面、老舅媽豆腐、脆皮茄子、鳳爪土雞、壓鍋霸王雞、難忘賴湯圓、玉米粑粑。看得我們直咽口水。
“鑫安坊”三人行
最近有幾位“少帥”從一家餐飲集團退出,自己做一家小餐館“鑫安坊”。并不是跟東家有什么不開心,而是想試一試另一種活法,打造一種“小型”、“個性”的新模式。具體來說,就是在浦東熱鬧地段做一個可心的小廚房為白領服務,隨意簡烹,更適合年輕朋友的胃口,不求舌尖驚艷,唯望胃納熨貼。菜單是沒有的,根據最新鮮的食材,有啥吃啥。
“美廚娘”家宴開張
正在打瞌睡,手機響了。打開一看,是“美廚娘”馬琳發來的短信:
深秋的傍晚,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浦江邊上涼風習習。小馬姐姐精心準備的美食,絕不僅僅是精彩的食譜而已。家宴是一種態度,關乎你對生活的感受。有一顆開放和快樂的心,善于發現點滴美好并樂在其中。沒有人會拒絕這樣的家宴,它是我們和我們所愛的親人朋友間最默契的交流,它是我們一起共度的歡樂時光,讓大家分享彼此的生活。品嘗小馬姐姐親手制作的美食,與高級餐廳里正式宴請相比,意義大不相同。家宴中有更真實的笑容,有發自內心的欣賞和贊美,有感恩生活的心心相通,有味蕾和心靈的雙重共鳴!小馬姐姐用心布置一桌美食,用快樂輕松的心情來享受這生活之美。從現在起,開始家宴吧……
馬琳接著又發了一條短信,說剛才是她微博的內容,發給我看看,同時請我在次日中午去品嘗她的“家宴”,同席還有我所認得的幾位。
來到馬琳在世貿濱江花園42樓的家中,落地窗外,黃浦江中大小船只“閑庭信步”依舊。接著,嘉祿兄和西坡夫婦陸續到達,我們入座,冷菜已經上桌:墨魚大烤、油爆蝦、蔥油海蜇皮、鹵金錢菇、肉汁栗子、涼拌黃瓜、麻醬涼粉。
墨魚大烤應該是墨魚和肉一起,利用“魚+肉=鮮”的原理。這一道“大烤”雖無肉,但因為墨魚的品質特別好,肉質厚,有嚼頭。油爆蝦很到位,肉嫩,味鮮。海蜇皮脆而不硬。金錢菇是一種幼小型、未開傘的香菇,一個個呈小圓形,鹵制后肉質厚實,非常入味。栗子用肉汁鹵,香鮮可口,馬琳說,這是溧陽板栗,比較粉,是前一天從溧陽送來的。黃瓜挺脆,而麻醬涼粉即是麻醬拌麻腐,味道很獨特。
吃著吃著,馬琳滿頭大汗推開廚房門,端出了鯧魚,并說明,這是用香檳烹飪的。接著熱菜又出來了:黃油蒜茸烤帶子、紅燒牛三寶、豆豉蒸銀鱈魚、白蟹豆腐煲、椒鹽瀨尿蝦、上湯蝦皮銀絲芥菜、老鴨湯、炒米粉。
帶子質量特好,是沒發過的原汁原味,并非“糊嗒嗒”的那種,而是有點嚼頭,里面又飽含汁液。牛三寶可不是那些鞭呀、腎呀什么的,而是牛筋、牛腩、牛腱子,紅燒后味道特別好,似比臺灣老兵牛肉面半筋半腩的牛肉還好吃,因為肉好。其他如銀鱈魚、白蟹、瀨尿蝦、老鴨,無不由于原料好而味道特佳。即便炒米粉也因為原料和配料好,百吃不厭。
上海餐飲界的“春秋”將永遠持續下去。與以前相比,不是簡單的位移,而是螺旋形上升。今天的競爭不是無序的競爭,而是更有序,更按事物發展規律來展開的競爭。試問在東西方各國中,好吃的菜點怎么會在幾千平方、上萬平方的大飯店里出現呢?怎么會在成百上千連鎖的飲食店中出現呢?小型化、個性化也許是不錯的選擇,而“真不二價,童叟無欺”看來也是一個鐵定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