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武
美國公司自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放棄多元化經營、將資源集中主業;歐盟公司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放棄什么行業都做、強調集中主業;日本公司上世紀90年代末才開始放棄多元化。而中國公司自2002年至今都不斷在主業之外擴張。你贊成中國公司什么行業都做嗎?為什么
劉東華
中國公司什么行業都做,第一是因為早期市場發展機會太多;第二是因為政策漏洞和低水平造成的短期、巨大、非公平競爭的利益過多;第三是因為中國企業和企業家還普遍缺乏安全感,被選擇性執法的恐懼使得他們很難有可持續發展和高成本創新的決心。因此,從根本上看,通過深化改革帶給企業家對未來安全的穩定預期,將成為中國公司專業化追求的關鍵。
王均豪
長期來說,企業應向專一化發展,但從中國目前的情況來說,我選擇“多元化投資,專業化經營”。中國的市場還不成熟,隨時會有調整發展的機會,中國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如果有多余的資金,做一些適度的多元化對自己有利,但是必須是專業化經營。均瑤集團是多元化的結構,但集團旗下的各個產業都聘請專業的職業經理人進行專一化經營,用專業的人才來管理。
孫子強
實際情況是,中國公司在上世紀90年代期間比較熱衷于多元化經營的模式。中國2001年加入WTO后,市場更加開放,市場競爭要求公司更具備專業化。由此中國公司經歷了業務的整合過程,許多大型的國有企業也對非主營業務進行了分離。同時,中國公司為了實現資本融資的市場化(如在中國或海外資本市場實現IPO),多數公司在向專業化的公司方向發展。在這方面,中國公司與國際跨國大公司的發展趨勢類似。
汪潮涌
有相當一部分民營企業采取了多元化的戰略,這跟我們民營企業經營的環境有關系。其實中國的市場足夠大,足以讓一個專注單一業務的企業做得足夠大。同樣,這就是美國為什么出現這么多單一的大公司,歐盟形成大一統市場后也出現了許多專一業務的公司。過去像北歐的本土市場很小,但他們有一個全球化的戰略,比如像諾基亞、愛立信都是用當地市場作為創新基礎向全球擴張。隨著歐盟大一統市場的建立和全球化貿易,使得一批注重單一核心業務的公司越做越強。
在亞洲,像香港企業就沒有辦法做得非常專注,因為當地的市場不夠大。這是一個局限性。尤其是做消費品的公司,除非你能夠用品牌去突破地域的限制。否則就像服務型的公司,你不通過多元化你就很難做到規模。所以是否多元化是要看公司自身的商業模式,具有科技或品牌競爭力的公司,可以做得更專注。否則像李嘉誠的長江實業,港口、碼頭、地產、高科技、投資都得做。
在中國,我們發現在充分競爭的國企不占優勢的領域里,已經出現了比較大規模的專注單一業務的公司。像日用消費品中蒙牛、恒安,福建幾個大的體育服裝公司都做得很大;另外一種就是受牌照保護的企業在中國也做得很大,因為他有牌照壟斷性的門檻保護。恰恰在這些牌照保護領域,民營企業進不去,所以很多民營企業如果沒有通過品牌、科技做大的可能,就只能選擇多元化。就像復星集團,醫藥、地產、旅游、鋼鐵等領域都有涉獵,但沒有核心競爭力。
這就是說,在中國這樣的經營環境里,我想做大的領域我進不去,最后只好通過多元化來擴大我的規模。同時,這與這些企業的領導人本身的選擇也有關系,他們什么都想做。因為在中國過去30年里,有很多細分領域里面都有機會,他能夠在每個里面都試一下,最后還形成了一個不錯的規模。再往后,要想做成多元化的民營企業就越來越難了。
高鴻鵬
我不贊成中國公司什么行業都做。中國公司什么行業都做的原因有二,一是國有企業追求規模或政績,沒有科學的效益評價,并且能夠無限制的獲得資源支持,必然是什么行業都做;二是以依附行政資源為核心競爭力的民營企業,假設投入是不能減少的,最符合自身利益的就是將其效應發揮最大化,不同行業的進入能得到最大規模的收益。如果回歸到真實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個人和企業都不是萬能,應該避免什么行業都做,聚焦、專注擅長并具有競爭優勢的行業,才是理智的抉擇。
任志強
我們(華遠)最早就是多元化,當時的戰略叫跑馬占地。上世紀80年代剛改革開放的時候,大家不得不多元化,因為除了計劃經濟以外的東西都是零星的,什么都需要去試。我們當時被批準是計劃外全民所有制企業,意思是不給你任何錢和計劃,你只能到市場上去拼搏。我們稱之為“撿漏”,能干什么干什么,這結果一定是多元化,被逼的多元化。
隨著市場的放開,我們開始主動收縮做減法,現在是四個:金融、房地產、高科技和傳統工業,包括旅游、餐飲、商業等。雅戈爾今天進入房地產是因為它在傳統的主業里沒法活,它一定要開拓新的業務。什么賺錢,它就干什么,而現在房地產最賺錢。
苗鴻冰
我不太贊成中國企業家什么都去做。為什么中國企業家會去這么想?當在一個事業里賺錢變得容易時,我們會覺得自己做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可以復制,但這是一個錯誤。其實一個人要知道自己最擅長做什么,把最擅長東西做到極致才最有樂趣。
武克剛
就我而言,一個人的精力和能力有限,術業有專攻。社會上的事,錢不可能你一個人賺完,事情也不可能一個人做光。所以我講兩句話:專的就是好的,小的就是好的。多元化對企業家來說,是一種理念、控制能力、管理方法和產業選擇,最后的關鍵是你尊不尊重市場規則。你不尊重市場規則,那國資委就是最大的多元化公司。
Ambica Shrestha
多元化是目前時代的一種必需。中國企業應堅持其多元化努力。不過,應把重點放在進一步發展方面和中國特有的產品方面。
張躍
以理念和經驗決定行業選擇,不稀缺的不做,不熟悉的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