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境游客數量快速增長
中國人口眾多(2011年為13.5億),經濟增長迅速,已超越美國成為第一大出境游客源國。2011年中國內地居民出境總數達到7000萬人次,同比增長14.4%。
大約85%的中國內地游客選擇亞洲國家和地區作為旅游目的地,其中最受歡迎的是中國香港(40%)和中國澳門(28%)。近年來,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也成功吸引更多中國內地游客,2010年總計接待近10%的中國內地游客。東盟國家則接待7%~8%的中國內地游客。
對于大多數亞洲經濟體而言,中國內地已成為他們最重要的客源地之一,中國游客的重要性也隨之不斷上升。例如,中國內地現在是香港和臺灣最大的國際游客來源地,是韓國、日本、泰國和新加坡的第二大國際游客來源國,是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的第三大來源國。
平均而言,中國內地游客在境外的消費高于來自其他地區游客的消費。中國內地游客的消費促進了目的地經濟體的零售業銷售。例如,2011年中國內地游客為中國香港貢獻了當年零售總額的36.3%。

世界旅游旅行理事會(World Travel Tourism Council,WTTC)的數據顯示,2011年亞太地區國內生產總值(GDP)中旅游、旅行的直接貢獻為5540億美元,占GDP的2.6%。2012年預計增長5.9%,達5860億美元,遠高于世界平均增長率的2.8%。很明顯,與日俱增的中國內地游客是這種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
增長潛力依然驚人
盡管來自中國內地的出境游客總數已位居世界首位,而且自1994年以來其居民出境人數占總人口的比率(DTP)已增長了10倍,但與其他經濟體相比,這一比率仍然很低(2011年為5.2%)。
我們通過以不變價格調節人均GDP,比較了25個國家的總人口出境率。大多數人均GDP與中國相當的經濟體,總人口出境率要遠高于中國。中國2011年人均GDP(按現行價格計算)為5430美元,大約與2009年的南非(5733美元)處在同一水平。中國總人口出境率要達到南非當時的水平(2009年為8.9%),其居民出境人數應達到1.15億人次,而這比內地2011年的實際數字(7000萬人次)高出64%。
隨著中國內地家庭消費持續快速增長,未來幾年內實現出境人口率的增長應該很輕松。事實上,中國目前已是全球第三大消費國,到2020年有望躍居第二。隨著收入和消費的增長,旅游消費很可能以同樣速度增長,預計中國內地居民出境人次以及他們在海外的人均消費均將保持快速增長。
放寬簽證政策的效果
由于同中國簽訂互免簽證協議的國家和地區為數不多,中國內地游客在獲取出境游所需簽證時頗為困難。在意識到中國內地游客的購買力后,亞洲許多政府和當局近年已放寬針對中國游客的簽證規定。中國臺灣于2008年率先開放大陸游客跟團赴臺旅游。日本和韓國隨后于2010年簡化了中國內地游客的簽證申請程序。中國內地游客對這些政策變化反應熱烈,政策放寬后游客數量激增充分證明了這一點。例如,2010年日本和韓國接待的中國內地游客數量較2009年分別增長了40.4%和40.1%,主要原因是兩國2010年7月放寬了簽證要求。
2008年7月中國臺灣對大陸游客開放后,2009年大陸赴臺游客數量激增269.1%,并于2010年保持了48.4%的強勁增長。阿里山事故可能使大陸游客出現了一些旅游安全的擔心,2011年增長率放緩至9.2%,但2012年上半年,大陸跟團赴臺游客數量增長再次上揚,同比增長56.5%。
在已經取得成效的基礎上,韓國采取進一步舉措吸引中國內地游客。2012年6月,韓國加大了對中國內地游客發放多次入境簽證的力度,并啟動轉機游客試點項目,允許轉機乘客在韓國無需簽證亦可停留12小時。
中國臺灣也積極行動,實施了兩輪開放大陸個人游計劃后,迫切希望推出第三輪計劃。事實上,臺灣也在為方便大陸游客多次入臺付出努力。
以上種種趨勢遠未結束。隨著中國內地游客實力的不斷增長,越來越多的亞洲經濟體將放寬針對中國公民的簽證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