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新平是蒙古大地的兒子。
在我們這個美麗星球的北半部,在西起匈牙利、烏克蘭,東至蒙古和中國東北,橫跨亞歐大陸之間的廣闊地帶,綿延著一片綠色的土地,那便是著名的歐亞大草原。它自古以來就是東西方文化的聚集薈萃之地,也是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陸路樞紐。它是古代絲綢之路的路線之一,也是當代亞歐大陸橋經過的地區。
歐亞大草原是人類最早墾殖的地區之一,也是現今全球環境壓力最大的地方。目前這里的大部分肥沃的草原已被開墾,而且隨著人口的壓力,人們還繼續向不適于開墾的地區進逼,濫墾、過牧、鼠害、干旱、沙化、鹽漬化和水土流失,使草原大面積消失和嚴重退化??
這片大草原的東端,是地面起伏和緩、坦蕩開闊、古有“瀚海”之稱的蒙古高原。
蘇新平以一個藝術家的敏感心靈和銳利目光,關注著這片孕育他的,正在急速變化著的大地,以及生活在這里的生靈。
《對話》、《躺著的男人和遠去的白馬》以及他從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的草原系列,像一曲悠長、遼遠的蒙古長調,是草原人同天地的對話,他們叩問長天,聆聽大地,土地與天空是他們最熟悉、最眷戀的內容。 遼闊的草原上,人是行走于天地間的精靈,天、地、人組成了和諧、平靜的自然。 不管未來的生活多么不可預知,草原人都能平靜地面對,因為腳下的大地,頭上的天空亙古不變,人們也將依舊。蘇新平在這些作品中,用畫筆探討著人與社會、與大自然的關系,關注自己“此時此刻”的生存狀態和精神狀態,描繪著人對光明的向往,對單純的人文環境的感同。

《干杯》 是從1994年開始到2010年完成的系列作品之一,他直面社會現實中的“人” ,那些在社會轉型過程中,被商品大潮沖擊著的每個人。“人”自覺不自覺地被潮水裹挾著前行,曾經的平靜不見了。天地依舊,我們變了。
如今的《風景》系列,在城市邊緣,曾經的樹木、農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高樓大廈,再也見不到迷人的田園風光,滿目只是鋼筋水泥森林。它們如同沒有生命的荒原,荒蕪又凄涼。仰望天空,清澈、湛藍如曇花一現,高遠的天,因為空氣污染變得沉重、壓抑,擠迫著每一個人。我們依舊,天地變了。
蘇新平“再一次”觀看天地,觀看人。他不再置身天地之間,他是這個“人造風景”的旁觀者,一個帶著曾經的天地記憶、自然記憶、文化記憶的觀者。他看到了這個“新天地”,也在審視、反思這個“新天地”中,天、地、人之間的合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