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芝如何能成為一個“地球內企業”?西室泰三通過自己在美國拓展的親歷說明,了解并尊重與你打交道的人的文化、歷史和風俗的差異,竭力正確地交流,就有可能建立起互信。“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是東芝企業文化的基石。
“地球內企業”一詞,由現任東芝總裁兼和首席執行官西田厚聰(Atsutoshi Nishida)創造。它從東芝之前的口號——“尊重人類”、“創造豐富的價值”、“為全人類的生活與文化做貢獻”、“為了人類和地球的明天”演進而來。
作為一家“地球內企業”,首先意味著:東芝公司及其員工在創造更好的地球環境方面扮演主要角色,在實施環境管理政策時始終考慮地球環境。更重要的,是它還包括認識到全球許多國家在文化、歷史和風俗方面存在差異,始終從全球視角出發,在開展企業活動的同時尊重這些差異。
2012年以93歲高齡辭世的東芝前首席執行官和董事長佐波正一(Shoichi Saba)曾經常說,成為一名國際人的最重要條件是有能力“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這種理念一代代傳了下來,并成為東芝企業文化的基石。
任何一個進入全球市場的日本企業都一樣,海外業務均由當地子公司自己管理和控制。人力資源管理和招聘因各國法律不同而不同。勞動力成本和勞動習慣也存在差異。除此之外,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宗教信仰也不同。因此在全球推行統一的經營和人事管理制度非常困難。然而,東芝必須而且正在做的一件事就是:要求東芝所有員工理解企業經營理念的核心價值觀。
通常,一個企業的經營理念應該具備這樣一些要素:員工的工作熱情(自身存在的意義)、公司未來目標和共同抱負(共同愿景)、評價標準的確立(行為準則)等。這些要素即便是在全球化時代,也不會輕易改變。
綠色政策下的環保領先企業
在強調全球環境管理的今天,東芝創立了“環保風尚”(Eco Style)這一全球統一品牌。東芝希望在2050年實現這樣的愿景:人類與地球和諧相處,全人類的生活豐富多彩。為此,東芝的目標是成為一家“環保領先企業”,把“4G”政策整合進企業的管理中——綠色產品(Green of Product),制造環保性能一流的產品;綠色技術(Green by Technology),開發能源領域的低碳技術;綠色生產(Green of Process),在制造過程中充分考慮環境因素;綠色管理(Green Management),環境管理和環保交流。
與此同時,東芝還要執行具體的目標,既包括對環境的直接貢獻,也包括通過企業活動做出的環保貢獻。這些目標將促進企業管理和環境管理達到前所未有的統一。
生產綠色產品,意味著東芝在開發所有產品時追求環保性能一流的產品,在整個生活大循環中降低環境負荷。無論是在節能技術比較先進的發達經濟體,還是在因經濟增長使環境遭到破壞而感到擔憂的新興市場國家,東芝根據各個國家或地區的需求,加速“本土化產品”的開發,更快、更廣泛地普及環保性能一流的產品。
綠色技術開發,主要包括使用低碳能源技術。為了提供穩定電力供應和阻止全球變暖,東芝加強了包括太陽能、水電、地熱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研究。東芝還致力于提高火電效率、碳捕集和儲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技術商業化,以及開發新的更容易回收二氧化碳的火電周期。在核電方面,東芝的重點是開發核電安全技術。
除了上述舉措,東芝還在全球范圍內推廣智能電網解決方案,開發下一代輸配電技術,確保穩定的電力供應和可再生能源的有效使用。作為該舉措的延伸,東芝積極建言獻策,參與世界各地多個商用或實驗性“智能社區”的建設。在這些下一代城市的規劃中,將實現包括電力、水、交通和醫療服務等基礎設施的整合管理和優化控制。
綠色生產,是指東芝在日本及海外的生產活動中,盡可能減少原材料采購,降低生產制造中的能源使用,并減少廢棄物和化學物質的排放。東芝致力于在增加產量的同時,也盡可能降低環境負荷。東芝將在本財年(2012年4月到2013年3月)進行37億日元的節能投資,預計因此可減少3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
展望未來,東芝將繼續有效利用資源并管理化學物質,為緩解全球變暖做出貢獻。東芝將通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環境負荷。東芝制訂了2015年生態效率比2000年提高1.5倍的目標,竭盡全力確保在降低環境負荷方面的全球領先地位。此外,東芝集團(Toshiba Group)全力應對全球變暖問題:根據“范圍3”標準(Scope3,GHG溫室效應氣體盤查議定書倡議組織頒布),研究如何降低整個供應鏈上企業活動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綠色管理,意味著東芝將從事如下核心工作:培訓有志從事環保活動的人力資源、開發環境管理系統以及促進環保交流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東芝為了保護生物多樣性,努力擴大全球生態網絡的建設,把東芝的工作場所定位為地區合作基地。就此而言,東芝最大限度地利用每個企業網站的資源,促進動植物生態系統的保護。
在環保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方面,東芝推進了“東芝環保風格領導者”的培訓和培養,這些人可以擔任各地重視環保事宜的領導者。東芝的目標是到2015年財年,在全球范圍內培養大約2000名環保領導者。東芝還推動環保方面的交流。作為一個“地球內企業”,東芝鼓勵在全球各地的20萬名員工積極開展社區環保活動,從事環保交流,與當地社區建立更深入的聯系。
企業社會責任管理精華:尊重文化和歷史的差異
為實現全人類能夠過上豐富多彩生活、與地球和諧相處的社會,推動環境管理就成為“地球內企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部分。環境管理更重要的在于,要認識到世界各國文化、歷史和風俗的差異,并在從事企業活動時尊重這些差異。
我在1961年加入東芝,被派往美國子公司銷售電子元件(真空管和電子管)。在經過各種磨難后,我和我的團隊成功完成了創建美國銷售網絡的使命,該網絡成為東芝全球化的先鋒。如今,海外銷售在東芝銷售總額的比例已超過55%。但我加入東芝的當初,距離全球化企業的目標還有相當一段路途要走。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人并不像現在這樣信任日本產品的質量。實際上,甚至沒有人聽說過日本公司,包括東芝在內。
鑒于上述原因,東芝在克服了無數困難后才贏得了美國公司的訂單。當時美國公司提出的要求和條件幾乎是不可想象的,但隨著我們建立起的銷售網絡,我們也學到了很多:包括如何與其他國家的人交談,如何與他們互動以及如何理解他們的思想和行為方式。
我記得曾經絞盡腦汁努力學習,了解扎根于美國社會的基督教精神以及自由主義的理念。我還記得拼命重新溫習美國勞工法。通過這種學習方式,我與美國人建立起信任關系,并學會了如何取信于他們。我自身也得到了鍛煉與提升。
當然,當時的東芝還沒有如今的經營理念,企業社會責任管理(CSR)概念也還未深入滲透。然而,回過頭去想,理解世界各國的文化歷史以及風俗的差異,并在尊重這些差異的基礎上開展企業活動,也就等同于要珍惜與尊重我的客戶、股東以及員工等等所有人。那么,我就已經是自然地在按照當前的經營理念在行事,盡管當時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
這種理解有助于我回答東芝如何成功地成為“地球內企業”的問題。
我確信,通過了解并尊重與你打交道的人的文化、歷史和風俗的差異,竭力與他們正確地交流,就有可能建立互信。此外,由于我們面對環境等全球范圍的諸多問題,以及需要努力在全球層面解決這些問題,我們不僅有必要成為“地球內企業”,還有必要成為“宇宙內企業”。
預計2050年全球人口將會超過90億人。隨著全球人口日益接近這一數字,我們全都面臨諸多挑戰,包括因水資源和能源不足導致的眾多環境和資源問題。作為“地球公民”,世界各國必須合作解決這些問題。建立超越國界的合作關系從未像現在這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