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構建和諧社會這個概念第一次提出來是在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上,是我國在新世紀的奮斗目標。和諧不只是指在經濟、政治、生態環境方面的和諧還應該包括群眾文化生活的和諧。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人們的追求不止停留在吃穿的領域,開始追求精神領域的生活。群眾文藝就是這百花叢中的一朵。
關鍵詞:群眾文藝;和諧社會;作用
一個和諧的社會不能只是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時要把文化作為支撐。文化和經濟齊頭并進,這才是最為理想的發展,也只有這樣人們才能最大限度的享受生活。因此總體來說群眾文藝不僅是國家政策推動的結果也是人民群眾自覺探索的結果,它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愿望。符合社會文化的客觀發展規律。
一、群眾文藝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應有之義
構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新世紀黨和人民不懈追求的目標,而群眾文藝有利于和諧社會的建設。文化的和諧有利于社會的和諧,因此在不斷加速經濟建設的同時不能忽略文化的建設。當今社會是一個競爭激烈,變換更替劇烈的社會,而在其中工作的人們難免懷有不滿、不公等的負面情緒,而發展一些群眾文藝有利于這些負面情緒的發泄,保證人們健康的心態。同時發展群眾文藝,讓人們生活在一個文化氛圍比較濃厚的環境中有利于陶冶人們的情操,拓寬人們的視野。
早在建國初期就提出了對文藝的重視,提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這大大促進了人們對文化的追求,群眾文藝初見雛形。在新時期,群眾文藝具有教育引導的功能,同時還能激發人們對生活的熱情。有利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加強人們和政府之間的密切聯系。如此一來國家才能健康快速的發展。發展群眾文藝有利于提高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科學文化的需求。
構建和諧社會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基層群眾的生活質量和滿足人民全面發展的要求,這是一件不僅利黨而且利民的事情。人民群眾既是建設群眾文藝的主體同時又是群眾文藝的實踐者還是群眾文藝的受益者。滿足人民群眾多方位、多層次的文化需求是群眾文藝建設的基本目標。也只有滿足了人民的全面的需求才有利于和諧社會的建設。人民的生活充實了,豐富了才能為構建和諧社會營造穩定的環境。
群眾文藝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良好的知識保證。既然是群眾文藝那么它必然就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因此能夠在人民當中廣泛的展開,發揮良好的教育民眾的作用。所以,總的來講群眾文藝對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應有之義。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人們的積極參與,群眾文藝就能使人民群眾團結起來,更好的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服務。
二、建設群眾文藝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具體舉措
1.群眾文藝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重要的支撐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一般來說都是把物質作為保障,文化作為支撐。而群眾文藝就是其中重要的一個支點。群眾文藝不僅具有群眾性強、參與面廣的特點同時還具有凝聚人心、啟發民智、提高審美能力的特點。這就可以直接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
2.農村群眾文藝活動能有效提高村民的文化水平
農村問題一直是國家建設的一個中心問題,文化建設在農村來說相對滯后,這不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然而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了建設新農村的目標和標準。因此就目前農村文化的發展情況來看,群眾文藝的發展健康與否,關系到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順利。因此應該把文化建設的重點放在文化發展滯后的農村,把文化重心下移,建設文化服務更全面的體系。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是群眾文藝的重要內容,發展群眾文藝就要具有相應的文化設施。因此要對農村加大文化資金的投入。以保證群眾文藝的發展有充足的物質保障,同時文化服務機制要有所創新,這樣才能更好的服務于群眾文藝的開展。
3.群眾文藝為和諧社會提供載體
豐富多彩的群眾文藝活動是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也是和諧社會的重要體現。物質生活的變化不僅帶來了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而且帶來了文化需求等各個方面的變化。圍在一起下棋、打牌、看電視已經不能滿足當前人們的文化需求。因此各種各樣的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文化活動很有開展的必要,這也有利于激發群眾的積極性,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聰明才智,發揮人民群眾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骨干作用。調動人民群眾文化的普及性和廣泛性。
4.群眾文化人才的重要作用
要想使農村群眾文化更為豐富多彩就要實施“人才興文”的戰略,培養一批素質較高的文化隊伍。培養這支隊伍的重中之重就是要著力培養民間文藝隊伍。因為他們與人民群眾更為密切,因此他們的宣傳效果也更為明顯。
三、和諧社會的健康發展需要群眾文藝的促進
群眾文藝具有廣泛的宣傳作用,因此群眾文藝能更好的向人民群眾傳達黨的方針政策,幫助人民群眾更好的了解黨的方針,有利于加強當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同時有利于充分調動人民參與國家事務的積極性和文化生活的創造性。群眾文藝能夠伸展到國家發展的各個角落,具有較強的輻射力,因此應該豐富群眾文藝的多樣性,如開展美術、舞蹈、書法等活動,這不僅有利于充實人們的生活,還能更好的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和道德素養。
群眾文藝對人們的影響是持久的,因此它能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持久穩定的環境。因為群眾文藝是來自于人民群眾中間的,可以更好地植根于人民群眾的心間。正如中國的戲曲文化對中國人民的影響,或許會有減少但卻有持久的影響。然而戲曲文化也是發源于民間的,這就更好的證明了人民群眾的創造力。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只有把文化以喜聞樂見的方式傳達給人們植根于人們的心中,才能保證文化的源遠流長。而群眾文藝就是其中最為重要的方面之一。群眾文藝作為一種喜聞樂見的表達方式更容易讓人們接受,因此也就對人們產生的影響越大。由此來看發展群眾文藝不僅是必須的而且是必要的。
群眾文藝的開展應該具有相應的法律保障,國家應該為群眾文藝的順利開展制定法規,如此一來,人們便可不用擔心其他不用擔心的事情。這樣也能夠保障人民群眾在自身的文化利益受到侵犯時,能夠拿起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四、結語
總而言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發展群眾文藝是密切相關的,為了促進和諧社會的發展,應該鼓勵人民群眾發展多種多樣的群眾文化。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對于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積極作用。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提高文化工作者對黨的文化指示的認識,這樣才能更好的傳達給人民群眾。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要使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有所創新,開展多種多樣的文化活動,保證群眾文藝的順利發展,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重要的支撐。
參考文獻:
[1]陳香萍,李朝鋒,肖應輝.郟縣:群眾文藝團體豐富鄉村生活[N].平頂山日報, 2007-12-23 .
[2]記者 毛立師.省新農村群眾文藝展演活動啟動儀式在我市舉行[N].鐵嶺日報, 2007-08-27.
[3]本報評論員肖應林.歡樂中傳承傳統文化[N]. 長沙晚報, 2011-02-18 .
[4] 許娟,尚紅琴.紅旗區多措并舉繁榮群眾文藝生活[N]. 新鄉日報,2009-12-12 .
[5] 羅時焱.群眾文藝領先 文化資源共享[N]. 黔西南日報, 2008-07-10.
(作者單位:揚州市江都區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