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間音樂來源于各民族的生活,折射出各種文化的精髓,是一個時代、一個地域民俗民風的體現。民間音樂的傳承也就是一個民族文化的發展與延續,但在現代社會,民間音樂地位不高,日益被邊緣化。任何一位愿意承擔文化傳承重任的人,都應當將民間音樂放在民族文化背景下進行挖掘發揚,從而使得民間音樂得以代代相傳,讓中華文化發揚光大。就是鑒于這一目的,來探討民族民間音樂傳承的當代意義。
關鍵詞:民族;民間音樂;傳承;當代意義
民族民間音樂屬于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在一個民族或者一個地區共有并被繼續傳承的音樂。民族民間音樂歷史悠久,種類繁多,資源豐富。它記載著一個民族的歷史和文化,它的傳承也就是文化的繼承和延續。但是在現代社會,它的現狀實在堪憂。
一、民間音樂的現狀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的生活節奏也越來越快。特別是現代都市生活的壓力讓整個社會都變得很浮躁,人們很難靜下心來欣賞那來自遠古的天籟之音——民間音樂。那流行于街頭巷尾,充斥于人們耳際的是來去匆匆的流行音樂。那種帶有商業化和娛樂化的流行音樂使人們習慣了這種音樂的形式,對民間音樂有著本能的排斥。沒有市場就沒有生命力,民間音樂根本無法與流行音樂相抗衡。民族音樂已經處于非常“邊緣化”的地位,前途實在堪憂。民間音樂的這種現狀給我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民間音樂究竟該何去何從,它有無繼續傳承下去的意義呢?
二、民間音樂傳承的意義
(一)民間音樂見證了一個民族的歷史進程
民間音樂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沉淀形成的一種獨特的文化。我們都知道,人類的歷史遠比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長得多,那么史前我們祖先的生活狀況,歷史發展情況如何書籍中并沒有明確的記錄,但是在世代相傳的民歌中我們卻找到了先人的足跡。民歌是人民的心聲,是一個民族社會歷史文化的縮影。民間音樂折射的社會性文化,是我們研究民間音樂、傳承民間音樂的重要意義之一。
民間音樂生生不息,代代相傳,它連續起來就是一個民族的歷史發展軌跡。當我們沉浸在民間音樂中時,不僅可以從音調的起伏中感受音樂的魅力,而且可以領會到先民們的歷史變遷。
(二)民間音樂代表了民俗文化
民間音樂中所蘊含的大量人文元素與生活元素,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民間音樂的傳承就是對民俗文化最大限度的保護。民俗文化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它包括一個社團的生活習慣,語言,社會結構、宗教信仰等廣范圍的各種人文元素。可以說不同的民俗文化在民間音樂中都有所體現。因為民間音樂是人民群眾勞動、生活中口頭創作出來的,是人民真實情感的流露,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政治、文化的面貌。而且,這種音樂來自于民間,會隨著人們一代代的繁衍而傳承下去。連同它傳承下去的還有一個民族的民俗文化。
民間音樂一旦失傳,就代表了一種文化的沒落與遺失。
(三)民間音樂是地域文化的重要標志
民間音樂產生于遙遠的古代,是一個民族全體成員共同創造的群體文化。它經過幾千年歷史的沉淀,已經成為一個民族身份的標志之一,反映著一個民族獨特的性格特點。比如信天游就是我國西北地區的一種民歌形式,是黃土高原孕育出的一朵藝術之花。那奔騰的黃河水,那寬廣的黃土地還有那勤勞樸實,粗狂豪放的北方人共同造就了這大氣磅礴的音樂形式。當我們哼氣江南小調時,感受到的是小橋流水的婉約,是清風拂面的溫柔,是江南水鄉的滿腔柔情。所以說民間音樂是一個地域的地理風貌、人文藝術、以及居民性格等等融合后的產物,是地域文化的重要標志。
(四)民間音樂蘊含著民族的精神
民間音樂具有生活的真實性。它最初產生于人們勞動的節奏,節拍。為了勞動時能夠相互協調,為了能夠趕走困乏勞累,音樂誕生了。通過這種音樂人們宣泄著內心對幸福的渴望,對現實的不滿,對愛情的忠貞,對大自然的贊美等等,總之一句話,真是民間音樂的靈魂。
民間音樂蘊藏著善和美的元素。民間音樂是大眾所創,作為人類,我們的性格中有著善良的本性。所以民間音樂表達著人性中這最美的東西,即使偶爾出現一些靡靡之音,也會在歷史的長河中被沖刷掉,留下的是經過歷史檢驗的音樂精華。
總之,我國民族民間傳統音樂文化在千百年的歷史中既具有堅實的文化內核,同時又具有靈活的發展模式,這種文化特質決定了它在現當代的歷史時空中具有頑強的生存能力與延續能力。盡管,在現代社會,它走入了低谷,但是它的獨特魅力定會讓它具有極強生命力,最終會煥發出更加蓬勃的生機。
三、結論
民間音樂是我國傳統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它見證了社會發展的歷史畫卷,記錄下我們民族光輝燦爛的文化,同時也是我們民族身份的一個重要標志,是地域文化的折射,所以民間音樂的傳承具有很重要的意義。但在目前市場經濟的浪潮下,在流行音樂的沖擊下,民族音樂的現狀實在不值得樂觀。這當然并非一兩個人就能改變的,需要我們全社會的關注和支持,需要媒體的宣傳,政府的保護。只有這樣,才能使民族音樂世代傳承下去,成為我們留給子孫后代一筆珍貴的財富。
參考文獻:
[1]方光耀.民族民間音樂傳承的當代意義[J].揚州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5).
[2]歐陽青梅.民族民間音樂的當代意義[J].民族音樂,2009.
[3]楊宏偉.淺議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的傳承[J].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05(02).
(作者單位:山西省襄垣縣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