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功利主義作為一種哲學思想在西方學術界尤其是英國倫理思想發展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功利主義強烈的實踐性特點以及堅持以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為準則在英國社會倫理,經濟等領域得到了普遍的應用,并且至今仍是立法領域的一個重要原則。功利主義對后來美國的使用主義理論也起到了巨大的影響。因此,對功利主義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關鍵詞:功利主義;邊沁;密爾;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
功利主義又稱功用主義,是一種以人們行為的功利效果作為道德價值的基礎和評價標準,同時又強調行為效果實際價值的普遍性和最大性的學說。功利主義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伊壁鳩魯的快樂主義學說,中間經過基督教倫理的熏染,到了十八世紀邊沁那里才正式確立了古典功利主義的基本框架。
一、以邊沁為代表的古典功利主義思想的理論體系
1.功利主義的產生背景。功利主義誕生在十八世紀的英國,當時工業革命使生產力迅速解放,工人階級快速崛起,各階級之間的矛盾日益加深,尤其是工人階級與新舊貴族之間的矛盾更為突出。英國社會利益與階級矛盾之間的沖突對舊道德產生了極大地沖擊,客觀上就為功利主義及“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準則的產生提供了基礎。
2.邊沁古典功利主義的主要思想內容:邊沁的倫理理論可以簡單的概括為:建立在快樂主義基礎上的“苦樂原理”,從后果判斷行為的理論框架和以合理利己主義為背景的“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原則”。
(1)苦樂原理。邊沁主張對事物的理解應當建立在感覺經驗的基礎之上,在他看來苦與樂是人們經歷生活的兩種體驗,人都有趨樂避苦的本性,因此邊沁把作為道德標準的體驗歸結為快樂和痛苦,以苦樂原理作為其倫理思想的基石。邊沁關于苦樂的強調決定了邊沁采取后果論,即將行為的道德評價建立在行為的后果之上,以后果是否最大限度的促進了行為所涉及的所有人的快樂的增加或者痛苦的免除來判斷行為是否正當。
(2)功利原則。邊沁在苦樂原理的基礎上提出了功利原則,將個體的道德理論擴展到了社會倫理領域。首先,邊沁對功利作出了界定:“任何行動中導向幸福的趨向性我們稱之為功利;而其中的背離的傾向我們稱之為禍害。”功利的作用就是使人們看清楚自己追求的行為的性質。后來邊沁又進一步指出“功利原則指的是當我們對任何一種行為予以贊成或不贊成的時候,我們應該看該行為是增多還是減少當事者的幸福;換句話說,就是以該行為增進或違反當事者的幸福為準。”在提出功利原則之后,邊沁以“最大幸福”原則即“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是正確與錯誤的衡量標準”來清楚有效地說明功利原則。
3.邊沁功利主義的特點。
(1)明顯的快樂主義特征。“功利”與快樂,幸福密切相關,且成正比例,快樂幸福正是人生的目的所在。
(2)幸福主體范圍的最大化。“功利”所涉及的主體不僅是個人主體,而其包括社會主體和社會設施,追求的乃是“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這使得功利主義又具有了普遍快樂主義的內涵。
(3)把行為是否具有正確性的標準建立在后果論的基礎之上,即該行為是否有利于當事者的幸福。
(4)社會利益,社會幸福是組成社會的所有單個成員的利益之和。這是邊沁功利原則十分重要的一個特點,只要每個人都能夠真正的追求自己最大利益的實現最終就會達到社會利益的最大化。
二、 密爾的修正功利主義
密爾是邊沁功利主義理論的捍衛者,但同時也對邊沁的理論進行了批評和修正。密爾對邊沁理論的批判和修正標志著功利主義理論從初創走向繁榮時期。
密爾對邊沁功利主義理論的修正主要體現在兩方面。其一、對快樂進行了質的區分。密爾指出快樂不僅有量上的區別,也有質上的區別。所謂快樂的質上的差別就是指快樂不僅有肉體感官上的快樂,也有精神上的追求,而且更主要的是精神上的追求,也就是說快樂有等級之分。其二、用“幸福”取代邊沁的“快樂”和“痛苦的免除”。密爾是以幸福作為道德的最終標準,以幸福作為人生的最終目的。另外密爾也指出功利原則所提出的最大化幸福的主張并不能圓滿地解決在不同的人之中如何分配幸福的問題,因此就必須需要正義來協調功利。密爾把正義的思想融入到了自己的倫理思想之中,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功利主義正義觀。
三、密爾之后對功利主義的批評和修正
十九世紀末英國倫理學家西季威克主張將普遍幸福是最終的道德目的這一原則建立在知覺的基礎之上,功利主義既需要直覺主義作為其理論基礎,直覺主義又需要功利主義來補充。英國倫理學家摩爾提出理性不是道德上善惡的源泉,道德不能夠通過理性來確證,善與惡的區別來自于道德感,給功利主義以致命的打擊。二十世紀上半葉功利主義逐漸消隱,直覺主義,語言分析哲學則占領了英美倫理學討論的核心地位。
但是,功利主義的影響并沒有完全消除,后來美國實用主義發展了功利主義的理論。功利主義與實用主義在理論上的基本結構是一致的,都主張從后果來判斷是非的后果論,并且都關心個人的快樂和幸福。
功利主義以功利為核心,主張在實現個人利益的基礎上的最大多數人的幸福,在當時是有利于生產力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的,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變遷和時代的進步,功利主義的弊端也逐漸顯現了出來,這也表明現代功利主義者要想重新激活功利主義的理論宗旨,就必須適應新的歷史條件的新要求,這樣才能獲得新的理論基礎和新的應用領域。
參考文獻:
[1] 宋希仁.西方倫理思想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2] 邊沁.政府片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3] 密爾.功用主義[M].北京:商務印書館,1957.
(作者簡介:孔翔飛(1983-),男,曲阜師范大學政治學院2010級倫理學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