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場經濟條件下,傳統的群眾文化遇到了沖擊和挑戰,要促進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就必須采取一定的策略,如拓展群眾文化的發展空間,發展通俗文化事業,發展城市廣場文化等。
關鍵詞:新形勢;群眾文化;策略
群眾文化,是人民群眾自我進行的,以滿足精神生活和知識需求為目的,以文藝娛樂為主要內容的自我完善的需求及其表現。在社會生活中,群眾文化無時不有,無處不在,是人民群眾自我娛樂、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掌握文化和創造文化藝術的活動,是一種社會歷史現象,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和廣泛性。
一、歷史上的群眾文化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民族眾多的國家,人口將近14億,群眾文化的覆蓋面之廣,參與對象之眾是其他文化所無法比擬的。我國群眾文化源遠流長,而且是最早產生的、最古老的文化藝術活動的基本形態,幾乎貫徹我國整個歷史。為了表達人類的精神寄托和對理想的追求,原始社會時期,人類就創造了狩獵舞、圖騰崇拜、求神娛神、擊石而舞、祭壇而舞等各種群眾歌舞形式;封建社會時期,我國也有眾多的群眾歌舞、優秀文化作品的出現;我們黨也歷來重視群眾文化建設,即使在嚴酷的戰爭環境里,也從沒放松群眾文化建設,從1929年的《古田會議》到1942年的《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我黨都頒布了一系列的文件,以指導在革命形勢下的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建國以來,我們黨領導下的群眾更是創造了多種形式的群眾文化,浩然正氣的群眾大合唱、靈活風趣的故事會以及流動于街頭巷尾的業余文藝小分隊,都是群眾文化的具體表現。然而,進入八十年代以來,特別是國家改革開放以后,傳統的群眾文化變得冷清了許多,市場經濟下的多種選擇給傳統的群眾文化形成了一定的沖擊
二、群眾文化遭遇的沖擊
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的選擇更加自由,更加多元,個體滿足更容易引起人們的認同感,目前,多元化的市場文化消費,大眾傳播媒介的突起和群眾文化結構的多元都對傳統的群眾文化造成了一定的沖擊。
首先,市場經濟條件下,多元化的文化消費給群眾文化帶來一定的沖擊。人們的文化消費多了需多選擇,如以商品形態存在的舞廳、音樂餐廳、電子游戲室、卡拉OK廳、桌球室、網吧等,由于其靈活的文化樣式,迅速贏得人們的青睞,而傳統的群眾文化,因為其單一枯燥,不能滿足人們隨意、灑脫、自然和清閑的心境而被人們所遺忘。
其次,大眾傳播媒介對群眾文化的沖擊。大眾傳播媒介,如電視、網絡等自從其傳到我國,就以極快的速度發展起來,因為它們不僅能給群眾帶來娛樂,還能為人們提供信息。如今,不管人們在世界的哪個角落,一些突發性的事件都能通過大眾傳媒迅速而及時地傳播開來。
再次,群眾文化結構的多元化,個性化對群眾文化的挑戰。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的自主和獨立意識越來越強,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文化上的自我參與和自我欣賞,審美需要也越來越趨于多元化。群眾文化消費,因為年齡、閱歷、知識結構的不同,其欣賞結構也存在極大的差別。面對群眾文化結構的變化,群眾文化必須做出改變,以占領文化消費市場。
三、發展群眾文化的策略
(一)拓展群眾文化的發展空間
群眾文化不能拘泥于任何一個環境和方式,而應該開展多種形式,利用多種空間。如目前流行的企業文化、社區文化、校園文化、街頭文化、商業文化、老年文化、青少年文化和老年文化等,都是新時期群眾文化的發展空間,如果這些空間利用好了,那么群眾文化工作就能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效載體。
(二)發展通俗文化事業
首先,要徹底改革群眾文化工作的舊模式、舊體制。比如,長期以來,在提到城市群眾文化工作時,人們往往能想到各類文藝比賽,省級城市搞省級大賽,市級城市搞全市大賽, 縣級城市搞縣級大賽,而在群眾眼中,這些大賽是最缺乏觀賞性和可看性的,因為這些大賽很難在外在環境上為觀眾提供集中于藝術作品和藝術欣賞的特殊氛圍。所有的大賽程序都是雷同的,這些很難激發觀眾再次欣賞這類藝術的活動的欲望和情緒,像這種嚴重缺乏欣賞性的各類文化大賽活動應當得到徹底的變革。其次,要注意培養自己的人才,培養通俗創作群體和表演人才。應當創造條件讓群眾文化工作者到通俗文化最為發達的地區學習經驗,以提升群眾文化工作者的整體水平。另外,加大投入,逐步完善和應用現代化的音響設備、器樂設備也是發展通俗文化所不能缺少的,因為通俗的現代藝術離不開這些物質設備,它們也是現代藝術的組成部分。
(三)發展城市廣場文化
廣場文化是現實城市文化環境和綜合文化實力的重要標志。在計劃經濟時代,廣場文化一度非常繁榮,當時,廣場成了城市居民主要的精神活動場所,為活躍當時的精神生活創造了條件。改革開放以來,廣場文化雖沒有以前那種特殊的地位,但仍是人們精神生活的重要表現形式。廣場文化主要有四種形式,即街頭文化、健身休閑文化、大型娛樂演出活動和廣場美化。
建設廣場文化,必須注意以下三個要素。首先,廣場文化要避免政治、經濟色彩過濃,避免過于功利性。廣場文化應該有利于減輕人們日常勞作的疲勞和壓力,使人們精神享受的愉悅的生活方式。其次,市場文化要考慮大多數人的審美心理和經濟承受能力。雖然我們城市居民的收入有所上漲,物質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文化娛樂消費支出的比例仍然比較低,因此,必須考慮人們的經濟承受能力。再次,要具有導向性和激勵性,廣場文化應當以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為宗旨,弘揚時代的主旋律,必須鏟除那些低級趣味,于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相背離的腐朽的和落后的精神垃圾。
(作者單位:滿洲里市扎賚諾爾區文化事業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