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現代維吾爾語的輔音在單獨發音與在音節中不同位置的時長、音強、及音高分布模式進行分析:時長分布模式為:單獨﹥詞尾﹥詞首﹥詞中;音強分布模式為:單獨﹥詞尾﹥詞中﹥詞首;音高分布模式為:詞尾﹥詞中﹥詞首﹥單獨。實驗結果證明了傳統語音學所描述的“維吾爾語的詞重音一般落在詞的最后一個音節”的說法。另外,從對音節時長進一步分析得出:一個音節的時長不僅受到前后音節的影響,還受到詞重音的影響;一個音素的時長不僅受到前后音素的影響,還受到該音素所在音節前后音節的影響和詞重音的影響。
關鍵詞:維吾爾語;輔音;聲學特征
一、引言
維吾爾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是黏著語,主要用粘著詞綴表現多種語法意義,沒有聲調。維吾爾語中的24個輔音為: 。
二、實驗設計方案
實驗方案按文章內容總共分為五個部分:發音詞表的建立、語音信號采集、信號標注、語音聲學參數的提取及數據的綜合對比分析。
1.發音詞表的建立:發音詞表設計時,是由序號、詞首、詞中、詞尾、漢譯等組成。
2.語音信號采集:選取維吾爾語語音標準的大學生男女發音人各5人,使用Audition1.5錄音軟件采集語音信號。在簡單的發音訓練之后,按照發音詞表每個詞讀2遍。
3.信號標注:使用Audition1.5軟件將連續錄音切分成單個音節,然后用praat語音分析軟件進行人工標注。
4.語音聲學參數的提取:使用praat語音分析軟件提取輔音時長、能量、共振峰及能量等相關參數。并將參數建庫保存,用于研究時的統計分析。
5.數據分析:數據分析時依據參數數據庫中提供的聲學參數,按照研究內容分別分析,分析輔音在音節中不同位置的語音變化,然后將聲學參數對比分析,找出差異,最后綜合分析并得出結果。最后綜合分析并得出結果。
三、維吾爾語輔音在音節中不同位置的聲學分析
在維吾爾語中,輔音既可在元音之前出現,也可在元音之后出現,例如:字母 結合可以組成“(馬)[at] ”與“(在)[ta] ”兩個具有區別意義的詞;而且輔音在維吾爾語音節中的位置非常靈活,可以在詞首、詞中、還可以在詞尾,例如:時間 ,名字 低 。
四、實驗結果
1.時長分布模式:
2、音強分布模式:
3.音高分布模式:
由此得出,時長分布模式為:單獨﹥詞尾﹥詞首﹥詞中;音強分布模式為:單獨﹥詞尾﹥詞中﹥詞首;音高分布模式為:詞尾﹥詞中﹥詞首﹥單獨。實驗結果證明了傳統語音學所描述的“維吾爾語的詞重音一般落在詞的最后一個音節”的說法。
基金項目:《現代維吾爾語的輔音聲學特征研究》(ycx12102)
參考文獻:
[1]吳宗濟,林茂燦. 實驗語音學概要[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2]阿孜古麗·阿布力米提.維吾爾語基礎教程[M].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6.
[3]冉啟斌.輔音現象與輔音特征[M].南開大學出版社,2008.
[4]梁磊.舌根塞音聲學特征初探[J].保定師專學報,2001(1).
[5]哈妮克孜·伊拉洪,祖麗皮亞·阿曼,艾斯卡爾·艾木都拉.維吾爾語單音節詞復輔音聲學分析[J].中文信息學報,2009(4).
(作者簡介:王 獎,女 ,蒙古族,新疆阿克蘇人,在讀碩士研究生,西北民族大學信息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