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代社會,繁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和諧文化,是我們廣大文化工作者的嚴肅使命。身為文化工作者,我們應該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按照建設和諧文化的要求,自覺投入各族人民創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的偉大實踐當中,用自己擅長的文藝模式,努力創作出符合當代要求的精品創作,積極促進文藝創新和文化繁榮,為構建和諧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關鍵詞: 社區;群眾文化;藝術創作;活動
一、群眾性文藝創作活動的形式
群眾性文藝創作活動的形式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自發性的,這類創作活動往往是有其深遠的地方傳統原因和很多方面的現實社會原因,大多出于自娛自樂的目標,進而把文藝創作當成靜以修身的高雅文化活動形式;二是外部力量發動起來的,它們往往是政治方面的原因,由于它能產生巨大的社會反響而備受矚目,在各級領導的重視支持和文化部門的組織輔導下繁榮興旺。有理想、有目標的文化工作者,則自然承擔起時代賦予的光榮使命,積極投身于歌頌時代前進的文藝創作活動,深入企業、農村、社區、軍營和校園生活的最前面,源源不斷的創作出優秀作品,來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需準確把握文化發展新趨勢。
二、群眾性文藝創作活動開展方式
群眾性文藝創作活動屬于群眾文化的范圍。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約的不斷改善、對外開放的不斷增大,文藝觀念、文藝塑造方式、文化工作者隊伍的形成都發生了巨大地變化,文藝的生產、服務、傳播和消費形式日益劇增。群眾性文藝創作活動的組織發展,要努力堅持“在普及的基礎上有效提高,在有效提高的指導下普及”的方針,以作者的作品理論實踐為活動基礎,通過培訓和輔導、組織演出、開展討論來達到壯大文藝創作團隊、提高作品的質量、增強專業素養、發揮社會功能的目的,引導和推進群眾化文藝創作活動的健康發展。
(一) 培訓輔導:要積極發揮出文化館專業人員的優勢,要配合社區的文化活動中心,多方面地舉辦各類培訓班,采用講座、示范、輔導等方式,培養學員在生活實踐中不斷積累各種體驗、激發和培養各種審美情感,逐步累積文藝創作源泉和精神毅力,練習文藝創作境界;引導他們從日常平凡的生活中帶著有感情地心去觀察事物,感受美、發現美、創造美,時刻留意著一點一滴可給文藝創作和觸發情感的材料,啟發他們借景抒情、以情創造,用藝術的心靈創作將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
(二)組織展演:首先是在民間,舉辦各種形式的展演活動,為文化工作者提供展現自己發揮自己文藝作品的機會和平臺,促進作者間的相互交流溝通;其次是要以節假日為良好機會舉行展演活動,使文藝作品有更多的機會與大眾見面,不斷增大活動的影響力,以得到社會的認可。另外,應對優秀文藝創作作品的獲獎者給予一定的精神鼓勵和適當的物質獎勵,來增強作者的榮譽感和競爭意識,還有積極感,激發作者對文藝創作的熱愛,然后不斷提高自己的水平,提高作品的藝術質量。
(三)開展交流:第一是成立團隊模式,開展經常性的技術交流、文藝作品評論、資料分析等一系列的研討活動;其二是組織文藝創作者前往外地參觀各級演出、參加理論討論會,以拓展視野、達到境界、吸收藝術創作的精華,增強自己的專業素養。
三、文藝創作活動的社會本能
群眾文化是一種復合性的意識形成和傳承人類文明的傳播,它對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會產生積極的促進的影響。群眾性文藝創作活動作為群眾文化的一種藝術行為,其活動過程必然會產生各方面的社會本能:第一,娛樂審美功能,參加活動者本身就是以自娛自樂的方向和自由輕松的心態參加的,在業余時間消除疲勞、調節精神、得到快樂的享受;他們通過直接的生活感受和對美好的事物的追求而創作出美好的畫面、群眾喜聞而樂道、充滿現代化氣息的文藝作品,通過演出的形式給人們帶來最美的視覺享受,使文藝創作作品充分發揮出欣賞極佳審美價值觀念。第二,宣傳教育功能,能使群眾把科學的思想和技術運用到生產生活實際中去,使群眾對科學的思想、科學的技術方法有了新的認識,逐步地向學科學、懂科學、用科學的方向邁進,為推動科技進步、對現代化進程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可以讓全社會摒棄陋習、樹立新風,共建科學文明健康的新生活.樹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觀念。它還是提高群眾科學文化素質的有效途徑。因而,以德育人,把教育融入到德育之中,一定會收到良好的成果。第三,文化交替功能,文藝創作人員在參加培訓學習過程中,得到文藝輔導的傳、幫、帶或專業教師的耐心輔導,從而掌握技能并嘗試文藝創作、參加文藝演出,從中出好的作品,出優秀的人才。正是群眾廣大的參與文藝創作活動,才使得民族傳統文化藝術得以繼承、發展和傳播下來。
我們深信在黨和政府提出的現階段我國文化工作“繁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和諧文化,開創新文化,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巨大貢獻”的指導下,在各級領導的重視和支持下,社區群眾性創作活動必將更加蓬勃向上、精益求精,如虎添翼。
參考文獻:
[1]李振華.如何更加深入的了解文化交流的涵義[J].藝術與投資,2010(02).
[2]王智鷖.中國風的文化成因探究[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0(03).
[3]張愛國.深入推進改革 促進文化發展[J].政策,2010(02).
(作者單位:遼寧省營口市鲅魚圈區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