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的生產生活水平的提高,伴隨而來的水資源枯竭、污染等問題又直接影響著人民的生活環境,在環保工作滯后的農村,飲用水源的保護工作迫在眉睫,探索研究今后農村飲用水源地環境保護工作,已成為今后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重點。
關鍵詞:農村;飲用水;環保;對策
一、農村飲用水資源現狀
洛寧縣水系屬黃河流域,洛河貫穿東西,全境長68公里,水環境功能區劃分為二類和三類水域,流域面積1015.7平方公里。洛寧境內大小河流有35條,水資源總量16億立方米;全縣有大中小型水庫34座,總庫容12.5億立方米,其中:故縣水庫蓄水12億立方米。全縣水資源以洛河為中心,南北輻射分布,是該縣地表水利用和地下水補給的重要來源。全縣水源類型分為4種:井水、源頭水、水庫水源、截流水。其中:源頭水、水庫水、截流水都是借地勢由高到低取水,經沉淀過濾后供所在鄉鎮及周邊村莊人畜飲水,優點是不用動力,節約費用,缺點是水庫水、截流水只采取簡單的過濾沉淀凈水方法,水質的穩定性很難確定,是今后飲用水源地管理的重點。
二、農村飲用水源地存在的問題
1.農村水污染、農業面源污染突出。大量生活污水未經處理隨意排放,農業生產的化肥大量施用,使化肥中10—50%的營養元素未被農作物吸收而從土壤中流失,進入地表、地下水體中,使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含量增加,影響農村水源地水質安全。
2.農村水源地環境管理能力薄弱。未設置專門的管理機構和人員,多數憑道德約束,導致一些集中飲水設施損壞后無人修復而中斷,成為廢棄設施。農村飲用水源保護區未劃分,未設立飲用水源地標志牌和警示標志,仍停留在原始的修復加固的管理狀態,影響農村飲用水源保護工作。
3.集中供水覆蓋面低,水源水質底數不清。集中供水是解決飲水安全問題的有效途徑。多數村莊分散供水,農戶獨自打井取水,水質狀況還是未知數。全縣集中供水的村莊占村莊總數的13%,而分散用水的村莊占村莊總數的87%。農村未開展水質監督監測,不能及時掌握飲用水源地的水質狀況,水源地應急管理及響應能力差。
4.農村環境的臟亂差依然存在,畜禽養殖污染依然嚴峻。生活垃圾亂堆,沒有規模的畜禽養殖場沒有防治設施,大多采用就近隨意堆放,經雨水的淋泡,垃圾、畜禽糞便中的有害元素通過土壤的滲濾,轉移到地表水和地下水中造成飲用水源的污染。據調查數據顯示,洛寧縣農村人口達41.32萬人,人均垃圾產生量每天按0.4千克算,每天生活垃圾產生量將高達6.03萬噸,由此可見,農村垃圾污染水源問題日趨突出。
三、加強農村飲用水源保護的建議和對策
1.加強領導和監管。鄉鎮要成立水源地保護領導小組,建立責任制,層層抓落實,定期開展飲用水水質監測,發現問題,及時整改,保障群眾飲水安全。成立鄉鎮環保機構,建立農村環保監督檢查機制。逐步實現鄉有環保管理所,村有環保專干的管理體制。
2.深入調研,科學規劃農村飲用水源保護區。在摸清農村飲用水源地分布、水質狀況以及水源地周邊環境的基礎上,按照《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技術規范》要求,劃定飲用水源一級和二級源保護區,設立警示標志,提高群眾自覺加強飲用水源保護意識。
3.多措并舉,加強農村飲用水源地環境保護。一是加強農村水源地污染防治。以生態文明村創建為抓手,集中整治水源保護區生活污水和畜禽養殖廢水污染。依法整治、關閉危及飲水安全的建設項目、畜禽養殖場、排污口、垃圾堆放場等污染源。二是加強農村生活垃圾處置。以鄉為中心,以村為單位,試行“戶保潔、村運輸、鄉處理”的農村清潔工程。以戶為單位設立垃圾箱,專人負責村組垃圾的清運工作,通過鄉籌和村集資等渠道,建設規范化鄉村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解決水源地生活垃圾污染問題,使農村活垃圾“就近、環保、經濟、高效”地安全處置。三是加大力度控制農村面源污染。鼓勵農民多施農家肥,推廣“測土配方”、深層施肥和灌溉的科學方法,減少化肥流失。加強農藥管理,引導科學合理地使用高效、低毒無公害農藥,防止農村面源污染。四是著力解決禽畜養殖污染。劃定畜禽禁止和適宜養殖區域,積極推行“畜禽糞便—沼氣—農作物”生化處理技術,從源頭減少污染物的產生量,實現科學養殖、生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4.建立健全機制體制,增強水資源保護能力。一是建立縣、鄉兩級財政投入長效機制。加大農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處置等資金投入和補助力度,動員受益鄉、村共同投入資金,用于水源地造林綠化、清淤護坡等工程建設,有效改善水源地環境。二是設立“水源地保護專項基金”。加大對秸稈漚肥、堆肥等資源化利用項目的支持,最大限度地減少化肥使用造成的污染,基金作為公共財政支出,由市縣財政部門統一調度,確保農村飲用水資源保護投入。三是要建立部門聯動、分工協作,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發揮縣級水利、農業、環保等部門的職責,推進農村飲用水源安全、保護工作。水務部門要做好水源管理,河道整治,水源地基礎設施建設;環保部門要嚴格項目環保審批制度,杜絕水源地保護區建設污染環境項目;農業、林業要做好水源地生態保護、退耕還林,控制高殘留農藥、化肥使用量;建設、衛生等部門要指導農村水源地村莊污水處理、管網改造、垃圾處置等工程建設的技術問題。四是要建立農村飲水安全考核機制,把飲用水源保護考核指標納入縣級政府有關部門和鄉鎮政府考核目標,實行一票否決。
5.加大宣傳力度,廣泛開展便民服務。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各種宣傳載體,加大農村水污染防治、水資源保護的宣傳力度,提高村民水源地污染防治意識。縣環境監測站、防疫站等水質監測部門要定期對農村飲用水源水質進行監督監測,對超標飲用水源提出具體解決辦法。對大范圍飲用水源水質超標現象要及時向上級政府報告,統一協調解決,保證群眾飲水安全。
(作者單位:洛寧縣環境環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