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鄉鎮文化站是我國進行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載體,也是黨與國家進行基層文化工作的重要陣地,從而更好的保障農民的基本文化權益,促進農村發展,文章重點對鄉鎮文化站在農村群眾文化工作中的作用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鄉鎮文化站;作用;農村發展
鄉鎮文化站在農村公共文化建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鄉鎮文化站是農村唯一的文化事業單位,肩負著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示范和導向作用,是推進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橋梁與樞紐。鄉鎮文化站能否以新穎的、健康文明的、積極向上的文化活動吸引和滿足群眾文化需求,有效地抵制現代文化中各種消極的現象,有效地推進新農村文化建設,是我們每一個鄉鎮文化站工作人員責無旁貸的責任。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的完善與進步,是整個社會進步與文明的重要體現。鄉鎮文化站作為縣級以下三級文化網絡中具有不可替代額覆蓋與銜接作用,而且它也是農村中最具代表性的公益文化單位。因此,將鄉鎮文化站的作用充分的發揮出來,才能促進農村發展,提高農村群眾的綜合素質,促進農村公共文化建設,保障農村群眾的共享知識文化。
鄉鎮文化站,在新農村建設中如何發揮文化的作用和地位?農村文化站在有效探索文化服務于農民的新思路、新辦法和推動基層文化發展的新路子中,為滿足精神文化需求,為創建農村精神文明和諧音符,為百姓創造文化凈土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是推進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橋梁與樞紐,是唱好新農村文化這臺戲的主角,它對于加強新農村文化建設有其特定的意義和作用。
鄉鎮文化站在農村群眾文化工作中的作用:
一、滿足農民精神文化需求
農村 經濟發展到相當程度后,農民必然會產生文化需求。鄉鎮文化站扎根于基層,它以奉獻給農民真切的文化實惠為宗旨,以滿足基層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為職能,以先進文化滋養農村這塊沃土為目的。他們根據各自所轄村落區域的地理環境、人文特點、經濟條件等,運用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活動方式,不斷提高和滿足農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創新機制,讓農民的業余文化生活得到滿足和提升。群眾文化發展與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相輔相成,農民生活富裕、知識更新對群眾文化活動、形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來,隨著文化激勵機制的形成,文化站變過去的被動送文化下村社為現今的主動送文化與種文化同步結合下村社。利用農閑時節,文化站工作人員下村社為群眾放映廣場電影,豐富了農村群眾業余文化生活;每逢節假日組織精彩紛呈的廣場文藝演出,為群眾送去節日的文化大餐。還積極舉辦培訓班進行輔導或派輔導干部下村社指導文藝骨干編排舞蹈節目等,同時根據新型知識農民需求,組織建立農村文藝演出隊等,大力培養農村文藝骨干,許多村社都成立了業余文藝隊服務于農民群眾。農閑時節幾乎“周周有活動,月月有主題,季季有高潮”。這些團隊不但成了文藝演出隊、輔導隊,而且還成為黨的政策宣傳隊,深受群眾贊賞。
二、體現在構建多方位的公共文化隊伍的體系
鄉鎮文化站是群眾文化工作長期以來的集中積累,也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的人才隊伍的建設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一是文化站負責人,即是文化站長,需要負責人要認識藝術,掌握一定的經濟規律,重視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與必要性,而且還需要具備一定現代科學文化知識與相應的管理功能;鄉鎮文化站促使管理人員不但要擔當重任,而且要努力成為身先士卒的文化工作楷模,還應該具備較高靈活應變的能力,另外鄉鎮文化站為建設具有藝術素養而有鄉村特色,具有文化活動激情又有團結合作的精神,涉及到農村各個領域的農村文化氣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體現在對公共文化活動體系進行多元化的構建
在長期進行的群眾文化工作過程中,鄉鎮文化站逐漸認識到了農村整個文化活動可以劃分為兩個體系,分別是社會文化活動體系與陣地文化活動體系。陣地活動的體系主要體現在更加規范化、制度化、公共化、其主體構建的內容包括了:老年文化休閑、培訓少兒藝術、農村文化精英培訓、知識講座、最大限度的保護基層民族民之間的文化等。社會文化活動體系主要是通過以主題、品牌、系列為主的文化活動,針對傳統的民俗節日、節慶日、黨和政府的工作大局來進行構建,鄉鎮文化站具體的作用是選擇普遍的、符合基層的、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促進農村公共文化建設更加具有時代的特征、改善農村大眾審美價值觀念,從而推動整個社會公共文化建設,形成特色文化的品牌。
四、繪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和諧音符 ,為百姓打造文化凈土
鄉鎮文化站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能為百姓創造文化凈土 滿足各年齡段群眾的多層次文化需求,文化站內設有乒乓球、羽毛球以及各種棋類設施,圖書室天天開放。打球、下棋、看書借書的人絡繹不絕,文化站成為附近群眾休閑娛樂的好場所,文化站工作人員還經常性下鄉為群眾放映廣場電影,改變了農民曾經是“早上聽雞叫,白天聽鳥叫,晚上聽狗叫”單調的文化生活,也逐漸杜絕了農閑時賭博等不良習氣的發生,為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創造了和諧音符。 農村文化若想其枝繁葉茂,除了補充“營養”外,還必須時時“修剪”。因此,農村文化的發展與繁榮,離不開嚴格高效的文化市場管理。文化站配合有關部門經常性清理整治文化娛樂及出版物市場,打擊盜版音像制品、盜版教材教輔讀物專項行動等,有效遏止非法經營的不良勢既繁榮了群眾文化生活,又凈化了文化市場。
(作者簡介:孟紅梅(1975.02-),女,遼寧省朝陽縣臺子鄉文化站站長,研究方向 :群眾文化在農村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