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生活環境質量的高低成為們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以創造具有文化價值的生活環境為目標的現代建筑裝飾設計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和關注。
《室內裝飾設計》是建筑裝飾專業的一門主干專業課程,課程教學強調“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通過系統講述設計原理和設計方法,對學生進行各種類型空間設計的基礎訓練,使學生了解設計過程、提高設計能力、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和思維程序,從而使學生的設計實踐從單純的為裝飾而裝飾或一般創造氣氛提高到對藝術風格、文化特色和美學價值的追求及意境的創造。
經過多年的專業教學實踐,筆者深深體會到,如何體現“以學生為中心”,讓教法更貼近學生,實現教與學的互動,是教學法改革的重中之重。
教與學的互動,其目的是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對專業學習的興趣,認真地完成老師安排的課題任務;教與學的互動,要求老師與學生平等地交流、討論、互相學習,并通過積極指導學生,以提高教學質量;教與學的互動,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還以學生理論及技能學習的主動權;教與學的互動,還要求師生在各個教學過程中正確處理好講解、示范、模仿、訓練、反饋、調整等幾個環節,真正實現教學領域的全程互動。
現行的教材中,室內空間設計的內容主要有居住空間、展示空間、餐飲空間、辦公空間等,筆者下面就以餐飲空間設計為例,談一下互動式教學法的應用和體會。
一、教與學互動的三階段
(一)課程任務書確定階段
在充分進行社會調研的基礎上,我們把課題定為“餐廳設計的個性化”,“衛生間設計的人性化”。
課題確定以后,課程任務書由學生擬定,老師與學生交流、討論任務書的合理性,最后確定課題任務書。為提高任務書的質量,在討論時必須要圍繞三個方面進行:目標明確,任務具體,文字簡潔,表述清楚,便于操作;切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充分考慮職校學生的文化基礎和接受水平;切合專業實際,突出專業性,強調技能訓練,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方案設計階段
1.課程操作步驟模擬設計公司的設計創造環境,由2-4個同學組成項目小組,組長擔任項目負責人,負責課程的主題、進度。
2.老師把握大局,組長和小組成員自己設定主題,并安排好自己的作業進度。
3.老師和學生平等的交流,小組成員互相交流,老師提出一些注意事項,指導學生運用設計原理查閱設計規范、法規來解決設計難點。
(三)方案設計匯報、評審階段
營造一個方案評審會的形式,進行角色轉換。推選學生主持人、老師充當評委、學生充當觀眾和業主,各設計公司派設計師匯報方案,設計師要代表公司將作品展現給我們,圍繞主題進行交流。
二、教與學互動的四個方面
(一)開創性
方案中,強調創新,讓學生在設計時考慮餐飲空間的藝術性和個性化,充分發揮想象力,不斷增強學生的藝術靈感,努力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互動性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營造民主、愉悅的教學情境,使老師和學生之間能夠進行平等的交流,達到小組成員互相交流的目的,真正實現師生互動、生生活動。例如,在餐飲建筑室內設計中,既可以用單個垂直面來圍合空間、劃分空 間,也可以用一個垂直面來作為入口界面,從造型上加以重點處理。為了加強學生對這個知識點的理解,教師可以利用對媒體對著兩種形式進行直觀展示,讓學生討論各自特點,還可以把學生分成兩大組,分別就其中一種形式進行討論,然后分組歸納,再由教師集中剖析。
(三)實踐性
中等專業學校的學生文化基礎一般比較差,他們反對空洞說教和繁瑣的講解,但對實踐操作往往十分感興趣,所以,在餐飲空間設計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要創設條件,通過參觀、觀摩、實習、技能比賽等形式,更可能多地增加實踐性教學環節,不斷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
另外,我們還要根據建筑裝飾專業的特點,改革課程體系,以建筑裝飾裝中具體崗位的能力要求來設計課程,以生產過程為導向進行課程開發,突出能力培養。在實踐教學環節中,要將一系列技術活動項目由低到高,有簡單到復雜,以實驗(試驗)、實習、實訓、設計等方式進行安排,配以技術原理的掌握,開發能力的培養空間。
(四)綜合性
1.建筑裝飾專業增加《造型基礎》課程,多增加電腦訓練課程。學生充分利用 “AUTOCAD、PHOTOSHOP、3DMAX、CORELDRAW等軟件并應用草圖、理念圖,作為指導,使設計取得良好的效果。
2.在方案設計中,不僅培養設計能力、組織能力,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協調能力、團隊精神,為畢業以后進入單位做準備。
3.教學方案在工藝方面增加訓練的同時,還要增加識圖、繪圖方面的能力訓練,使學生練就過硬的應知(專業理論)、應會(實際動手能力)本領,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貫穿老師與學生教與學的互動,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以就業為導向”的指導思想,使專業教學能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通過教與學的互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設計方案的表現力及表達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的組織、協調、創造能力,從而使專業教學能更好地為社會培養綜合性的人才。
(作者單位:江蘇省武進職業教育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