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論述農家書屋的性質和定位以及它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中的作用,初步探討農家書屋如何在和諧社會中發揮作用,為構建和諧作出貢獻。
關鍵詞:農家書屋;和諧社會;作用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一項重大任務,體現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充分認識農家書屋建設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作用,堅持以人為本的服務宗旨,弘揚文明道德風尚,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貢獻力量,是目前農家書屋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就農家書屋在和諧社會建設中的作用以及怎樣發揮作用作了初步探討。
一、農家書屋的性質與定位
農家書屋就是公共圖書館。根據國際標準化組織頒布的國際圖書館統計標準的規定,公共圖書館的定義是:指那些免費或只收輕微費用為一個團體或區域公眾服務的圖書館,它們可以為一般群眾服務或為專門類別的用戶如兒童、工人等服務,它全部或大都接受政府資助。農家書屋是政府主辦的免費或輕微收取費用為廣大農村公眾服務的圖書館,所以農家書屋具有公共圖書館的性質,是市縣(區)公共圖書館的延伸,是公共圖書館。既然農家書屋就是公共圖書館,它就具有一般公共圖書館一樣性質和職能。
農家書屋是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它不僅是提高和滿足農民的文化需要和精神需求,肩負有開展社會教育,提高農村居民的文化素質,還有發掘信息資源,傳播知識信息,發布和傳遞科技、生產以及生活需求等方面信息,開展農村信息服務,甚至還可以從事相關的商務便民服務項目。農家書屋正在成為農村服務中心,正在和諧社會的建設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二、農家書屋在建設和諧社會中的作用
(一)農家書屋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
農村鄉村是社會的細胞,鄉村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基礎,農家書屋建設有助于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所謂人與自然和諧,是指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用辯證的觀點和長遠的眼光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將人與自然的和諧看作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農家書屋位于農村居民居住區之中,服務形式多樣、靈活方便,最容易被民眾所接受和利用。農家書屋也最了解農民的需要,最了解農民對健康生活的追求,最了解農民對環境保護的重視。農家書屋通過各種形式的宣傳和服務,使農民獲得很多健康知識,提高了環境保護意識。于是農民把越來越多的生態理念引入農村建設中,以便創造一種人與自然更加和諧的農村環境。因此,農家書屋能夠普遍地提高農民的環境意識和科學發展意識,培育和諧進取的農村文化,推動農村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和諧發展,有利于和諧農村的建設。
(二)農家書屋促進人與社會的和諧
人與社會在怎樣的狀態下才能和諧?實踐表明,只有當社會各主體包括管理主體之間、管理主體與工作對象之間始終處于一種良好的合作與相容狀態時,人與社會才能和諧。長期以來,農村行政村或農村自然村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行政化管理現象,并不是真正意義上村民自治,農民參與建設和管理的熱情不高。隨著社會的發展,居民對農村村級事務的日益關注,對農村文化生活需求日益增長,農家書屋等一批文化活動設施的建設,對農村結構進行改變與重構,建立起新型的農村公共產品供給體系,以彌補社會管理的缺位,從而長期有效地滿足農民對社會公共文化的需求,變過去的積極管理為群眾自覺參與和接受管理。農家書屋就是農村公共產品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農家書屋的服務對象就是已從“單位人”向“社會人”轉化的新型農村居民,農家書屋的功能之一就是培育農民的公共觀念和參與意識,使公共文化資源得到有效利用。所以,通過農家書屋的活動,可以整合各種社區資源,倡導農民和駐農村的各機關、團體、部隊及企事業單位的廣泛參與,促進農村各項事業的發展,從而逐步達到人與社會的和諧。
(三)農家書屋促進人與人之間的和諧
構建和諧社會,不僅需要人與自然和諧、人與社會和諧,更需要人與人之間和諧。堅持公平的社會行為準則和公平的物質、精神利益分配原則,是協調人與人之間關系的重要手段。農家書屋是文化教育中心,也是信息交流中心,更是農村的公共公益產品,它的一系列的服務和活動都體現了公平、公正原則。農家書屋的讀者即服務對象是一切具有閱讀能力的人,實際上包括了全部農村公眾。從這個層面上講,人與人之間是絕對平等的,而平等是人與人之間和諧的重要基礎。農家書屋正是通過平等地傳遞技術信息、商品信息、消費信息、娛樂信息、健康信息、就業信息而起到維護社會公平、穩定社會秩序、凈化社會環境、調節人與人關系的基礎性作用。以農家書屋為代表的文化環境搞好了,農民就可以利用閑暇時間充分享受文化資源,參與公共活動,利用公共文體設施進行學習娛樂,修身養性。這里,我特別要注意的是居住在農村的困難群眾、弱勢群體,他們可能無工作單位,社會活動的空間也相對狹小,農村社區常常成為他們生活的最主要依托。這時,他們可以直接從農家書屋等公共設施建設中得到關愛和幫助。農家書屋使他們接受平等教育,享受平等娛樂,甚至相同的就業機會。總之,農家書屋的建設可以強化人與人之間相互信任的關系和相互接納的意識,有利于把人們居住的農村社區建設成為充滿人文關懷的文明家園,不斷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和諧。
三、農家書屋怎樣才能為構建和諧社會作出貢獻
(一)充分發揮農家書屋的思想宣傳和社會教育功能
構建和諧社會需要共同的思想基礎,統一的指導思想是激勵全體人民團結奮斗的精神支柱,共同的理想信念是維系社會和諧的精神紐帶。農家書屋是宣揚先進文化和先進思想的窗口陣地,是為在全社會形成共同的意志,實現社會的穩定、有序、和諧貢獻力量。農家書屋的建設必須站在這樣一個思想、政治高度。那么,農家書屋怎樣才能保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營造和諧的輿論環境。筆者認為,農家書屋在服務民眾過程中,必須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引導人們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要充分利用紀念日、節假日開展專題講座或專題教育等活動。只有發揮農家書屋的思想宣傳和社會教育功能,才能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貢獻力量。
(二)把農家書屋建設成為人民群眾的終身學校
公共圖書館是人民群眾的終身學校,這毋庸置疑。而農家書屋能否成為農民的終身學校是舉辦農家書屋成功與否的關鍵,也是農家書屋能否為建設和諧社會添磚加瓦的關鍵。農家書屋首先要有容納群眾學習、活動的條件,其次要具有吸引農民的能力,這樣才能成為農民的終身學校。
1.要改變傳統思維,加強政府投入,才能建設具有容納群眾學習、活動的條件的農家書屋。首先要“立足于有”,建設農家書屋政府要作先期投入,各級政府與行政村都要協調好資金,甚至在新農村規劃階段,就要把農家書屋列入配套設施。這樣的話,我們普及農家書屋就有希望了。而農家書屋有了政府的投入,它的公益性就會顯現出來。
2.服務優秀的農家書屋才具有吸引農民的能力。服務優秀的農家書屋首先要正常運營開放,要建立完善的制度,開展豐富多彩活動。目前相當一部分農家書屋制度不夠完善,有的書屋時開時關,失去了圖書館應該有的信譽。服務優秀的書屋應該具有較高的服務品位,它的服務形式決不應該停留在借書還書上,停留在提供群眾休息娛樂的層面上,而是應該想方設法開展各種活動吸引群眾,使群眾在活動中受到教育,受到啟迪。如舉辦健康講座,舉辦讀書活動,開辦各種培訓班包括少兒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方面的培訓等等。還可以挖掘圖書館的休閑功能,通過形式多樣的文化娛樂方式服務居民,開展棋牌、健身等活動以及為居民提供代辦業務和家政服務等。
3.農家書屋建設必須堅持公益性原則。農家書屋是公共圖書館,所以農家書屋必須堅持公益性原則。公益性是農家書屋的生命力所在,是農家書屋生存和發展的力量源泉。在許多情況下農家書屋是農村社區唯一的公共設施。所以我們的農家書屋必須是公益性的服務部門,它的作用是何等的重要。我們自己的實踐證明了這一點。八九十年代,我們鄉鎮都有不少文化娛樂設施,舞廳、歌廳、溜冰場、桌球、音像放映和租借等真是五花八門,但是到后來這些項目都慢慢地淡出了,失去了原先的瘋狂和火熱,只有圖書館還在服務于大眾。為什么,原因就是圖書館堅持公益原則,他們基本不收費,不以贏利為目的,所謂的“以文養文”、“以書養書”是難以普及和持久的。筆者認為,農家書屋在起步時可以走多樣化模式,可以采取集資募捐、政企聯辦等方式,但在經濟條件許可的條件下,至少在經濟發達地區都應該采取政府出資興辦圖書館,或者采取政府出資公共圖書館開辦分館的形式來舉辦和管理農家書屋。作為公益性的農家書屋就不應該收費,即使收費也是少數延伸服務項目少量的收費,不應該搞承包或變相承包。要強調的是,農家書屋服務不收費并不是可以降低服務標準,事實上我們只有管好農家書屋,讓圖書館產生社會效益才能贏得政府的支持,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娛樂需求,才能為建設和諧社會作出貢獻。
綜上所述,農家書屋對農村社區發展,對和諧社會的建設肩負著不可推卸的神圣使命。農家書屋建設不僅提供農村居民休閑娛樂,更重要的是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使農民樹立科學發展觀,激發農民對社會建設和發展的熱情,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村綜合治理和全面發展,促進農民安居樂業。農家書屋的發展對于和諧社會的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吳慰慈,董焱.圖書館學概論[M].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2.
[2]張康康,周曉蓉. 圖書館社區信息服務的推廣方式[J]. 圖書館雜志,2001(10).
[3]胡軍. 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N]. 人民日報,2003.
(作者簡介:周鴻武,男,大專,館員,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