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技英語文章必須體現客觀準確,簡潔凝練的文體特征,這就要求其翻譯與其他文體相比具有獨特性和嚴謹邏輯性。立足當今科技英語翻譯現狀,通過對翻譯核心標準的進一步探討,運用實例論證翻譯標準——“切”和“雅”,以及分析和概括平衡兩者關系的策略,從而提升科技英語文章的 “科技味”,提高科技英語文獻翻譯水平和層次。
關鍵詞:科技英語翻譯;“切”;“雅”;平衡策略
一、引言
我國著名翻譯學家嚴復提出“信,達,雅”的翻譯標準,一直成為翻譯學者們翻譯的準則和標準,這里的“信”指的是譯文必須忠實于原文,不可瞎譯,脫離原文本的真實;“達”指的是譯文要通順流暢,有可讀性;“雅”指的是文雅得體,兼具美學色彩。同時,現如今被越來越多的國內外譯者任何的翻譯標準是劉仲德教授提出的“信,達,切”的翻譯標準,劉教授改“雅”為“切”,其原因在于文章風格本身具有文雅之分,一律按照“雅”的標準略顯單一和僵化。他稱“切”指的應是譯文符合原文風格,再現原文措辭方式,科技英語這種特殊的文體應該體現語言表達和風格的完整性,強調文體上的一致和統一。
在筆者看來,“雅”的含義至今也被賦予了濃厚的時代特征,指的是運用修辭和形象詞匯的運用和修飾,從而讓科技英語文章彰顯文采。因而從翻譯對等的意義上講,此理論也適用于科技翻譯之中。所謂科技翻譯的對等,不僅僅是確切地表達原文的內容,原文的風格及其內在的語言美也應在譯文中體現出來。
綜上所述,“切”對譯文文體上的要求的確是廣大譯者應該遵守的尺度和標準,但是適度求“雅”才是科技英語翻譯中更高的層次和要求,兩者并不是不可兼容的關系,而應該是相輔相成的整體。要做到“雅”就必須要以“切”為準繩和不變的標準,要適度求“雅”;而為了進一步達到“切”的標準,提升譯文質量,又不乏“雅”的修飾和增彩,兩者互為補充,相得益彰。
二、科技英語翻譯中的“切”與“雅”策略例證分析
第一,“雅”必須是在“切”基礎之上的發揮,體現科技英語文章內在邏輯性和關系的嚴謹度,相關概念和推理證明必須具有正式性,切忌形式松散,避免誤譯和瞎譯。
例如:All bodies consist of molecules and these of atoms.
原譯:所有的物體都有分子和原子組成。改譯:所有的物體都由分子構成,分子又由原子組成。 原譯很明顯是誤譯,不符合邏輯。
第二,“切”必須是謹慎求“雅”,體現翻譯原則的整體性,在遵循切合文體的基礎上,處理英譯漢翻譯時,可以利用以下技巧,提升譯文至“雅”的層次。
(1)譯文必須要運用準確簡潔的“行話”再現原文含義。譯者具備一定的科技專業素養,就會在理解和表達環節中減少阻礙,使得科技文章具有“科技味”,提升可讀性,高效準確地傳達信息,提升信息接收率。
例如: the great pressure and heat 原譯:巨大的壓力和熱 改譯:高溫高壓原譯因缺乏相關科技專業知識而結構松散,語義出現了偏差。
(2)充分運用翻譯技巧,提升譯文的通順,讀起來更“雅”。譯者要正確處理“直譯”和“意譯”的關系,運用増詞法,減詞法等譯文技巧,大膽處理文字。
例如: The moon is a world that is completely and utterlydead, a sterile mountainous waste.(譯文:月球完全是一個毫無生氣的世界,是一片多山的不毛之地。)
(3)英譯漢應符合漢語表達方式,對英漢兩種語言的表達習慣及文化背景有充分的了解,切忌亂譯。比如兩種語言在主被動句表達上,在語言結構表達層次和重心上,在長難句信息處理上都應該有所對應和對等的效果。
例如:When rust is formed, a chemical change has taken place.
原譯:當銹被形成時,就發生了化學變化。改譯:當銹生成時,就發生了化學變化。
(4)運用相關的修辭搭配來為譯文增色。如成語的運用,擬人,比喻,疊字等。
例如:Since the end of 20 century, high-rise flats have sprung up like mushroom in every city.
自二十世紀末,高層住宅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各個城市。
因此在科技英語翻譯中應該適度使用符合語境的漢語表達方式,力求譯出有美感的譯文。
三、結語
“信,達,雅”以及“信,達,切”作為翻譯標準是衡量譯文優劣的準則,科技英語因其獨特的文體特征應該立足于翻譯標準之的“信,達”角度,運用如上所述的策略,更好地平衡好“切”與“雅”:即在追求傳達科技文章信息準確簡練的基礎之上,通過譯者自身的科技知識和文學修養,更加通順得體地實現科技文獻英文字符承載的信息價值,使得科技英語文獻譯文更加具有“科技味”。這對于語言轉換藝術對于科學技術促進經濟發展實力作用的發揮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經濟價值,因此也成為當代科技英語譯者肩負的重任。
基金項目:武漢理工大學研究生自由探索創新項目“科技文獻翻譯中切與雅的平衡策略”( 2012-ZY-128)
參考文獻:
[1]田華.淺談科技英語翻譯之“雅”[J].科教文匯,2009(8).
[2]嚴復.譯例言天演論[A].陳???中國譯學研究[C].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3]楊曉.論科技英語翻譯中的“雅”[J].華東農業大學學報,2001(3).
(作者簡介:許 歡(1989-),女,回族,山東泰安人,武漢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方向:科技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