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園環境是指利于幼兒成長的各種物質條件和精神氛圍,比如環境布置,教育材料,教育活動等《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提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幼兒園環境布置已經成為幼兒園工作的熱點,由于環境布置大多是從教師的設想和愿望出發,如何能考慮到各年齡段幼兒的興趣,需要,使環境能真正促進幼兒發展,發揮環境對幼兒的教育意義,是本文所思考的主要問題,也提出了自己的對環境布置現狀的觀點。
關鍵詞:幼兒園;環境布置;教育意義
幼教泰斗陳鶴琴老師曾說過:“幼兒園環境是兒童所接觸的能給他以刺激的一切物質。”在筆者看來,環境并不是簡單的裝飾品,不是所有硬件的堆積,而是和幼兒的一日生活緊密相連的重要教育內容。當然,能否對幼兒教育產生積極有效的影響,取決于環境布置的原則和出發點。
一、幼兒園環境布置的原則和出發點
幼兒園環境布置不能簡單認為就是裝飾美化,還要具有對幼兒潛移默化的教育意義,有利于幼兒身心健康發展,讓環境成為探索感知的教育工具,在這點上,首先,環境布置就應與幼兒園教育目標達到一致。認識到環境是幼兒的,當然也要為幼兒所使用。
其次,幼兒的世界時多彩繽紛的,美好的環境不僅讓幼兒賞心悅目,也可以促進幼兒參與到創設環境的積極性,達到教育目的。在具有美感的前提下,選擇幼兒能時時感知到的日常環境吸引幼兒的注意,比如根據不同季節做出代表這個季節的植物,春天的柳枝夏天的稻田秋天的果實冬天的臘梅。在環境中學習知識、認知社會。
最后,幼兒園環境布置應遵循環保經濟型原則,因地制宜,發揮想象就地取材,利用大自然賦予我們的萬物,或可回收可利用的物品來做環境布置。比如:干枯的樹枝上可以讓幼兒粘上自己做的彩色的華,一次性水杯可以做種植大蒜的容器。這樣既可發揮幼兒創造性思維,同時從小為幼兒樹立勤儉節約的好榜樣。多動腦筋多動手,創造美好的事物。
二、幼兒園環境布置的方法
一般來說,幼兒園環境布置分為教育活動室內和教育活動室外的創設,主要采用粘貼法、繪畫法、懸吊等豐富多彩的方法。其中室內環境布置中用到的主要的承載體就是墻壁、瓷磚。可用紙張等平面材質經過剪、卷、折疊、撕、粘貼等手法制作各種教育材料,或襯托幼兒的手工材料。根據設定的不同主題,突出主題重點。
幼兒園室內外的門窗、吊頂都適合懸掛一些材料輕巧的安全裝飾構件,如幼兒繪畫作品,手工紙質物品,廢舊光盤做的手工等,抬頭看時,空間也頓時豐富了起來,動靜結合。
還有節日環境布置也是幼兒園環境創設的工作重點,根據節日的性質給幼兒留下深刻的教育印象,鼓勵幼兒感受傳統文化的教育意義。每年的三八節、六一兒童節、國慶節等,都是很好的環境布置題材。三八國際婦女節可以鼓勵幼兒給自己的媽媽做禮物,與媽媽合影幫媽媽做一件事情;六一兒童節是幼兒自己的節日,幼兒可以自己做主把自己想做的事情用畫來表達出來;國慶節是最好的愛國教育時機,教師可以和幼兒一起做我們的國旗來裝飾環境,也達到了教育的目的。
環境是一直在變化中的,沒有一成不變的環境,環境是無聲的教育。教師應善于捕捉幼兒的興趣點,與幼兒共同構建有意義的環境布置方案和內容。
三、幼兒園環境布置的幾點思考
1.尊重幼兒的情感需要,在環境布置中給幼兒主體地位,讓幼兒參與到布置環境當中。教師往往把布置環境當成必須的工作來完成,更多考慮的是成人的多彩世界,幼兒的世界一定是和成人不一樣的,幼兒會把參與布置環境當成是一種游戲,陳鶴琴先生在分析布置環境時應注意的弊病中曾指出,不讓教師自己來做,讓學生們自己來設計自己來布置,這才格外有意思,也才格外有教育意義。雖然小一點的幼兒可能做不到完全自己去操作完成,但是不能否認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本身布置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就是教育的過程,參與其中才是最重要的。這對幼兒自由參與、自由結合、自選材料、自行探索等各方面能力都會有積極作用。
2.學習幼兒園環境文化的內涵。幼兒園環境文化是一種看不見的氛圍,它不像物質環境那么明顯,不僅僅是眼前看到的美好的多彩裝飾,更是表達老師對幼兒的愛的方式,幼兒參與到其中能促進自身全面發展培養獨立思維能力,也體現了幼兒園寬松的人文環境。說到底,只有將外在的物質環境裝飾和內在的人文環境內涵結合到一起,才能充分發揮環境布置的教育意義。
人創造了環境,環境也創造了人,幼兒園環境布置看似是小事,其實是大事,涉及到工作學習的方方面面,但萬變不離其宗,最終都是為了符合和促進幼兒的發展為本。幼兒園應以自身特點出發,充分利用現有的環境和條件,努力為幼兒創造一個能發揮教育意義的環境。環境布置作為教育的隱形課程,應該成為一部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電影,使幼兒在其中尋找快樂,從而得到情感的體驗,智慧的啟迪,這樣的環境布置才有意義。
(作者單位:河南省新鄉市市直第一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