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俗文化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在豐富人們精神文明的同時,還能給當地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動力,但民俗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必須依賴經濟的發展,而旅游業恰恰是這一發展的重大契機,二者可以相互促進、相得益彰。以民俗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為出發點,與廣大學者老師共同探討如何通過旅游來促進民俗文化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民俗文化;旅游業;文化站;可持續發展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要求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同步發展。此時民俗文化作為精神文明的重要部分不能被忽視,而民俗文化的發展需要經濟條件作為后盾,民俗文化的發展反過來還會促進經濟的發展,其中旅游業的發展就成為促進民俗文化保護與傳承的一個重要契機,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淺析旅游業與民俗文化傳承之間的密切關系。
一、民俗文化傳承的重要意義
民俗,即民間風俗,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廣大民眾所創造、享用和傳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于人類社會群體生活的需要,依附于人們的生活、習慣、情感與信仰而產生,在特定的民族、時代和地域中不斷傳承、完善和演變,為民眾的日常生活服務。民俗文化包含了各民族物質生活、社會生活及精神生活的各個方面,部分系統的民俗文化成為非常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人們的工作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社會的發展,民族的進步,都離不開民俗文化的不斷保護、傳承與演變,它與整個人類的進步息息相關。
二、旅游業促進民俗文化的傳承
在我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旅游業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支撐點,它不僅能夠給當地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對各地民俗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也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
1.旅游業給民俗文化的發展提供了經濟動力。民俗文化最初是由人們日常生活、習慣等因素的不斷積累與系統化而形成的一種活動,最終通過不斷的提煉、演變與升華成為一種文化,而這種文化形式的演繹與傳播必然離不開經濟條件的支持。
2.旅游業給民俗文化的發展提供了舞臺。早起的民俗文化只是在人們生活中的特定時間來表現,旅游業的發展促使各種民俗文化突破了這種時間上的限制。民俗文化不僅體現在各種活動,還包括靜態的文化存在,比如各民族的工藝品及服飾等等。在旅游過程中,群眾通過有組織的積極演繹民俗文化,可以在更多的時間中去實現民俗文化的傳承。
3.旅游業促進群眾參與民俗文化的傳承的積極性。作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民俗文化是群眾主動自發的參與,這種參與的成都更多的體現是精神上的愉悅。如果把民俗文化與旅游有機的結合起來,在體現娛樂作用的同時,還給群眾帶來了經濟利益,自身的價值得到了更多人的認可與實現,同時解決了就業與生活問題,群眾參與的積極性會更高。
4.旅游業促進各方面支持民俗文化的傳承。民俗文化與旅游業的結合已經突破了時間的特定性與娛樂的作用,不僅給群眾和當地帶來了經濟利益,還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肯定會得到各方面的肯定與支持,無形中促進了對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
總之,旅游業的發展對民俗文化的鞏固與傳承起到了很大的積極作用。
三、對旅游業與民俗文化傳承的幾點思考
事物的發展都具有兩面性,在旅游與民俗文化的密切結合過程中,積極作用是占主導的,但由于人們的趨利性,在傳承與演繹的過程中要防止一些弊端的出現,下面就此提出幾點思考:
1.旅游與民俗文化的結合需要文化站的參與。目前我國對民俗資源與旅游的開發和利用可謂如火如荼,人們更多的看到了其中的經濟價值了,其中政府中的旅游部門起到了主導角色,忽視了其中的管控。旅游是一個行業,而民俗文化是一種非物質遺產,完全商業化運作必然會帶來扭曲,這就需要具有專業管理能力的各地文化主管部門參與其中。文化站在民俗文化推動旅游業的作用中應起到重要作用,因為文化站可以凝聚民俗文化精髓——包括藝人和藝術,并且能夠站在歷史的角度去保證這種文化的正確傳播與可持續發展。
2.保證民俗文化的本色傳承。開發民俗文化資源,文化站最有發言的資格,同時應該尊重旅游原住地民眾的意愿,征求民俗文化傳承人及其參與民眾的意見,合理開發,適度利用,盡最大努力保持民俗文化的原汁原味。旅游開發者看重的是其中的經濟利益,文化站看重的是文化藝術的本色傳承,把二者的目的與愿望結合在一起,才能更好的保證民俗文化的更好傳承與發展。
3.注重民俗文化精神環境的挖掘與保護。民俗作為歷史文化長期積淀的產物,承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人文傳統,它不是孤立存在的,其傳承與發展離不開它的受眾群體和存在的物質與精神環境。一味的追求經濟利益,脫離了精神環境,會使之缺乏傳承動力而最終枯竭。
4.注重民俗文化的系統傳承。民俗文化雖具有普眾性,但也需要有天分、有能力且有興趣的群眾來參與傳承與演繹,其中不乏高端的民間藝術家。所以要保護這種民俗文化的本色傳承,還需要建立系統的傳承環境與條件。
綜上所述,民俗文化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尤其產生與發展所需要的環境,旅游業對民俗文化的傳承與保護能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但其中的管控、保護與挖掘是保證民俗文化有效傳承的必要條件,需要實現旅游業與民俗文化傳承的可持續發展,才是長遠之計。
參考文獻:
[1] 鐘聲宏.民俗文化環境保護與民俗旅游的可持續發展[J]. 廣西民族研究, 2000(1).
[2] 趙杏根,陸湘懷.實用中國民俗學[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5.
[3] 陳南江,吳月照.略述民俗文化的旅游開發[J].特區理論與實踐,1998(5).
(作者單位:赤岸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