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育雖然已經給予了文科學生走向社會從事某些工作的通行證,但卻缺乏對他們從事職業所必須具備的綜合能力的全面培訓。就我國的文科生教育現狀而言,教學中很少注意對學生的技巧、實際操作能力、從具體到一般的綜合能力、思維的機敏以及雄辯的口才等方面的訓練;同時也缺乏教學中的啟發性、互動性和真正的教學相長。學生畢業后只能靠自己邊干邊學、慢慢上道。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文科學生的就業難現狀。文科畢業生普遍存在對學校教育與實踐脫節的抱怨。多科性大學的文科教育應該在學院教育階段就注重解決這些問題,以“有創意、能創新、善創業”的文科人才作為自己的目標?;诖艘荒繕耍覀兊慕虒W理念、課程設置、教學方法與手段等多個層面上都要做出相應的改革。
一、教學理念
在教學理念層面上,我們的文科教學要注重參與教學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教學強化為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激發學生要求參與的內驅力,要關注如何學生的實務能力,而不僅僅是解決如何對學生灌輸某種既定的知識,我們的目標則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去自己學習和運用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培養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實踐型人才。如何培養學生自我學習、自我更新、自我發展的能力是我們必須關注的主要問題。現代社會中,知識的數量以令人震驚的速度在不斷增長,如果要把所有知識都灌輸給學生,我們的學制就會成為名副其實的終身學制。這不僅是不現實的,而且是不可能和不必要的。
二、課程設置
在課程設置層面上,多科性大學文科的課程設置應該體現出倡導邊緣、鼓勵交叉、加強應用等特色。當代世界高等教育學科專業改革的趨勢是:一是學科相互交叉滲透,向綜合化方向發展;二是專業之間的界限逐漸淡化,向大專業、寬口徑、新內涵方向發展;三是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和工程技術之間相互滲透融合,成為一個創造性的綜合體。MIT的文科發展策略就是:“文科的發展不能是漫無邊際的,而要培植與工程、科學及數學直接相關的文科”。MIT有45%的課程是文科,但其中相當一部分是與工程科學密切相聯的。而且,這些課程的設置還具有明顯的學科交叉性。比如,其管理學科的設置,并不是傳統的管理學、財會學和國際貿易等,而是與工業生產和工程科學相關的生產運行管理、運輸后勤管理、信息系統管理、房地產管理等新興學科。因此,我們應該在保持原有核心主干課程的前提下,整合一些理論化程度極高、但是較為空泛相對缺乏現實針對性的課程,建設一批有特色的應用型課程群。應用型課程群的設置必須要能體現這種交叉融合性。應用型課程群的設置可以根據學科分布特點,有意將一些相鄰或相近的學科進行整合,形成一批面對市場強化應用課程群,以擴大學生知識面,從而更好地面對紛繁的變化多樣的社會形勢,擴大學生的就業面。工科學校辦文科就應該立足本校、從交叉融合的角度設置一個有特色的技術性的課程群。這一模塊的課程既可以拓展本科生的實務能力,提升其就業競爭力,也可以為工科生未來的創業實踐和素質提升提供必要的知識儲備。
三、教學方法
在教學方法層面上,應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注重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合理使用,采用課堂常規教學、多媒體教學、模擬角色訓練、課后自學等多種手段結合。以大綱為指導、以教材為主體,優化教學內容,注重教學效果。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變被動聽講為課堂互動,促使學生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和主觀能動性,提高教學效果和對學生知識運用能力的培養。應將傳統教學方法和多媒體教學的有機結合起來,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比較有效的教學方法有:
(一)啟發式教育
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以日常生活中碰到的事例,啟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對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問題進行思考的良好習慣。因此我們應立足教材進行教學,但是不拘泥于教材。首先,每次課前一周由學生按照教學進度表,提出他們感興趣并希望得到解釋的相關的案例和熱點問題,由教師結合教材加以分析。這樣就把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都調動了起來。其次,教師每次課前一周提供學生自學所用的相關前沿學術資料,進行自學指導,為課堂的啟發教育奠定基礎。
(二)討論式教育
為了讓教學活動緊扣實踐,可以采用課堂討論法的教學方式。在授課過程中,結合現實中出現的新生事物,確定好選題,供大家作出一定的準備,然后在課堂中展開討論,這樣往往能夠取得非常好的教學效果。本課程每學期至少安排四次以教學內容為中心的辯論賽,以鼓勵學生開動腦筋,大膽設想,進行熱烈的討論,培養學生養成針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良好習慣。
(三)研究式教育
首先,要注重培養已有一定科研能力的學生,針對目前的社會熱點和難點問題,鼓勵學生大膽置疑現有理論及制度,積極探索有效可行的改革方案。通過教師與他們的直接交流答疑解惑,提供閱讀書目促使其進一步打實基礎,鼓勵并對其撰寫論文提供指導。其次,努力組織學生的多種科研活動。主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是組織學生從事一定的科研項目或社會調查以提高其理論能力;二是組織案例研討會,組織學生就案例進行探討以提高其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第三,對于基礎稍差的學生,則督促其閱讀基礎書目,并安排老師與之交流,加以鼓勵和幫助。
基金項目:江蘇省教育廳立項教改課題“文科創新型人才綜合能力培養方法研究——以研究性學習為切入點的探索”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張弘,李沖.MIT與CIT文科建設的比較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05(2).
(作者簡介:黃月華,女,南京工業大學法政學院教授,研究方向:民商法學、經濟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