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模因論為語言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從模因論角度,闡述了“屌絲”這一網絡流行語得以廣泛傳播的過程和原因。
關鍵詞:模因論;屌絲
一、引言
社會語言學認為,語言反映并體現社會的變化和發展。在不同的社會階段,總會衍生出特定的流行語,折射出各種社會現象。從文革時期的“貧下中農”到改革初期的“萬元戶”再到時下最流行的“高富帥”“白富美”“屌絲”,這些語言的更替變遷勾勒出了社會發展的軌跡。2012年初,“屌絲”一詞從網絡一路爆紅到了現實生活,其含義也不斷變化,從最開始的“矮窮挫”到現在的一種社會性自嘲。“屌絲”透射出了當前社會環境下廣大80后,90后的一種社會心態。從模因論角度解析“屌絲”一詞的模因特性以及其不斷得以廣泛傳播和創造性復制的內在動因。
二、模因論概述
模因論(memetics)是一種基于達爾文進化論的觀點解釋文化進化規 律的新理論,指文化領域內人與人之間相互模仿、散播開來的思想或主意,并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1976 年, 英國牛津大學動物學家 Richard Dawkins 在The Selfish Gene (《自私的基因》)一書中首次正式提出文化進化的單位 meme。模因(meme)采用了與基因(gene)相似的發音,將文化傳承的過程以生物學中的演化規則來作類比,意指模因即文化基因。Meme在國內有多種譯法, 何自然譯為模因,把模因與模仿現象聯系起來。模因像病毒一樣感染人類的大腦,改變他們的行為,令他們著力宣揚某種模式。舉例而言,對諸如(標語口號,網絡熱詞,發明創造,音樂旋律)等事物,只要有人帶頭,大家就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模仿起來,最后得以普及,這就是一種模因現象。因此,模因就是通過模仿而傳播,是文化的基本單位。
三、“屌絲”一詞模因復制的四個階段
Francis Heylighen 指出:模因要想被成功的復制,必須經歷同化、記憶、表達、傳輸這四個階段。 “屌絲”正是歷經了這四個階段才成為強勢模因。
1. 模因的同化。成功的模因應該能傳染“它的宿主,進入宿主的記憶里。“屌絲”起源于足球運動員李毅的百度貼吧(國內知名的BBS)。李毅的球迷“毅絲”們在貼吧里不僅談論足球,還抱怨自己對生活、工作與感情的不滿。“毅絲”以語言粗魯,臟話連篇而聞名,看過他們帖子的人便給他們起了“屌絲”這一稱號。由于該詞特點鮮明,生動新穎,受到廣大網民的注意,成為模因,從而感染了網民,并被許多年輕網民理解和接受,用來表示自己生活的窘況。
2. 模因的記憶:模因在記憶中保留時間。這一階段非常重要,模因在宿主大腦中保留的時間越長,越能得到模仿和復制,成為強勢模因的可能性才越大。“屌絲”一詞很傳神的表述了眾多年輕人生活的現狀,受到他們的熱捧。因此,該詞才得以廣泛的傳播,影響力逐漸壯大。
3.模因的表達:模因要想傳遞給其他個體,必須許由記憶模式轉化為宿主能夠感知的有形體。“屌絲”一詞被網友挖掘后,得以廣泛的使用,表述許多年輕人生活、愛情、事業的不順利以及社會對他們的不認可。該詞簡潔傳神的概括了廣大80后90后的現狀,引起了他們的共鳴,通過表述和交流該模因使得它不斷感染他人。
4.模因的傳播:模因靠復制而生存,當某種思想或信息模式出現,在它被復制或被重復傳播之前,它還不算模因,只有當這種思想或信息模式得以傳播、復制才具有模因性。“屌絲”一詞被發掘后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從報紙雜志到電視廣播,從各個論壇微博到日常談話,隨處可見,許多年輕人自稱為屌絲。2011年底,屌絲一詞在Google的搜索結果達到4110萬,新浪微博搜索有超過220萬條微博,該詞也成為眾多中國大陸男青年自嘲的常用語。網絡上更是產生了一大批以屌絲為題材的影音作品。該詞得以廣泛的傳播,已經形成一種“屌絲文化”。
四、“屌絲”一詞成為強勢模因的特點
Dawkins認為成功模因有三個主要特征:復制忠實性(coping-fidelity) 、 多產性(fecundity )和長壽性(longevity )。簡單地說,就是強勢模因復制因子復制必須精確,散布必須廣泛,復制必須長久。“屌絲”一詞之所以成為強勢模因,主要是因為具備以下特點:
1.經濟性。人們的記憶特點決定,語言越是簡約經濟越能得以傳播。“屌絲”一詞恰恰符合這一特點。用“屌絲”這一個名詞來代替“社會地位低,收入低,無女友的男青年”這一許多形容詞加名詞的偏正結構,順應了語言的經濟性原則。
2.時代性。一個流行語的誕生是人們為了滿足社會交流的新需求而創造性的使用語言的結果。“屌絲”的產生正是時代發展的結果。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貧富差距日益擴大,形成了網絡上用自嘲表達他們的失落和埋怨并相互安慰的屌絲群體。互聯網的發展提供了技術層面的支持,在互聯網上人們可以毫無顧忌的發泄自己的不滿并快速傳遞出去,使得“屌絲”這一群體在網上凝聚起來找到歸屬感,從而把“屌絲”一詞發揚光大。
3.新穎性。“屌絲”的新穎性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一是滿足了人們在語言使用中“喜新厭舊”的獵奇心理。“屌絲”可以用來替換“貧窮,單身,無能為力”等一系列“老詞”。另一方面,“屌絲”一詞的創新性。屌絲一詞在網上被廣泛使用以后,其使用和含義變得更加寬泛,使用者不一定專指以搬磚等為職業的青年男性群體,而成了無女友或收入不高的男青年的自嘲用語。對女性有時候也會使用該詞,稱為女屌絲。另外有一些收入中等,獨立奮斗,但是缺乏較強經濟背景的白領人士也普遍以屌絲自居。屌絲一詞涵義的拓新也使其具有了強大的生命力。
五、結論
隨著社會的發展,“屌絲”一詞的誕生有其必然性。該詞能夠成為強勢模因是多種因素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并且隨著該詞得以廣泛的傳播,其含義和內容也不斷擴充,使其展現了強大的生命力。
基金項目: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英語教改項目《模因論在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項目批準號:HB12Y100)
(作者單位:中央司法警官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