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舞臺音響工程對人聲效果的處理,大多數人都是使用反復試探性調節的方法,以尋找音感效果最好的處理方式,但反復試探性調節有很多不足,就目前的效果處理提出來自己的幾點見解。
關鍵詞:舞臺音響;調音效果;頻率均衡
發展到目前的效果處理設備,用于改變音源音色的技術手段并不太多,其中比較常用的只有頻率均衡、延時反饋、限幅失真等3種基本方法。
一、頻率均衡
很明顯,頻率均衡的分段越多,效果處理后精細程度也會越高。一般調音的均衡單元通常只有三四個頻段,這顯然滿足不了精確處理音源時的要求。為了能足夠靈活的對人聲進行任意的均衡處理,最好使用頻點、寬度以及增益都可以調整的四段頻率來處理。
為了在不破壞人生自然感的基礎上對其進行特定效果的處理可以使用1/5倍頻程來均衡處理,會有以下幾種情況:
(1)音感狹窄,缺乏厚度,可在800Hz使用1/5倍頻程的衰減處理,衰減時最大值控制為-3dB。
(2)卷舌齒音的音感會顯尖嘯,\"噓\"音會缺乏清澈感,2500Hz處可以使用1/5倍頻程的衰減處理,衰減時最大值控制為-6db。
二、延時反饋
延時反饋是效果處理當中應用最為廣泛,但也是最為復雜的方式。其中,混響、合唱、鑲邊、回聲等效果,其基本處理方式都是延時反饋。
1.混響
混響效果主要是用于增加音源的融合感。自然音源的延時聲陣列非常密集、復雜,所以模擬混響效果的程序也復雜多變。常見參數有以下幾種:
混響時間:能逼真的模擬自然混響的數碼混響器上都有一套復雜的程序,其上雖然有很多技術參數可調,然而對這些技術參數的調整都不會比原有的效果更為自然,尤其是混響時間。
擴散度:這個參數可以調節混響聲陣密度增長的速度,其可調范圍為0~10,當它的值比較高的時候,會讓混響效果更加豐厚、更加溫暖;當它的值較低的時候,混響的效果就會比較空曠以及冷僻。
預延時:自然混響聲陣的建立都會延遲一段時間,預延時即為模擬次效應而設置。
調制深度:指上述調頻電路的調制深度。
混響類型:不同房間的自然混響聲陣列差別也較大,而這種差別也不是一兩項參數就能表現的。在數碼混響器當中,不同的自然混響需要不同的程序。其可選項一般有小廳(S-Hall)、大廳(L-Hall)、房間(Room)、隨機(Random)、反混響(Reverse)、鋼板(Plate)、彈簧(Sprirg)等。 房間尺寸:這是為了配合自然混響效果而設置的,很容易理解。
2.延時
延時就是將音源延遲一段時間后,再與播放的效果處理。依其延遲時間的不同,可分別產生合唱、鑲邊、回音等效果。
延時、合唱、鑲邊、回音等效果的可調參數都差不多,具體有以下
*調制頻率(Freq),指主延時的調頻周期。
*調制深度(Depth),指上述調頻電路的調制深度。
*高頻增益(HF),指高頻均衡控制。
*預延時(Ini Dly),指主延時電路預延時時間調整。
*均衡頻率(EQ F),這里的頻率均衡用于音色調整。
3.聲激勵
對音源信號進行淺度的限幅處理,音響便會產生一種類似“飽和”的音感效果從而使其發音在不提高其實際響度的基礎上有響度增大的效果。
在人聲音源當中,除了一少部分經過專門訓練的人之外,大部分的發言都缺乏勁度,因而這里的激勵處理是十分必要的。
均衡調好之后,再調節激勵器。首先調節激勵器的混頻電平與驅動電平到最大的狀態,頻率調諧放在2500Hz,如果有發音嘈雜或者音色過硬的現象,可調低驅動電平,這種調整會有音源硬度的變化。驅動電平如果調在較高的位置,混頻電平卻調低,那么高硬度聲響的音響會保持不變,可它會被未激勵處理的原聲掩蓋。
4.混響效果的調整
混響效果一般包含了兩個方面,基礎潤飾和強染色,下面介紹一下這兩方面的調整方式。
基礎潤飾效果是為了增加音源的融和性,同時還不能讓人聽到有房間的殘響。第二方面的強染色效果,是為了讓音源有余音繚繞的渲染性,這種效果有以下三種處理方式:
(1)產生空間感。利用房間或廳堂的混響效果。模擬出余音繚繞的自然混響效果,這是混響最有效也是最簡單的方式。
(2)產生回音效果。長延時時間的延時反饋處理,可以模擬山谷回音效果;處理的延時時間一般都與演唱歌曲的節奏合拍。
(3)生成融和的聲背景?;祉懶Ч麑γ阑寺曇粼醋饔檬欠浅S行У模械娜寺曆莩M量使用混響,演唱后出來的效果才有可能是最好的。下面推薦如下效果處理方式,即延時一混響串聯處理方式。此種處理的延時時間一般為200-600ms,反饋增益40%-60%,混響使用大廳混響效果,混響時間為2-8s。串聯處理后的混響效果要求平滑、連貫。如果處理后的聲響音頭畢露,則可作如下調整,一是縮短延時時間,二是增加混響的響度,三是增大混響的時間。
(作者單位:遼寧人民藝術劇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