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全國都在為文化大繁榮大發展而努力,浙江省常山縣文化館為打造“文化常山”特色品牌,也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在農村基層送文化、種文化,以抓好具有本縣地方特色的非遺保護項目為亮點,創新機制,與時俱進,地方文化特色日益顯著,區域文化軟實力得以提高。
關鍵詞:常山文化;柚都石城
一、以“柚都石城”為名片,濃厚“文化常山”特色文化建設氛圍
1.抓設施,促氛圍。建立常山胡柚博覽館,全面挖掘和展示常山胡柚的文化淵源。以塔山公園為依托,設立以盆景、假山、石工藝品為主要內容的奇石展覽館,設置常山知名景點的微縮造型、動物造型等為內容的石景園,形成塔山公園、文峰廣場和國家地質博物館為主體的石文化主體公園。
2.抓平臺,促傳播。每兩年分別舉辦一次胡柚文化節和石文化藝術節。通過召開胡柚推介會、舉辦中國常山胡柚文化節和胡柚主題文體活動等形式,大力展示胡柚文化的獨特韻味。制作一批專題片和外宣畫冊,擴大宣傳渠道和領域。成立特色文化研究中心,組織專家深入開展柚文化和石文化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切實打響“柚都石城”的外宣品牌。
二、以生態人文為依托,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建設四大旅游文化區塊
1.以何家鄉湖澄祖廟、尚書牌坊、黃岡山為主景點,打造廉政旅游文化區塊。收集整理明弘治末年南京刑部尚書樊瑩歷史資料和廉潔事跡,修復和展示樊瑩故居、宗祠、牌坊等遺跡遺物,打造廉政教育基地。以現存廉政景點為依托,積極滲透現代廉政文化,充分挖掘廉政文化底蘊,創作文藝作品,提升廉政文化的理論層面和藝術高度,打響“廉吏之鄉”美稱。
2.以東明湖、三衢山、芙蓉湖為主景點,打造休閑旅游文化區塊。積極創設條件,打造民俗風情園,培養農村基層業余文藝團隊,展示民俗精品。促進特色文化與旅游文化的相互滲透,共同發展。
3.以地質博物館、金釘子、三衢山為主景點,打造科考旅游文化區塊。邀請專家學者開展文化采風活動,豐富三衢山的文化內涵。
4.以文峰塔、三十六天井和樊氏大宗祠為主景點,打造傳統旅游文化區塊。保護和弘揚民間傳統藝術,繼承和發展板凳龍、鋼叉舞、船舞、煙袋舞、跑竹馬等民間傳統藝術。
三、以創新機制為手段,帶動農村基層文化大發展
1.聯姻制:即通過文化部門、企業和行政村(社區)之間的聯姻結對、資源互補、實行陣地聯建、隊伍聯抓、活動聯辦,有效解決“文化活動少”問題。如本館與縣移動公司聯合組建移動業余藝術團,編排一批精品文藝節目;與縣婦聯和浙江谷豐房地產公司聯合推出“柚都仙子”評選等;各級文明單位以“雙百結對”為契機,幫助結對村文體活動室等文化場所,許多企業、社區同行政村之間也主動合作交流,廣泛開展文藝演出、書畫筆會等活動。
2.顧問制:企業和村級文化隊伍通過聘請文化館業務干部或各地文藝專家為“文化顧問”,開展專門的輔導和培訓,有效解決“文化檔次低”問題。如球川鎮后弄村通過文化館聘請專家打造“威風鑼鼓隊”;天馬鎮上淤村聘請專家對“胡家神龍”進行重新改造和完善;目前,全縣共有“文化顧問”近百名,文藝骨干隊伍50多支,形式包括歌唱、舞蹈、樂器、書畫、剪紙等。
3.預約制:即更新思路,主動出擊,積極做好文化工作的前期調研和銜接工作有效解決農民“看戲難”問題。一方面在年初要求各鄉鎮、村主動上報演出需求情況,及時掌握群眾對于文藝演出時間、地點、內容等方面的傾向性要求;另一方面主動加強與省市演出單位之間的溝通銜接,統籌制定演出方案,進行妥善安排,盡量避開農忙季節,確保演員演得舒心,群眾看得滿意。
四、以和諧辦館為特色,服務農村,發揮公益性文化服務機構的功能作用
(一)理順關系,發揮職能
縣級文化館、鄉鎮文化站、村級文化室及其人員、是政府對農村文化建設政策和措施的具體落實者。其機構是以政府為主導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基礎。發揮文化館功能作用,責無旁貸。建立相應的縣鄉村三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人員嚴格的準入制度。特別是文化館作為農村文化事業的龍頭業務機構,必須嚴格遵守《文化館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負責鄉村文化站、文化室的業務指導,實行崗位責任制和館長負責制,讓職稱和職務與業績掛鉤,實行能上能下制度,理順縣鄉村三級文化事業服務網絡的從屬關系,建立人事、經費、設施管理和事業開展的相關制度和措施,確保各自功能作用得以發揮,彰顯政府設立的文化館公益性文化服務網絡在全縣群眾文化事業建設中的主導地位和重要作用,為構建和諧社會,促進新農村文化見者做出應有的貢獻。
(二)注重學習,提高素質,加強干部自身建設
1.強化學習培訓機制,提高政治業務素質。本館一方面利用每周學習日,館內辦公會議等機會,把理論業務學習與工作實際緊密結合起來,認真學習,提高本館干部 的政治思想素質。另一方面,選派多名業務干部參加省、市組織的各類業務培訓班,每年還為每位業務干部訂閱十多種業務書刊,為提高本館干部的專業素質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2.完善各項工作制度,加強館內隊伍管理。制定和完善《文化館考勤管理制度》、《文化館崗位責任制》等七項工作崗位責任制及規章制度,著力打造一支懂業務、守紀律、作風正、工作實的文化干部隊伍。
3.引進專業技術人才,充實專業崗位力量。多方面籌措經費,積極改善工作條件。認真開展調研活動,深入農村基層,挖掘民間藝術人才和藝術素材。
(作者單位:常山縣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