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低年級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出現不愛舉手說話、發言聲音不響亮、表達效果不盡如人意的現象。究其原因:受片面應試觀影響,一些教師弱化了口語交際教學,忽視了學生說話能力的培養;低年級的孩子在口語交際的過程中帶有明顯的茫然性,教師沒有把握好時機進行適時的指導,導致孩子說話能力停滯不前。低年級正是小學生鍛煉、發展口語表達能力的關鍵期,教師要在課堂內外創造口頭表達的機會,切實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關鍵詞: 低年級學生 口語表達能力 說話訓練
在低年級語文課堂中有這樣一種現象:課外天真活潑、嘰嘰喳喳、愛說愛笑的孩子們,一到語文課堂上,就表現出不愛舉手說話,或者一站起來說話就心慌、膽怯,以至于發言聲音不響亮,表達效果不盡如人意。造成學生不愛說話、口頭表達能力不強的現象,究其原因,主要是:(1)當前在小學語文階段,考試成績仍是評價教師和學生唯一的依據,而在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檢測中,沒有或甚少觸及口語交際,這樣就造成一些教師迷失教學方向,形成考就教、不考就不教的片面應試觀,從而弱化口語交際教學,忽視學生說話能力的培養。(2)低年級孩子知識面較窄,感知事物又比較籠統,易受主觀情緒干擾,在口語交際的過程中帶有明顯的茫然性,有時候往往詞不達意,而教師又沒有把握好時機進行適時的指導,導致孩子說話能力停滯不前。
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使學生具有日??谡Z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發展合作精神?!比绾巫屆课粚W生都童心飛揚,大膽地開口說話,主動地與人交流,愛上表達,成了我們在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結合我多年的低年級教學經驗,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說話起步,提供范式
(一)老師說話的示范性。
教師在各方面都是學生的表率,在說話方面也是如此。學生的模仿性很強,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努力以標準的普通話、動情的朗讀、規范的語言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正面影響。
(二)句式呈現,培養口頭表達的完整性。
低年級學生的特點之一就是喜歡說話,表現欲強,但他們所說的話常常存在各種語病,如意思不完整、不連貫、前后矛盾;語言重復或無話可說;表達隨意,容易受干擾等特點,因此在教學時我們要給學生提供說話的范例,從引導學生如何聽、說開始,使學生的表達在保持童真趣的同時做到有序和有法。對剛入學的兒童要在拼音教學的初始階段,結合拼音插圖,引導學生會說一句完整的話。教給學生基本句式:“誰干什么”“誰怎么樣”“什么干什么”“什么怎么樣”,告訴學生說一句話時必須包括這幾部分才算完整,讓學生知道什么是完整的一句話后在教學中加強這一方面訓練。在課堂上,要指導學生說完整話,當學生回答問題時不僅要他回答是與否,而且要答出為什么,更要求講話有條理,邏輯思維清楚,語言精練無語病。要求聽的同學能做到全神貫注,聽出同學說的語病,并在糾正或復述的過程中內化為自己的語言。
二、立足課堂,利用教材,全方位地進行說話訓練
(一)預設說話的時間和空間。
摒棄傳統的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模式,確立學生為主體的學習觀,精心備課,巧設提問,在課堂中預設說話的時間和空間,盡可能多地給學生口語表達的實踐機會。做到解放學生的腦,鼓勵學生質疑;解放學生的嘴,讓學生問得自由;解放學生的時間,給學生自由閱讀、研討、報告的時間。
(二)充分挖掘教材因素,進行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
1.在朗讀中訓練學生的口語。
在語文學科中,通過朗讀,可以培養學生敏銳的語感,豐富口語材料,鍛煉口才。要求學生逐步做到正確地朗讀、流利地朗讀和有感情地朗讀,訓練時可采取齊讀、輪讀、個別朗讀、分角色朗讀等方式,讓學生在反復朗讀中,潛移默化地把一些優美語匯句式,變為自己口語語庫中的儲備,豐富自己的口語表現力。
2.利用課文插圖訓練學生的口語。
人教版低年級的語文課本,幾乎每篇課文都配有色彩鮮明的插圖,這些插圖直觀形象,內涵豐富,容易激發學生觀察、想象和說話的興趣。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插圖,靈活創設語境,進行口語表達的訓練。根據課文教學的需要可以安排課前觀察說,如教學一年級上冊課文《菜園里》,上課前指導學生觀察課文圖畫,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從顏色、形狀、口味等方面向同學說說知道的菜。也可以安排課中想象說,如一上課文《自己去吧》圖中鴨子媽媽和小鴨子,鷹媽媽和小鷹還會說些什么?還可以是課后配合課文理解創造性地說。
3.利用課文語句訓練學生的口語。
(1)模仿文中的語句,進行口語訓練。小學低段語文教材中語言因素十分豐富,為我們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提供了較廣泛的內容和多種形式。如課文《四季》是一首淺顯又不失生動的小詩,它一段一段的詩句排列都很有規律,學了詩后,可以讓學生想象除了文中說到的草芽、荷葉、谷穗、雪人外,還有誰會這樣說?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有的會說:“桃花紅紅,它對小樹說:‘我是春天。’”有的會說:“柳枝飄飄,它對小河說:“我就是春天。”又如學習課文《自己去吧》,當學到小鴨對媽媽說:“媽媽,您帶我去游泳好嗎?”可創設小情境,引導學生模仿課文語句向別人請求幫助。如此種種,在模仿語言的過程中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像這樣的訓練機會在很多課文中都可以找到,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充分挖掘教材中典型語句,多為學生創造“說”的機會。
(2)利用課文后面的“我會說”,開展口語交際。在人教版低年級語文教材中,有些課文的后面安排了“我會說”、“說一說”的內容,為學生口語表達訓練提供了很好的契機。比如在課文《自己去吧》的后面安排了“說一說”:最近你學會了什么?是怎么學會的?可引導學生圍繞這個問題,聯系生活實際,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同桌之間互相說說,最后在學習小組里互相提問、回答,這樣的說話形式不但活躍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有話可說,而且學習伙伴間的交流也增強了學生說話的膽量和信心,使學生敢說。
(3)抓住課文結語,巧設話題。在課文的結語處順水推舟,巧作安排。例如《小松鼠找花生》一課結尾“是誰把花生摘走了呢?”,老師可趁勢提出問題:“到底是誰把花生摘走了呢,你們能告訴小松鼠嗎?”學生嘰嘰喳喳,立刻有了很多的想法。有的說:“是花生爛了,掉在土里了?!庇械恼f:“是被小猴子偷走了?!边€有的說:“花生還沒結出來呢?!币姶饲榫?,老師質疑:你們知道花生是長在哪里的嗎?讓學生展開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不僅進行了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而且使學生明白了花生是長在土里的這一科學知識。
(三)上活口語交際課,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人教版每冊教材的練習中都編排了口語交際的訓練內容,這是對學生進行語言表達的一條重要途徑。根據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注意力易發散、形象思維占優勢的特點,在口語交際活動中,應創設情境讓學生積極參與,引起學生語言交際的欲望,激發他們語言交際的熱情。
1.巧設情境,讓學生想說。
小學生具有好奇、易動、樂于參與的特點,豐富生動的多媒體教學手段正適應他們的這個心理特點,使他們感到興趣盎然。如在上《小兔運南瓜》這一口語交際課時,上課伊始,教師在多媒體實物展示屏上打出了動畫:小白兔正愁容滿面地站在菜地旁,向大家訴說自己的心里話——自己遇到困難了,大南瓜運不回家。這樣一個情景立即點燃了學生想幫助小白兔的熱情和欲望,也引出了本次口語交際的話題。關于情境的創設可以借助多媒體等電教手段,也可以是教師通過生動語言的描述創設情境等。
2.引入角色,讓學生要說。
低年級孩子年齡小,特別喜歡表演,在口語交際課中可創設角色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之間進行互動對話,從而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如在《該怎么辦》這一口語課上,讓學生扮演畫中的小明,想想該怎么辦,再讓另一學生扮演王爺爺,然后展開對話,教師從中引導,學生在表演過程中不知不覺地鍛煉口語表達能力。
三、延伸課外,在生活中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應當立足于課堂,向課外、校外開放??梢蚤_展課間師生聊天,就生活中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進行交談,也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大量交際活動,如商店購物、做客、向他人請教問題等,進行口語表達能力的練習。無論是在學校課堂還是在日常生活中,處處都是學生進行口語表達的訓練場。
總之,低年級正是小學生鍛煉、發展口語表達能力的關鍵期,所以我們要抓住大腦發育的關鍵期,把握好時機,在課堂內外創造口頭表達的機會,讓孩子想說、敢說,會說,切實培養低年級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教師,2003-4.
[2]小學語文教師,2003-6.
[3]小學語文教師,2004-10.
[4]小學教學參考,2012-12.
[5]小學教學參考,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