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幾年來,在報紙和網絡語言中出現了大量“微X”格式的新詞語。本文通過對漢語新詞語編年本2008—2012中收錄的118個“微X”格式新詞語進行研究,重點探討了其分類、發展脈絡及特點,還從社會原因和語言經濟原則兩方面分析了其流行原因。
關鍵詞: “微X”格式 新詞語 分類 發展脈絡 特點
自“微博”2009年出現以來,我國進入了“微時代”,2010年更被稱為中國的微博元年,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內,微博發展壯大,并成為信息時代的主要傳播渠道之一。微博作為一種新興事物,極大地刺激了語言的發展。國內網絡、報紙、雜志、電臺等媒體中開始大量涌現“微X”格式的表達形式,如“微簡歷”、“微情書”、“微話題”、“微記者”等。語言是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而新詞語則是反映社會變化的放大鏡。語言的變化和變異問題一直是社會語言學研究的重點,因此對新詞語的分析與研究有利于了解語言詞匯在一個時段內的動態變化,從而更好地從語言這個維度了解社會和認識社會。但是當前社會語言學對新詞語中“微X”語言格式的研究還較少,新的語言現象往往蘊含新的語言規律,對“微X”格式新詞語進行描寫和分析不僅有社會語言學意義,而且有漢語詞匯學價值。
1.“微X”格式新詞語的發展脈絡
表1中的“微X”語言格式的新詞語主要來自兩個途徑:一是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漢語新詞語》編年本,二是中國傳媒大學有聲媒體語言資源網。基本涵蓋了2008—2012年出現過的所有頻次較高的“微X”格式的新詞語。
表1 “微X”格式新詞語年份表
2008—2012年間,“微X”格式的新詞語發展歷史可以分為醞釀期、發展期、繁榮期和回落期四個階段。2008—2009年是“微X”格式新詞語的醞釀期,兩年間只有“微友”、“微付”兩個詞語出現,2009年許多門戶網站紛紛推出自己的微博平臺,但并未引起網民較大的關注和參與度,因而“微X”格式的新詞語出現較少。2010年是“微X”格式新詞語的發展期也是“微博元年”,“微X”格式的新詞語伴隨“微博”而大量出現,成為“微博”這一社交工具的語言副產品。2011年是“微X”格式新詞語的繁榮期,在數量上這類詞語呈現“井噴”之勢,反映的社會內容也更加廣泛。2012年是“微X”格式新詞語的回落期,經歷了2011年的飛速發展后,“微X”格式新詞語2012年在數量上有所回落。這體現了特定的語言格式最初往往因為其新穎獨特而受到追捧,但隨著使用的時間加長、數量增多,容易造成人們的“審美疲勞”,從而對它的關注度和創造興趣也隨之降低。“微X”格式新詞語這一發展階段體現了新詞語像生物體一樣也有其固有的生命周期,它們能否進入詞位并在漢語詞匯系統中最終占據一席之地,還需時間和語言使用實踐的檢驗。
2.“微X”格式新詞語的類型
“微”在《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中有以下幾種意義:①細小;輕微,如微風。②(某些計量單位的)百萬分之一,如微米。③衰落,如衰微。④精神奧妙,如微言大義。⑤稍微;略微,如面色微紅[1]。然而,在這幾年來流行的新詞語“微議政”、“微民”、“微話題”等“微”表達中,“微”的意義有的已經超出了五種基本意義。《2008漢語新詞語》[2]、《2009漢語新詞語》[3]、《2010漢語新詞語》[4]、《2011漢語新詞語》[5]及中國傳媒大學有聲媒體語言資源網(《2012漢語新詞語》尚未出版,所以12年詞語主要來自中國傳媒大學有聲媒體語言資源網公示新詞語)搜集到的118個“微X”格式新詞語進行分析,發現“微X”格式新詞語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2.1與微博有關
2.1.1“微博”直接作為語素構成新詞語
較早出現的“微X”格式詞語基本為“微+名詞性或動詞性中心語”形式,“微”有“微型、微小”之意,如“微博客”。但在語言經濟性原則的影響下,“微博客”一詞縮略為“微博”,并由“微博”直接作為語素構成新詞。如“微博游”,指通過查閱微博好友的旅游見聞來代替實地游覽的旅游方式;“微博110”指公安機關在網上開通的開展警民互動的微博;“微博控”指癡迷于使用微博人;“微博問政”指當政者通過微博與人民互動、了解民情民意,其余詞語詳見表2。
2.1.2微博的縮寫
一些新詞語在語言經濟原則的影響下經過進一步的縮略,只保留了“微博”中的“微”字。“微”的義素分析為[+微博的]。如:“官微”稱從事微博運營管理工作的人;“微民”稱使用微博的網民;“微力量”指微博的興起與發展對社會產生的影響力。
2.1.3以微博為平臺
如:“微愛情”指利用微博這一平臺萌生、培養、傳遞或表達的愛情;“微樂活”指借助微博平臺實現健康、可持續的生活方式;“微祈福”指通過發微博為生病或者遭受災難的人祈福。這些新詞語的表面形式與第二種相似,但這些詞語中的“微”由“微博客”一詞經過兩次縮略而來,“微”的義素分析為[+通過微博傳播的],因而本質并不相同。
2.1.4以微博為平臺且有篇幅短小的特點
如“微域名”指形式簡短的微博業務網站域名;“微小說”在微博上發表的不超過140字的小說;“微游記”主要指在微博上發表的、不超過140字的游記。在這些新詞語中,“微”的義素分析為[+通過微博傳播的,+篇幅短小的]。
2.1.5跟微博有關且有多個義項
如“微音樂”既指新浪音樂和新浪微博聯合推出的歌曲發布平臺,又指簡短的音樂作品;“微動力”既指微博的輿論監督力量,又泛指微小的推動力量;“微媒介”既指微博,又包括微信、QQ、博客等新興的媒介。
表2 與微博有關的“微X”格式新詞語類別
2.2利用“微”本義新造詞語
“微”在漢語中本就是一個自由的成詞語素,它作為一個常用的詞根可以出現在詞語中的任何位置,如:微微、微小、卑微等。然而作為一個類詞綴,它是仿照英語中的前綴“micro-”的形式而產生的,如:micro-biology微生物學、micro-wave微波等。一開始,“微X”格式的新造詞語主要應用于西方傳入的自然科學的學科術語之中,如微波、微電子、微生物等。隨著社會的發展,新的事物不斷出現,“微X”格式顯示出了強大的能產性和類推性而被應用到了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縱觀2009—2012年出現的“微X”格式的新詞語,也囊括了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如經濟類:“微付”又稱微付費,一種小額支付模式,用戶為零散內容進行付費;生活類:“微情書”指字數少、短小精悍的情書;文化類:“微喜劇”指形式短小的微型喜劇;科技類:“微單”指體型輕薄,具有單反功能的數碼相機;教育類:“微課程”指開課次數少或者內容少、時長短的課程;時政類:“微恐怖主義”指小規模恐怖主義;體育類:“微運動”指為緩解疲勞、保持體形而進行的小運動量的活動,詳見表3。在這些類型新詞語中,“微”回歸了“微”的本義:“細小、輕微”。
表3 利用“微”本義新造詞語類別
3.“微X”格式新詞語的特點
3.1意義方面
通過對“微X”格式新詞語的分類,我們可以發現“微X”格式中的“微”意義逐漸趨向虛化。“微”原本是一個成詞語素,可作為詞根與其他語素組合成詞,如“微笑、微薄、謹小慎微”等。而“微X”格式新詞語中“微”詞匯意義仍然明顯,但已經開始出現一定的引申意義和附加意義。如與微博相關的“微X”格式新詞語基本都包含了一定的“簡短、精煉”的評價義。與此同時,“微”的詞匯意義也沒有完全虛化,還有很多新詞語則是利用“微”本義新造的,這類新詞語中仍然含有“小”的意義。
3.2結構方面
從結構上看,除去“微博”直接作為語素構成的新詞語,其余“微X”格式的新詞語都是采用“詞綴+詞根”的附加式構詞法,“微”為前綴。與“微”搭配的詞根大多是雙音節詞語,雖也有單音節和多音節詞根,但單音節詞根只有17%,三音節和四音節詞根更是只占2%和1%。總的說來,還是雙音節詞根占絕大多數,據統計,大約80%的詞根為雙音節詞,雙音節詞與“微”共同構成三音節詞,打破了漢語雙音節模式的制約,也符合經濟簡潔、稱說方便的要求。
3.3功能方面
一般來說,類詞綴在有很強的標志詞性的功能。而在對2009—2012年“微X”格式新詞語的研究中,我們能夠發現“微”也具備這種類化作用。通過分析,我們發現,出現在這個結構中的“X”大多是名詞,如“微時代、微世界、微愛情、微家書、微話題、微領地”等,除了與名詞性成分組成新詞外,“微”作為前綴依附在動詞性成分前的現象也在增加,如“微訪談、微投訴、微求職、微招聘、微祈福、微旅游”等。但無論詞根是什么性質,前面附上“微”后,新詞都基本轉化成了名詞性質,這表明,“微”作為前綴在構成新詞時,有一定的標志詞性的作用。
此外,“微X”語言格式的新詞語也表現出了很強的能產性,在這個追求“高、精、尖”的時代,大量“精煉、濃縮”的新事物出現,語言上反映這些新事物的詞語應運而生。“微”作為類詞綴可以與名詞性和動詞性語素組合,也能與雙音節和單音節及部分多音節語素組合,產生大量新詞語,顯示了其語言格式的強大能產性和類推性。
4.“微X”格式新詞語流行原因
4.1社會原因
“微X”語言格式的新詞語的大量出現離不開科技的進步、大眾傳媒的發展。查閱2008年《漢語新詞語》編年本,“微X”格式的新詞語一個也未收錄。隨著2009年微博開始被廣大網民接受,尤其是到了2010年,微博用戶呈現井噴之勢,隨之而來產生的新詞語也大多與微博相關,“微X”格式的新詞語越來越被大眾接受,而網民的從眾和創造心理使得這一類型的新詞語在2011年大量出現,用以表現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與此同時,“微X”語言格式的流行也離不開當今快節奏生活方式的影響。尤其是北上廣等一線城市,人們迫于快節奏的生活壓力,沒有大量的時間去旅游、閱讀、娛樂,只能抓住細碎的時間去消遣,于是就有了“微旅游”、“微小說”、“微電影”、“微游戲”等詞的產生。而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態度,人們開始注重“微”力量,開始利用零碎的時間學習,對社會事務進行輿論監督,為他人祈福,匯聚微小力量來做公益等,于是便有了“微課程”、“微動力”、“微祈福”、“微基金”等新詞的出現。
4.2語言經濟原則
我們認為,語言的經濟原則是在表意明晰的前提下,為了提高語言的交際效率,盡可能采用經濟簡潔的語言符號形式[6]。隨著新生事物的不斷出現,必然要有相應的語言來表達,而用舊詞表新意則是最簡便、經濟的一種填補詞匯空缺的方式。人們利用腦海中已有的舊詞從中提取具有與新事物相似特征的詞匯來描述新事物,既減輕了人們的記憶負擔,又達到了一定的語用效果,從而達到了以最小的認知代價換取最大的交際收益。“微X”語言格式的新詞語的出現,正是符合語言經濟原則的。如“微簡歷”、“微詩會”中的“微”意圖表達的都是“篇幅短小的”,而“篇幅短小”與“微”的基本語義“輕微、細小”有相似之處,所以人們便利于腦海中的舊詞“微”與詞根組成新詞表達新語義;“微訪”是指“指快速簡捷的交談、會見或拜訪,時間通常不超過140秒”,這與“微”的基本語義也有相關之處,于是人們便用“微”來表達“時間短”、“簡捷快速”的新義。此外,一些“微X”格式的新詞語同時具有多個義項,如“微維權”既指通過微博平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又指社區設立的幫助解決消費等糾紛的調解員制度,這也體現了語言的經濟原則。
5.結語
身處“微時代”,“微X”格式的新詞語值得我們研究。本文通過對《漢語新詞語》編年本和中國傳媒大學有聲媒體語言資源網中搜集的2008—2012年間出現頻次較高的118個“微X”格式新詞語進行分析得知,“微X”格式新詞語目前經歷了萌芽、發展、繁榮和回落四個時期,它們能否在漢語詞匯系統中最終占據一席之地,還需時間和語言使用實踐的檢驗。本文進一步對“微X”格式新詞語進行了歸類,主要分為:和微博相關類新詞語和利用“微”本義新造詞語兩類。此外,通過對這類新詞語特點的梳理,我們發現“微X”格式新詞語在意義、結構、功能上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而這些年來“微X”格式新詞語的流行更是高科技的迅猛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及語言經濟原則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參考文獻:
[1]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Z].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
[2]侯敏,周薦.2008漢語新詞語[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
[3]侯敏,周薦.2009漢語新詞語[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4]侯敏,周薦.2010漢語新詞語[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
[5]侯敏,楊爾弘.2011漢語新詞語[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6]劉瑩.語言經濟原則指導下的網絡語言研究[J].科教導刊,2011(3):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