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分析了導師對研究生教育培養過程的影響,指出導師是以科學研究為主導的研究生培養過程的基礎,并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負有首要職責。提出要增強意識,認識到導師在研究生教育培養的重要影響,完善機制,保證導師的正面影響力和作用,從而提升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關鍵詞: 導師 研究生教育 教育培養 影響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最高層次,隨著我國研究生教育的迅猛發展,研究生人數的劇增,相應的研究生教育培養過程日益受到高校乃至整個社會的關注。據統計,201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總規模為517200人,比2011年上漲4.4%,其中學術型碩士329709人,專業學位碩士187491人。研究生招生規模的擴大,極大地緩解了本專科生的就業壓力,然而隨之而來的教育培養問題也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導師是指高等學校或研究機關中指導他人學習、進修或撰寫學術論文的教師或科研人員。導師的作用不僅僅是知識經驗的傳授、科研方向的引導、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科研成果和論文的審核,更重要的是導師自身的價值觀、學術素養、人格特性等在研究生的具體培養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導師對研究生教育培養過程的影響現狀分析。
近年來,國內各高校都在探索研究生教育以外的高等教育也能建立一種新型的教育教學制度——導師制,更好地貫徹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現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養目標的轉變。這種制度要求在教師和學生之間建立一種“導學”關系,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指導學生的思想、學習與生活。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我國研究生培養實行的是“導師負責制”。近年來,隨著研究生招生規模的擴大和培養類型的變化,研究生和導師之間關系的特殊性和復雜性日漸凸顯,個別研究生和導師間發生矛盾的極端案例和由此引發的導師指導不力、師生關系雇傭化等方面的指責與討論經常見諸報端,一定程度上給我國研究生教育蒙上了一層陰影。2006年以來教育部推動實施了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其核心是建立以科學研究為主導的導師負責制和資助制,更引起了不少人對研究生與導師關系進一步異化的擔憂。
有學者通過對全國27所高校導師與研究生的問卷調查,對研究生與導師關系的現狀進行了研究。分析結果對導師和研究生之間的關系總體滿意度較高,導師組制和雙導師制成為新的更被接受的指導形式,研究生普遍參與了導師的科研項目并從中獲益研究生參與導師課題的熱情很高,多數研究生能夠參與到與自己專業方向有關的科研項目中并從中受益。但與此同時,研究生與導師關系中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少數導師在指導研究生上的時間和精力投入不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生與導師見面頻率較低,也有相當多的研究生與導師進行交流的主動性有待提高。
二、增強意識,正確認識導師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作用。
1.導師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負有首要職責。
關于導師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一個認識過程,迄今為止,國家專門針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德育)工作出臺了如:1987年8月,原國家教委、中宣部頒發的《關于加強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幾點意見》(教黨字084號);2000年4月頒發的《教育部關于加強和改進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教社政[2000]3號);2010年11月頒布的《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見》(教思政[2010]11號)等相關文件皆指出研究生導師不僅負責指導研究生的業務學習,而且要關心研究生政治思想上的健康成長,真正做到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廣大教師要以高度負責的態度,率先垂范、言傳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和人格給大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相關研究生教育培養單位要加強和改進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組織保證,建立起以研究生導師和輔導員為主體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充分發揮導師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要責任人的作用。
2.導師是以科學研究為主導的培養過程的基礎。
自2006年開始,我國支持和推動部分高等學校開展了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的試點工作,統籌教學、科研資源,建立科學研究為導向的導師負責制,改革研究生選拔機制,創新培養模式,優化培養過程。要努力將研究生培養與科學研究工作緊密結合,保證研究生能夠在科學研究中學習、在科學研究中創新。要將科學研究導向原則貫徹到研究生招生、培養全過程,改進招生辦法,修訂培養方案,優化課程體系,改進教學方法。在服務國家需要和兼顧不同學科特點的前提下,招生計劃的分配要與科研任務結合起來,指導教師的招生數量應在考慮社會需求、培養條件的基礎上,根據其科研任務、科研經費和指導能力確定。學校可根據需要,對需要發展的學科招收培養研究生給予一定的支持。
三、完善機制,保證導師在研究生教育培養過程的正面影響力。
1.立足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提高導師的綜合素質。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強調》都強調“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加強師德建設,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完善培養培訓體系,提高教師業務水平;造就一批教學名師和學科領軍人才;不斷改善教師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條件,吸引優秀人才長期從教、終身從教;關心教師身心健康。聘錄用、職務(職稱)評聘、培養培訓和考核等管理職能,健全導師遴選、考核等制度。要真正讓導師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形成更加濃厚的尊師重教社會風尚。
2.加強導師隊伍建設與管理。
一方面,按照科研導向和任務導向的原則,切實實行導師崗位制。要考察導師的學術水平、指導能力、科研任務和研究經費來確定導師的崗位;對于學術水平高、科研任務充足的導師招收培養研究生要給予傾斜支持,同時注意防止導師超出指導能力過多招收研究生的現象。另一方面強化和完善導師負責制。導師對研究生培養全過程負有指導責任,并在研究生的思想教育、科學道德等方面負有引導、示范和監督責任。
3.推進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改革研究生培養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當前研究生教育需要突破的瓶頸。目前學術學位和專業學位研究生之間的培養已經各有側重,學術學位研究生導師應通過科研任務,提高研究生的理論素養和實踐能力;專業學位突出職業能力培養,與職業資格緊密銜接,建立以科學與工程技術研究為主導的導師責任制和導師項目資助制,推行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的“雙導師制”。推動“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高校與科研院所聯合培養,鼓勵跨學科合作指導。健全研究生考核、申訴、轉學等機制,完善在課程教學、中期考核、開題報告、預答辯、學位評定等各環節的研究生分流、淘汰制度,建立健全培養、考核、評價和管理體系。
4.完善相關的配套和連貫機制,保證研究生培養質量。
導師對研究生教育培養的影響,其實不僅僅在于教育過程中的影響,還與其一些相關的配套機制關聯。賦予指導教師在招收和管理研究生方面的必要自主權,讓導師參與到研究生的選拔和整個教育培養的過程。推進研究生入學考試制度改革,加強創新能力考查,發揮和規范導師在選拔錄取中的作用。完善研究生的資助體系,激烈研究生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學研究中。同時對于指導教師認為不適于繼續指導或繼續攻讀學位的研究生,學校要安排其重新選擇指導教師或按有關規定作其他處理,建立優劣淘汰機制。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Z].2004-10-15.
[2]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教研廳[2009]1號)[Z].2009-9-4.
[3]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Z].2010-7-19.
[4]周文輝,張愛秀,劉俊起,趙清華,周玉清.我國高校研究生育導師關系現狀調查[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0.9.7-14.
[5]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見(教思政[2010]11號)[Z].2010-11-17.
[6]胡錦濤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1-4-24.
[7]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12〕4號)[Z].2012-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