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作者根據自己在初中文言文教學中的經歷來簡要談談體會,認為只要采用了聽說法、回譯法、引申法、改造法等方法來進行文言文教學,就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師生的自我認識,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現中學語文的文言文教學目標。
關鍵詞: 初中文言文教學 聽說法 回譯法 引申法 改造法
文言文是中學語文教材中不可缺少的內容之一,文言文教學也是中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新課程標準中也規定初中語文每冊教材中安排了2—3個單元的文言文課文,由于文言文不同于現代的白話文,在進行教學時,首先要解決語言上的障礙,如果稍不留心,就會出現一些不協調:如背誦與朗讀教學的不協調、文意疏通與翻譯的不協調、思想藝術的借鑒與背誦、翻譯的不協調等,這些狀況都需要及時解決。那么,到底怎樣進行文言文教學或者采用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呢?
要想達到培養學生能獨立自主閱讀文言文的興趣和增強文言文教學課堂效果等目標的要求,不妨從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聽說法——用“聽與說”激發學生的興趣
對文言文的教學,如果仍按照導課—串講—翻譯—總結的老套路,搞“填鴨式”教學,那么,既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到索然無味,又忽視了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制約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和語文素質的提高,而“聽說法”教學恰好彌補了這些不足。
(一)“聽”可分為兩種情形:其一是聽課文錄音或教師范讀,要求聽清楚字音、停頓與節奏等,這樣既有利于學生讀文言文,又是一種語言的欣賞、感官的享受,并從中體會到古代語言的魅力;其二是學生“聽”教師對重點詞語及課文內容的講解:教師“聽”學生對文句的翻譯及課文內容的評析。這樣既可以把握重點知識,提高課堂效率,又可以激發學生興趣,更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
(二)“說”主要是在教師對每段進行點撥之后再進行,要求每位學生根據教師的指點和書頁下的注釋用口頭形式自主解決全段的翻譯。例如可采用兩位同學一人讀、一人譯的形式,既可以鞏固記憶,加深學生的印象,又可以活躍課堂氣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整個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此可知:采用“聽說法”文言文教學方法不但能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文言文的興趣,而且能高質量、高速度地完成教學任務,何樂而不為呢?
二、回譯法——用“回譯”讓師生自我認識提高
文言文與白話文在讀音、詞匯、句式、節奏上都有較大差異,要學生在有限時間內區別這些差異,加深對文言文的理解并流暢地背誦課文,的確有一定難度,而用“回譯法”來進行文言文教學正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有效方法。所謂“回譯法”就是教學生把課文譯成白話文后再譯回原文的過程。這是一種雙向可逆的過程,其有效性表現在:
(一)能使教師更準確地了解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薄弱環節,并進行有針對性、有目的性的施教。一般在教學文言文的過程中采用逐字翻譯,串連成句或者選擇重點字詞講解再串連成句的方法來疏通文言語句,顯然這樣做不是費時費力,就是疏漏太多,而且初中生的古代詞匯積累較少,在理解文言句意義時通常是整體接受句子意義的。所以當要求學生字字落實解釋字詞意義時,他們便會按照文言詞在句中的順序從白話文譯句中來一一對應地尋找釋義,其實這種方法大多數情況下是行不通的。如唐朝柳宗元《捕蛇者說》一文“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中的“甚”字,學生大多會對白話文翻譯的順序而理解成“比”。顯然,用現代漢語的語言規律不好理解文言文句式,更不利于學生古代詞匯的積累和古文閱讀能力的提高。若采用“回譯法”來教學,則效果完全不同。當教師將文言文譯成白話文后,先要求學生根據白話的意義復原成文言句,再把其中關鍵的現代漢語詞匯復原成文言詞匯,表面看是費了一些時間,實際上不僅有利于學生積累文言詞匯、文言句式,而且更重要的意義在于使教育者準確地發現學生在文言文學習時的不足,然后有針對性地加以辨別,從而讓學生切實學好文言文,把握住一些規律性的東西。
(二)有助于學生在理解基礎上的背誦,使生疏的文言模式得到固化。中學教材中選入的文言文大都要求誦讀,并在這一環節基礎上進行“辨析、比較、理解、積累”或“品味、欣賞”,從而培養學生的文言文語感。①采用“回譯法”來教學正是符合這一教學程序的。首先,“回譯法”是將翻譯和背誦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樣既讓學生翻譯了文言課文,又讓學生誦讀了文言課文,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其次,“回譯法”可以增強學生對一些文言模式的理性和感性認識。如蒲松齡的《狼》一文中“一狼犬坐于前”一句,學生會說成“一狼蹲于前”,其實這并非學生不理解“犬坐”的含義,而是學生頭腦中缺乏一種文言文的語言模式,所以采用“回譯法”既使學生自覺擺脫了現代漢語中語言模式的干擾,又使學生獲得了對文言模式的新認識,并在實踐學習中逐漸得到固化。
總之,采用“回譯法”教學文言文是讓學生從文字到語音、語義的全面感知和領悟。它在使學生對文言詞匯的積累、文言語法的貫通、文言閱讀語感的形成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三、引申法——用新時代的活水清滌課文②
在完成文言文的字、詞、句的教學后,還要引導學生留意課文的主旨、體裁和主要內容。在對文言文主旨的把握過程中發現,有的文章的觀點無論是在當時,還是在現代都有積極意義。有的文章的觀點“喜憂參半”,仍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去偽存真、一分為二地對待;有的文章觀點在現代早已過時,而“引申法”就是受課文的啟發,把這些觀點引申到現實生活中,用新時代的活水去清滌這些觀點,留下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為我所用,并讓學生在新的發現中完成對課文的高層次的認識,從而更深層次地理解文章。例如《勸學》中談到學習的重要作用,這在任何時代都有積極作用,采用“引申法”教學,先讓學生舉出身邊的事例,然后圍繞事例討論學習的重要作用,使學生更充分地認識到文言文《勸學》中所講關于學習的道理的正確性。因此,采用“引申法”進行文言文教學,只要教師潛心挖掘,學生認真理解,就一定能順利完成文言文教學任務,一定能培養學生文言閱讀理解能力和辯證分析能力,一定能使文言文的教學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四、改造法——用全新的方式詮釋課文
在完成文言文的基礎知識教學和文章的主旨、內容等的把握后,假如在這基礎上再用一種全新樣式來詮釋文言課文,這就是改造法。其實質就是對文言課文的一種改寫。例如韓非子的《扁鵲見蔡桓公》一文便可以根據本文主旨改寫成“諱疾忌醫”的故事,讓學生在班級舉行講故事的活動。再如干寶的《宋定伯捉鬼》一文也可以根據內容情節改寫成故事劇本形式,然后在班上舉行表演活動。這種用記敘文的樣式去詮釋文言課文,不僅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印象,使學生對文章的內容和主旨有正確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可以使學生摸索出有關改寫的一些方法,收到一箭雙雕的效果。更有甚者,在學習柳永的詞《雨霖鈴》時,也可以讓圍繞詞中“傷離別”的主題,運用詞中所涉及的景物(楊柳、曉風、殘月等),適當展開想象,去完成一篇寫景抒情的散文。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能熟記詞中富有特征的景物,更深層次地把握這首詞的內涵,達到一種“身臨其境”的境界,所以,采用了“改造法”進行文言文教學,久而久之,不但能實現文言文教學的目標,學生也能在不斷地改造教學實踐過程中掌握關于現代文閱讀理解的方法和寫作的技巧,這在整個文言文教學過程中對施教者和受教者都是大有裨益的。
當然,文言文教學中的難點很多,方法也很多。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我們只要本著全力培養學生的學習文言文的能力,大力提高學生的素質的教育教學宗旨,并力求在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等方面努力取得新突破,就一定能解決背誦與朗讀教學不協調、文意的疏通與翻譯的不協調、思想藝術的借鑒與背誦、翻譯的不協調等的問題;就一定能使施教者在教學過程中得心應手,面面俱到地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文言文的教學目標;就一定能使受教者充分地、真正地、全身心地、主動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來,使受教者充分感受到學習文言文并不是枯燥無味、令人生厭的苦事難題,而是一顆寓教于樂、令人賞心悅目的開心果,也使文言文教學真正做到了“為有源頭活水來”。
目前,教育界正響應著“減負”的號召,正高舉著素質教育的大旗,在全國范圍內進行著教育教學改革?!八刭|教育就是以促進人的發展,培養和提高人的基本素質為目標的教育”。③它要求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豐富了知識,發展了智力,培養了能力,更能主動學習。這就必須有與之互相適應、互相促進的教育教學模式和教育教學方法,而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采用的聽說法、回譯法、引申法和改造法正是一條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興趣,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文言閱讀、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只有在中學文言文教學中運用聽說法、回譯法、引申法、改造法等,才能更好地增強文言文教學效果,更好地實現中學語文教學目標。
注釋:
①譚桂聲.熟讀成誦 培養語感——談義務教育初中語文教材的文言文安排.語文學習,1997,2.
②讓新時代的活水流淌于古詩文的長河.中國教研交流,2009,1.
③李聯慶.甘省定西市安定區寧遠中學.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點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