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有著悠久的玉器發展歷程,并且留下了數以萬計的精美作品,如今仍在不斷發展創造著新的玉雕藝術精品。歷史悠久的玉雕業也創造了輝煌燦爛的玉文化和玉雕這一獨具東方意蘊的雕刻藝術。
關鍵詞:玉雕;雕刻;藝術;玉石;意境
玉雕是中國最古老的雕刻品種之一。玉雕藝術是中華民族的珍愛,這些巧奪天工的藝術品都是先民在漫長的生產實踐活動中,對玉石的自然特性及形式規律逐步掌握、熟悉、運用的結果。中國原始玉器最早發源于約8000年前的新石器早期。原始社會末期,玉石工藝水平就已經達到相當高的層次。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中華民族就有了玉制工具。商周時期,制玉成為一種專業,玉器成了禮儀用具和裝飾佩件。清代是我國玉雕發展繁榮之時,規模品種及產量均逾越前代,主要產地是北京、蘇州、揚州等。清代,揚州玉器制作發展達到鼎盛時期。乾隆年間,更是揚州玉雕史上發展繁榮的巔峰。中國玉器雕刻無論是豐富的造型、多變的裝飾、精湛的技法,還是流派紛呈的風格都是無與倫比的。絢麗多姿、精美絕倫的中國玉雕在世界上名聞遐邇,素有“東方藝術奇葩”之美譽,與書法、國畫、京劇等藝術一樣被國人視為國粹。
玉雕制品的內容很廣,通常是指玉石表面甚至內部雕刻有花紋、圖案的玉石制品。玉雕的品種很多,主要的有玉雕擺件,如人物、花、鳥、獸、花卉、陳設器皿以及大的玉雕山子等;此外,還包括各種花件,如形形色色的掛牌、掛件或佩飾等;還有各種仿古玉件及實用器皿如文房器具、茶具、煙具、酒具等等;也包括需用玉雕工藝加工的首飾品等等。玉雕中的中國傳統圖案形式多樣,寓意深刻,數不勝數。它濃集了中華玉石文化的豐富內涵,是華夏傳統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光彩奪目的奇葩。玉器與其他珠寶飾品不同的是,它在對人進行裝飾的同時,更在乎于人們的精神感受,已成為人們精神寄托的直觀物質表達形式。在強調個性化和注重精神感受的現代,佩戴蘊藏有豐富東方文化內涵的玉飾,將更能體現出自己的個性、品味和民族氣質。
玉器雕琢追求逼真傳神和適度夸張,然而要使玉雕作品傳神、有意境,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得到的。按照現在的地質學的理論,玉大類分為軟玉、硬玉兩種,日常所說的玉大多數是指軟玉,軟玉的品種類很多,一般指產于新疆一帶的羊脂白玉,白玉,黃玉,紫玉,墨玉,碧玉,青玉,紅玉與東北岫玉等。羊脂白玉質地細膩,光澤強,潔白如羊脂,堪稱為“軟玉之王”、“白玉之冠”。另南陽玉、藍田玉、和田玉、瑪瑙、水晶、珊瑚、綠松石、青金石等等,均屬于軟玉范疇。后來由于絲綢之路的開通,新疆和田地區出產的玉石得到了一致的認可,開始在宮廷、官方及民間的玉器加工中,逐漸成為主角。軟玉逐漸演變成了和田玉的代名詞。可以說每一塊玉料都有其本身之意,本身之境,一件玉雕作品的好壞,主要看其是否有意境,雕琢是否精湛,顏色是否用得悄,題材是否恰當造型是否完美;要從玉雕作品的玉質、色彩、題材、造型等方面來判斷其藝術價值。每一塊玉石的成分、色澤、形態、大小均不相同,玉雕設計構圖新穎、造型優美、做工精致。玉雕設計對于玉石雕刻至關重要。樸實無華的玉石并沒有多少美感可言,唯有經設計師的巧妙構思與精心設計安排,賦予其文化內涵及藝術處理,再經過精雕細刻出來才能成為一件完美的工藝美術作品。
玉雕設計可以說是最能體現玉石之美的玉石產品,也是玉石文化的精髓所在。玉雕工藝,使得玉石材料成為區別于其他自然寶石資源的獨特而自成體系的一族。由玉石和工藝美術巧妙結合而形成的我國玉雕藝術,經近萬年的發展、積累、創新,不但具有鮮明的時代風格及其地區特色,而且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的交流、技法不斷融合,也在逐步走向統一。玉石經加工雕琢成為精美的工藝品,稱為玉雕。“玉不琢,不成器”。每一件玉器精品都是玉雕大師靈感迸發、精巧設計,又精雕細刻而成。工藝師在制作過程中,根據不同玉料的天然顏色和自然形狀,經過精心設計、反復琢磨,才能把玉石雕制成精美的工藝品。玉雕制品的加工與前述琢型有所不同,相對也復雜得多,通常需要專門的設備來完成。將一塊玉石琢磨成器物,要經過一系列加工程序。在中國古代玉雕制品的加工工藝已有一套完整的程序,清代的琢玉程序有搗砂,研漿、開玉、沖鍋、磨鍋、掏堂、上花、打鉆、透花、木鍋、皮鍋等工序,反映了當時中國琢玉工藝的成熟。而現代玉器的加工程序,通常分為選材、設計、琢磨、拋光和過蠟這五道工序,每個階段都有一定內容,以設計和雕磨工序最為復雜。在設計中,正確掌握運用章法,遵循形式美,對比美,和諧美法則,內部布局與外部輪廓造型有機結合,注入較高的藝術思想與文化內涵,從而使作品意境深遠,達到鬼斧神工的境界,成為藝術品味高,有趣味,更加完美的玉雕精品。
總之,一件玉雕就是一件藝術品,從選料開始,到裝進匣才算全部完成,凝結著琢玉藝人的心血。所以,一件玉器不僅玉料寶貴,而琢磨之功更是難得可貴。它的美,或在于形態,或在于色彩,或在于意境,而意境是對玉雕藝術設計整體評價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
參考文獻:
[1] 龔英.玉雕中的審美情趣[D].江西師范大學,2005.
[2] 岳琳.以現代揚州玉器為例研究傳統玉雕藝術的傳承與發展[D].江南大學,2008.
[3] 任佳.中國玉器石雕的思想文化內涵[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5.
[4] 梁川.寶玉通靈 應目會心——論宋代玉雕審美之轉捩[D].四川大學,2004.
[5] 石新影.從上古時期玉器看中華文明的起源及其形成[D].安徽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