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技巧與市場的辯證關系
雜技藝術是以技巧為直接表現手段的一門綜合性表演藝術,由于雜技的這一藝術特征,使它不像體育那樣以競技為目的。體育比賽沒有觀眾也能照樣進行,而雜技沒有觀眾就沒有了市場。雜技也不像戲劇那樣,是通過演員表演故事情節,反映社會生活中的各種矛盾沖突的表演藝術;更不像交響樂、芭蕾舞那樣,用復雜的音樂語匯,舞蹈語匯表現人的情感,但無疑雜技也源自生活,它具有自身的特點,即從生活中提煉出各種物件,以供演員作為道具進行表演,比如四人叨花的《轉碟》,雙手拋起七頂草帽的《雜耍》,八把椅子上的《倒立技巧》,座墊后空翻落地的《車技》等等,這一個個高難技巧動作,構成了一個個雜技節目,無不給觀眾留下驚奇之感。因而雜技是表現人對物的一種非凡的駕馭能力,是人體功能的超凡藝術表現,這是雜技的本質,也是它與其他藝術的區別所在。
雜技技巧的發展,應與市場規律統一起來,要在技巧上下“功夫”,我們才有可能做到創新發展,贏得市場和觀眾。另外,應確立“競技”不是藝術化,同樣雜技藝術也不能競技化的觀點。
雜技技巧發展的今天,即將全面邁入市場經濟的時候,不應過多地強調向人體極限挑戰,過多地強調技巧難度,則會陽氏審美價值。雜技要想在市場競爭中進退自如,必須具有優美的形式,抒發優美的審美情感,并上升到優美的境界,當然決定技巧是藝術的重要因素還在于情的體現,這個情不是喊出來的,它隱含著深廣的寄寓。這是一切藝術的共性,共有的審美特質,技巧必須具有這個特質,才能發揮藝術特有的功能,激發人們深層次的審美情感。可以斷言,今天的雜技讓人驚訝,未來的雜技不僅要使人驚訝,還要使人感動,這是雜技藝術的發展規律,是審美者的需要,更是市場的必然。
2形式上的創新是走向市場的必然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藝術,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雜技,每個時代的藝術都是由當時社會的客觀現實生活決定的。一是社會生活發展變革,反映這個社會的藝術就不能不產生相應的變化,舊的藝術形式作為前一個時代的產物已成為歷史,新的藝術形式就會隨著時代的發展應運而生。例如:近些年來,出現了新的雜技表現形式——主題晚會,中國雜技團的《中華魂——唐人百戲》,戰旗雜技團的《金色西南風》,戰士雜技團的《紅燈高照》,沈陽雜技團的《天幻》以及安徽雜技團的《黃山魂》都以其較濃的文化氛圍,多種藝術形式的綜合運用,加強了總體藝術構思,重視了通過優美的形象形式,表現了一種磅礴的氣勢、一種壯美的境界,這已不是停留在展示高難技巧,而是提高了藝術質量和審美價值。
市場的開拓、在于藝術的創造,如果在藝術上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而是陳陳相因,定會失去演出市場。任何新的藝術形式的出現,都會意味著對傳統中某些舊的,過時的東西的突破和否定,即使是精品節目,也需要不斷地更新,隨著社會生活提出來的新要求而不斷改革。讓它以更豐富的觀賞性和較多的藝術晶位,服務于市場,以此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對雜技節目的包裝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可謂多姿多彩,爭奇斗艷。最普遍的、也是最早出現在雜技舞臺上的包裝形式當屬對民族特色的張揚。這種包裝形式相對來說比較簡單,比如采用民族服裝,加入民族舞蹈,背景音樂一般也是該民族的特色音樂,因此民族氛圍格外濃重。九十年代以后,中國民族舞中的風格鏈條被破解,許多被公認的程式性動作被改變,比如像藏族舞中最突出的含胸的動作被腆胸所替代。而雜技卻走了一條與舞蹈相反的道路,它吸收民族舞中最有特色的表演樣式,并將其與雜技的技巧表演融為一體,像《草原踏歌》、《玩草帽的苗娃》等就屬于這一類型,這種包裝,其主要目的是以濃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來引發觀眾的欣賞興趣的。
《群虎戲舞——轉動地圈》、《雁塔情——女子排椅》等節目屬于又一種包裝形式,這類節目是把動物的造型引入雜技創作,它不同于童話劇,不是動物擬人化,而是雜技表演動物化。所選擇的動物造型往往取決于該節目所要表現的技巧,像《轉動地圈》給觀眾最強烈的視覺效果是翻、撲,因此選擇猛虎的造型十分恰當,而像《女子排椅》,它的特點是高,所以選用大雁展翅欲飛的形態比較貼切。
3市場呼喚具有個性的雜技編導
藝術作品是通過藝術家創造出來的,由于藝術家的生活閱歷,思想性格,審美趣味,藝術才能以及文化修養的不同,他們在作品的內容與形式的各種因素中,就會體現出與眾不同的特色。這種特色,就是藝術家的精神個性在藝術作品中的自然體現。
作為新時期的雜技編導,不僅應對各種藝術種類,知識結構有所把握,對雜技的本質特征更應有深刻的了解,同時還應有“經濟學家的腦袋”,這對你的作品“上市”,是否賣座,至關重要。編導們面對著改革開放,市場經濟不斷成熟的時候,還必將面臨一門新的學科——中國地理和世界地理,掌握各地人民藝術欣賞習慣,否則在創作中會有很大的盲目性。對外,應以多樣化的藝術形式,強調民族性;對內,應以超前意識,強調時代感。無論你采取什么樣的形式,都應建立在新與質的基礎之上。實踐的結果告訴我們,藝術的靈魂在于獨創。過去喜聞樂見的雜技,現在受到冷落,最重要的原因之—,恐怕就在手陳,日與雷同。
編導要善于把握新時期觀眾的審美心理,懂得雜技已經由過去單調的技巧表演,向情感縱深發展的趨勢。那么藝術家的創作個性又是怎樣形成的呢?它是藝術家的才能和表現雜技形式與體驗雜技生活的發生著密切的關系,他總是在熟悉雜技藝術生活的基礎上,在繼承和學習他人的藝術遺產的過程中,來提高自己的藝術創作個性。編導們所熟悉的雜技藝術生活,所具有的思想個性,藝術才能以及由此決定的創作方法、表現形式等等都是形成創作個性的重要因素。編導們有了成熟、獨特的創作個性,才能在作品中烙上自己的個性和獨特的精神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