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幼師的鋼琴演奏課的教學中,由于各種原因造成學生心理素質差,不能很好的完成演奏。教學中,教師要及時觀察發現造成學生心理素質差的原因,并針對在鋼琴演奏中出現的問題,采取正確的方法和策略,引導學生學會培養和調節自身的情緒,完善自身修養,塑造健康的心理,不斷提高鋼琴演奏中的心理素質。
關鍵詞:心理素質;鋼琴;演奏技巧;修養
中職幼師鋼琴教學中,經常會發生這樣的情況:有的學生平時彈琴彈得很好,但一到考試或參加比賽、演出等,就會緊張出錯,甚至“拋錨”;有的學生演奏時稍有干擾,就不知所措,大打折扣;原來彈奏的非常流利的曲子,由于有了老師、領導在場,來了外人參觀而彈奏的不流利了,有的學生甚至手腳發抖。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心理素質”問題。
筆者針對鋼琴演奏中出現的所謂“心理素質”問題,在教學工作中用心觀察體會,探究出現問題的原因;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和策略;力求讓學生在鋼琴學習過程中,能夠克服“心理素質差”的現象,能夠做到在演奏中正常發揮,彈奏出自己正常的水平。
1 在鋼琴演奏中,出現的所謂“心理素質差”這一問題的原因
1.1從學生層面來說
(1)錯失最佳彈奏年齡,是學生在演奏中的最大生理障礙。幼師的學生大多數都來自農村。他們在以前學習時,大部分甚至全部沒有接觸過像鋼琴這樣的鍵盤樂器,而且他們已接近成人,骨骼發育已基本定型,缺乏良好的柔軟性和靈活性。由于手臂的僵硬,容易造成彈奏中的緊張出錯等問題。
(2)自卑與恐懼的心理,是學生在演奏中的最大的心理障礙。學生在學習中經常會遇到挫折,容易產生一種自卑感和對鋼琴學習的畏懼感。使人失去學習的興趣和勇氣,從而自暴自棄;由自信心不足和畏難情緒而造成的自卑與恐懼,是學生學習與演奏的最大的心理障礙。
(3)技能不過關,急躁和悲觀的情緒是學生演奏出現問題的根本原因。技能不過關是學生演奏出現問題的根本原因,由于認識到鋼琴學習的重要性,學生們往往會產生一種急于求成的學習心態,希望自己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迅速掌握鋼琴演奏技術,但鋼琴學習有它自身的規律,演奏技術與運用能力的提高需要艱苦的學習和磨練,同時,中職幼師的學生由于學琴起步較晚,更是造成欲速則不達的境地,越想彈好越彈不好,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產生急躁和悲觀的情緒,嚴重影響了學習的積極性。
(4)怯場,過分關注他人的反應,是學生演奏出現問題的又一心理障礙。在學習及演奏過程中,學生們還會因為其他的一些情況而影響彈奏,比如怯場、過分注意場內其他人的反應、怕出錯或是舞臺經驗少等等。像這樣在演奏中,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過分關注他人的反應,越不想出錯就越容易出錯。嚴重影響彈奏的正常發揮。
1.2從教師的層面上來說
(1)在鋼琴教學中,教師布置任務不適當,學生不能較好地完成任務,造成心理緊張,阻礙學習進步。(2)教師在對彈奏的內容進行評價時,將不同演奏水平的學生放在一起進行評價。實行一刀切,極大地挫傷了一部分學生的積極性,降低了學生鋼琴演奏的自信心。
2針對在鋼琴演奏中出現的諸多問題,所采取的方法和策略
2.1引導學生主體方面應做到
(1)揚長避短,克服自卑心理,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幼師的學生學琴起步較晚,手的技巧方面訓練不足,是他們學校鋼琴的短處;但幼師的學生具有較高的文化知識和較強的分析、理解能力,這是他們有利于學習的因素。俄國鋼琴家馬兒克·哈姆布爾格曾說:“問題不在于一個人花了多少時間在鍵盤上,而是動了多少腦筋在鍵盤上。我的最好的練習都不是在鍵盤上做的,我用思考去直接解決問題。”所以我們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學生腦的優勢,彌補手的不足。促進學生多用腦思考,了解問題的實質,揚長避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克服學生自卑、恐懼的心理。不斷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
(2)循序漸進,藝高人膽大,促進自己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教學中,加強基本功的訓練,讓學生掌握全面、熟練的專業技巧,這是學習的目的和演奏成功的基礎和前提。所謂“藝高人膽大”,掌握了扎實的基本功以及全面、熟練的技巧,演奏與運用時才不會有技術困難和思想負擔。達到“藝高人膽大”的境界。促進自己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
(3)進行有效的心理素質訓練,提高心理調控能力。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心理學知識,學會培養和調節自身的情緒,支配自己的學習和演奏活動。如調整好演奏前的心態,演奏時不要想得太多,要把注意力集中到樂曲的表現上,讓自己被音樂感動,這樣才能感動觀眾,同時自己才能做到鎮定自如。還有就是自己要爭取較多的演奏實踐,多與同學互相交流,多在全班同學面前彈奏,鍛煉膽量,培養勇氣。最后就是面對臨場的偶發情況要有良好的應變能力。當演奏中出現些小錯誤的時候,要鎮定自若,把演奏進行下去,將小錯造成的影響減少到最低限度。在演奏實踐中,不斷地鍛煉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質。
2.2教師主導方面應做到
(1)在鋼琴教學中,教師布置任務適當,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前提。在鋼琴教學中,教師應注意不要盲目拔高學生的演奏程度,布置超過學生演奏水平的歌曲或樂曲,要能夠引導學生依據自己的演奏水平,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奏。這是促使學生在鋼琴演奏中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前提。
(2)對彈奏的內容進行評價時因人而異,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的關鍵。在對彈奏的內容進行評價時,切忌將不同演奏水平的學生放在一起進行評價。音樂才能的差異因人而異,不同學生學習音樂的基礎不一樣,選課的起點和需求也不一樣,以水平比較來進行教學評價,勢必會挫傷一部分學生的積極性,降低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我們提倡從個體發展的觀點出發,采用縱向比較的方法,通過將學生修習后的收獲及所達到的水平與選課時的起點相比較,使學生看到自己的成長和進步,增強進一步學習音樂的信心。
3完善自身修養,塑造健康的心理是提高鋼琴演奏中心理素質的必要保證
培養學生在鋼琴演奏中的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一個十分復雜而微妙的問題,決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教學中,教師要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仔細觀察,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運用科學的教育心理學方法,分析研究,積極引導,對癥下藥,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學生也應該明白:鋼琴學習不單單是掌握音樂和演奏技巧的過程,同時也是不斷完善自身修養的過程。
參考文獻:
[1] 約·霍夫曼.論鋼琴演奏[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
[2] 魏廷格.鋼琴學習指南[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7.
[3] 張志羽.怎樣提高鋼琴演奏水平(一)[M].北京:華東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