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文化產業也在快馬加鞭的發展。近年來,我國文化產業出現了“集聚現象”,即大批藝術家和文化企業聚堆進行創作和交易,這為發展文化產業提供了新模式。近年,我國已經出現了眾多藝術集聚區,其中,北京798藝術區是中國最有代表性的藝術集聚區,這個集聚區匯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人才,吸引了大量游客,創造了很大的經濟效益。發展必然伴隨著問題,以798藝術區為例,探討中國文化產業集聚現象出現的問題以及解決辦法,這對我國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尤為重要。
關鍵詞:文化產業;文化產業集聚;集聚現象
0引言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過后,“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口號被響亮的提出。在很多城市,都有一定數量的文化企業集聚在一起,形成規模化的發展,這種發展模式帶來了不少優勢,但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怎樣優化集聚區的發展模式。讓文化產業又好又快發展,應該成為值得探討的問題。
1我國部分地區文化產業的集聚現象及發展狀況
文化產業集聚即文化產業在地域上的集中,將文化產業的資源集合在一起,使文化產品的創造、生產、分銷和利用得到最優化,這種集聚行為最終將促使產業合作的建立和網絡的形成。”而產業集聚一旦形成后,其較低的交易成本會在競爭上給集聚區內部成員帶來顯著的優勢,同時會增加集聚區內部成員之間的交流與溝通,而文化產業集聚區也將在經濟、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產生積極影響。在國內眾多的集聚區中,收入10億元——100億元的企業有7家,5億元——10億元的企業有4家,還有6家上市公司和6家“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優秀企業”。全國的文化中心位于北京,而北京最富盛名的文化產業集聚區是798藝術區,發展文化產業集聚區為北京鞏固了全國文化中心的地位。具體來看,發展文化產業集聚區有如下優勢:
(1)優化城市區位。集聚區優化了城市區位,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帶動了城市文化復興。近年,我國已經出現了眾多藝術集聚區,其中,北京798藝術區是中國最有代表性的藝術集聚區,這個集聚區匯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人才,吸引了大量游客,創造了很大的經濟效益。798藝術區儼然成為了中國藝術家們的根據地。隨著798藝術區快速發展,北京在2003年即被著名的美國《時代》周刊評為“全球最有文化標志性的城市藝術中心”,北京也借此獲得當年《財富》雜志評選的“世界有發展性的20個城市”稱號。截止2012年,已經有399家文化企業入駐798藝術區,其中擁有國際化背景的企業達到41家。
(2)示范帶動作用。集聚區發揮了示范帶動作用,有利于開展產業化試驗和對成功經驗的推廣。在798藝術區示范效應的帶動下,一大批文化產業集聚區在各地迅速出現,如深圳大芬村和上海8號橋。深圳大芬村與北京798藝術區的發展極為相似,兩者都是自發形成,伴隨著政府的優惠政策得以快速發展,隨之吸引大量的相關文化藝術人才聚集,但又因為市場化的原因導致房屋租金飛快上漲,一些集聚區內的藝術家不堪重負,尋求轉型發展。上海8號橋曾是一片舊廠房,2003年經過了新的規劃后,加入了時尚創新的元素,成為上海比較出名的集聚區之一,上海8號橋吸引了眾多文化公司/傳媒公司入駐,形成了集聚效應。
(3)推動了文化產業向規模化發展。集聚區推動了文化產業向規模化發展,有利于增強文化產業的整體實力,也為文化體制改革尋找了靈感。文化產業要“做大”、“做強”,規模化是必經之路。北京798藝術區占地面積60多萬平方米,集聚區內各種藝術產品創作和銷售場所400多家,越來越多的文化產業集聚區的出現,勢必將推動文化產業的規模化,使文化產業實力和競爭力得到增強,從而推進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宏偉目標進一步實現。
(4)有利于解決文化產業人才不足的問題。集聚區輸入和輸出了大量人才,有利于解決文化產業人才不足的問題。任何一個產業要發展壯大,人才都是關鍵因素。文化產業集聚區中的“人才”,不僅指各個藝術門類的藝術創作者和表演者,還包括藝術管理者。這些藝術管理者需要開拓新市場,需要策劃展覽,更需要籌措資金。類似于798藝術區這樣占地面積達到60多萬平方米的龐大集聚區,吸引了無數藝術人才入駐,同時又不斷的向外輸出人才,為其他文化產業集聚區和其他文化產業態貢獻更多人才。
2我國文化產業集聚區面臨的問題
(1)集聚區盈利模式有待創新。文化產業與其他傳統產業都追求經濟利益的最大化,但與其他產業不同的是,在文化產業的發展過程中,必須要權衡好追求經濟利益與提升文化內容品質之間的關系,要在保持文化產品高品質的同時追求經濟利益,而不是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基礎上發展文化。北京798藝術區與國內其他集聚區在盈利模式上均缺乏創新,分布在我國各地的藝術集聚區,依靠園區類型升級的僅占14.5%,集聚區急需升級園區發展模式。
(2)集聚區內租金過高。受過度商業化運作以及地產商介入的影響,北京798藝術區的租金連年創下新高,一大批藝術家不堪重負,萌生了“撤離798”的念頭,在2012年798物業與客戶的最新協議上,不少客戶發現798藝術區的純租金已經是以往的2.5倍,如此高租金自然難以讓人承受。
(3)一哄而上,盲目發展。國內的集聚區在定位上有很多相似之處,一些集聚區缺乏核心競爭力,這與一些企業、包括各級政府對集聚區缺乏認識有關。作為文化主管部門,一定要明確管理集聚區應該與管理其他文化事業和文化企業的方式方法相區別,文化產業集聚區有其特殊性,比如因關注度提高必然導致的房屋租金,比如集聚區內的一些機構越來越強的功利性,政府不應為了政績而盲目規劃集聚區。
3對發展我國文化產業集聚區的建議
(1)健全政策法規,提高服務水平。適當調整政府管理方式和定位。向“服務型政府”的方向上加速靠攏。各級政府應明確自身在管理文化上、尤其是管理文化產業集聚區上的定位,以保護自身文化藝術精英、開發文化藝術資源、服務百姓為前提,對文化產業集聚區進行適度管理。建立集聚區風投機制。可考慮建立集聚區風險投資機制,吸引資金加快建設集聚區的硬件設施,并保障集聚區在建成后的一段時間內的平穩過渡。
(2)集聚區應是政府、集聚區和藝術家共同努力的結果。各級政府在文化產業集聚區的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必須承認的是,發展壯大文化產業集聚區成為了各級政府政績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項目啟動和建設過程中,主管文化的政府部門應該更加著眼于集聚區建設發展的可行性,重視集聚區建成后的可持續發展,經常與集聚區內的企業取得聯系,形成良好的互動交流,并要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給予集聚區不間斷的支持。
4結論
我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擁有眾多特殊和珍貴的文化遺產和資源,建設和發展文化產業集聚區是將文化資源合理配置的有效方式,應該堅定不移的發展文化產業集聚區,讓集聚區發揮其最大作用。必須要明確的是,建設、發展文化產業集聚區絕非一日之功,需要國家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政策,各級政府應該通力合作、有效實施、加強監督和管理,作為集聚區主體的藝術家和管理者,要明確目標、堅定信心、加強創作、重視質量,社會各界也應鼎力支持各地出現的集聚區,齊心合力,共同促進文化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參考文獻:
[1] 向勇,劉靜.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實踐與觀察[M].紅旗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