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工業社會到后工業社會的經濟增長的轉變中,文化產業在現代經濟發展中開始有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文化產業已經成為許多發達國家的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另外,文化產業也成為國際貿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創意產業;文化市場
從國際上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狀況來看,英國、美國、澳大利亞、韓國、丹麥、荷蘭、新加坡等這些創意產業的典范國家,都是結合本國的實際情況制定并實施了一系列的發展戰略和政策。而信息藝術設計運用的信息科技手段使得創意產業獲得更為廣闊的領域的發展與呈現。信息產業自身的發展也需要文化產業的參與,這樣也就構成新型的文化產業形態。
(1)英國是全球最早提出“創意產業”的國家。在20世紀90年代,英國經濟處于停滯狀態,借助創意產業這個新的經濟增長點,成功地實現了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英國憑借良好的社會基礎和文化傳統為創意產業里個人才能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氛圍,設立的全國性的創意產業委員會協調指導著創意產業的發展,加上政府的購買扶持,在10年之內,創意產業在英國成為與金融服務業相媲美的支柱性產業。2002年英國創意產業增加值達到809億英鎊。創意產業成為英國第二大產業,約有122000家公司注冊。到2002年6月,創意產業從業人員總人數為190萬,并繼續增長,成為英國解決就業人口的第一大產業。英國信息藝術設計的發展,引起了創意產業中業務范圍的拓寬和服務質量的提高,包括數據通信、可視電話、計算機通信、交互式多媒體應用、互聯網、遙測技術、數字電視廣播等等。通信行業與新聞媒體、語音視頻、電影、音樂、數據庫等與信息技術行業緊密結合,信息技術在創意產業中的融合發展成為必然趨勢。
(2)在美國,由于注重法制與出自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文化創意產業也被稱為“版權產業”,創意經濟是知識經濟的核心內容,更是其經濟的重要表現形式。在2006年由經濟學家完成的關于版權產業的經濟報告中證實——版權產業在對經濟實際增長和整個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方面,版權產業都超過了美國其他經濟行業,繼續成為美國最大的也是增長最快的經濟行業。數據顯示在2005年,核心版權產業貢獻了美國經濟12.96%的增長率,而全部版權產業則貢獻了23.78%的增長率。他們按市場規律辦事,通過產品開發、建立全球銷售網絡、多種手段和方法的銷售等,來實現利潤最大化。美國400家最富有的公司有72家是文化企業,音像業占據40%的國際市場份額。產業增值、就業水平和海外銷售三方面持續增長的趨勢鞏固了版權產業作為引領美國經濟增長的關鍵產業地位。面對版權產業的狀況,美國產業界深深感到:過去24年,版權產業是美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因。21世紀,當新的信息技術支持版權產業的發展時,將帶來的是版權產業新的驅動力。
(3)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促使韓國政府確立“文化立國”的方針,把文化創意產業視為21世紀最重要的產業之一。1999年2月,韓國發布的《文化產業振興基本法》將文化產業界定為對文化產品的計劃、開發、制作、生產、流通、消費等,以及與之有關的服務的產業。文化產業不僅僅促進了其他產業部門的發展,也提高了其他商品的附加價值。隨著韓國政府在文化產業上投入的逐年增加,韓國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迅速。游戲軟件產業、電影出口、特別是數字內容產業超過汽車產業,成為韓國的第一大產業。2005年韓國游戲產業市場規模達到43億美元,網絡游戲成為游戲市場中的主導。數字技術的廣泛運用導致文化產業的環境發生了變化,在2002數字文化內容被增加到《文化產業振興基本法》的修訂版中,數字文化內容包含了文化的要素,并在經濟上創造出了附加價值。現在,韓國是公認的文化出口大國。
(4)與世界上文化產業最發達的美國在地理上相鄰的加拿大,為強化自身地位,抵制外來文化,十分重視本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奉行多元文化政策。在20世紀90年代,成立了專門的文化產業司,將多元化政策作為政府的基本國策。在文化市場運作方式,他們實施文化管理分權制,能充分調動各級管理部門的積極性,促進多元文化的發展,有利于文化市場的繁榮。通過財政資助對這些機構進行管理。通過設立基金,進行財政資助管理。加拿大藝術理事會每年為加拿大藝術家和藝術表演團體、演出商提供資助,以鼓勵和促進文化藝術的發展。設立各種文化基金作為資助的經費來源,包括演出基金、協調基金、表演藝術管理基金、藝術節基金、對外文化交流基金等。同時、一些有效的保護本國文化市場的措施也被建立起來,對市場進行管理。抵制傾銷,加大文化投入,發展自己的名牌,建立電子信息網絡等等。
(5)我國在文化創意產業在世界文化創意產業的接軌上表現出了很高的適應性,與世界逐漸接軌,原有的文化領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十五”計劃綱要提出“要完善文化產業政策,加強文化市場建設和管理,推動有關文化產業發展”,“文化產業”首次被寫入中央文件。2001年在文化產業政策上,陸續組建大的文化產業集團,允許外資進入部分文化產業,借鑒跨國公司的經營管理經驗等予以大力支持。新興媒體、網絡技術給文化傳播帶來了新的發展空間,帶動了文化消費市場的活躍,促進了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2008年通過的文化產業振興規劃提供了政策及金融方面的支持。同時,各省市大文化產業成地方經濟新引擎,文化創意產業鏈涵蓋范圍很廣,產業規模和經濟效益巨大。2010年1月,國務常務會議推進了三網融合總體方案,并提出階段性目標和明確時間表,三網融合將促進媒體向雙向交互傳播轉變,向多終端轉變。多種媒體的融合可以開發增值的文化產業,基于有線電視網絡提供的互聯網接入業務、互聯網數據傳送業務,提供方便快捷、優質的文化創意產業服務。文化產業的發展在中國各地區的發展并不平衡。目前,中國一些特大城市如上海、北京、深圳、廣州等城市都在積極推動著創意型行業的發展,相繼建立起一些創意產業基地。如在上海舉行的中國創意產業領域的第一個高層次的國際論壇“2004中國創意產業發展論壇”,以“創意經濟,領航中國城市發展”為核心議題,探討了中國創意產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旨在為政府相關部門、研究咨詢機構、企業界、投資界和各界創意精英提供一個信息溝通、產業分析和市場開拓的交流平臺。2005年,北京舉辦首屆“中國數碼藝術博覽會”,建立起數字藝術交流平臺,進行版權交易、人才交流。交流各國各地發展創意產業所取得的經驗,探索中國特色的創意產業發展之路。北京以2008奧運會的舉辦為契機,大力發展創意產業,如吉祥物“福娃”等一系列產品。上海市政府明確把創意產業作為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推動城市功能改變、推動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著力點之一。以“2010年世界博覽會”為契機,上海改造并建立了一批創意產業園區,聚集了一批具有創造力的優秀人才。據統計,從1994年到2010年16年間,中國信息產業年均增長超過26.6%,信息產業發展速度快,經濟規模躍居全國工業之首,成為國民經濟的制度性和先導性的產業。文化創意產業與信息產業之間的融合促成了經濟新的增長點。
參考文獻:
[1] 向勇.北大文化產業前沿報告[M].群言出版社,2004.
[2] 蔣三庚.文化創意產業研究[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6.
[3] 董為民.聚焦文化產業:國外文化產業現狀、發展措施與經驗[J].經濟研究參考,2004(10).
[4] 姜錫一(韓),趙五星.韓國文化產業[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