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數字傳媒時代的到來和圖片影像的沖擊以及廣告對人們消費觀念的催化,作為這些視覺盛宴的載體,攝影藝術便在各大中專院校普及推廣,甚至個別院校將其作為一門獨立的專業課程做科研,在此環境下,攝影專業就如同現在的藝考大軍——“多而不精”。本論文針對市場需求,高校如何將該學科合理定位,是培養應用型人才還是科研型人才?做一認真地探討!
關鍵詞:攝影藝術;商業攝影;校企聯合;攝影技術;包豪斯設計
1攝影的發展概況
攝影作為一門藝術學科,隨著法國科學家達蓋爾的印版法攝影術在1839年的8月19日于法國科學院向全世界公布以來,攝影技術以前所未有的發展迅速成長、成熟并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人類的生活,而攝影的藝術性,以最初對現實場景的真實再現,繪畫形態的縮影轉變為設計、視覺、平面、服裝、新聞、科學、醫學等學科門類展示自我魅力的星光舞臺。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承載攝影藝術的設備、器材與其交會產生了人類的新寵兒——數碼照相機、數碼攝像機,它們用極具震撼力的鏡頭語言掀起了現時代藝術領域內的一場革命,即人類觀念與思維的革命。
2攝影與設計
很多學生甚至老師都認為攝影就是單純地拿起相機按動快門的過程。他們都割裂了攝影藝術和攝影技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切關系。攝影藝術是隨著攝影技術的發展,將視覺從虛渺引向光明,將抽象化為具體形象,將無形的概念性的思維轉化為有形的圖像表達的媒介,尤其當攝影與設計“聯姻”后,環境藝術設計、動漫設計、裝潢藝術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園林景觀設計都將攝影作為自己的必修課程列為其專業課當中,它作為圖片、平面圖像的載體都在這些藝術領域的舞臺中散發著無窮的魅力。可是很多學校的不重視和課程的安排上都延續了19世紀人們對攝影漠視的態度,課時量少并且授課時間短造成了攝影在藝術設計設計領域中的卑微角色。周兩個課時,連上一個學期或者周十四課時,連上兩周,是最荒謬的課程安排,這好比將中國幾千年的文化濃縮為一紙文字歷史泛泛而談,極端荒誕。
3高等院校攝影課程的教學現狀
為迎合市場的需求,我們國家很大一部分高校將攝影單獨作為一門學科來培養人才,花費了大量的資金建設校園的膠卷暗房沖洗實驗室,隨著數碼時代的到來,登上歷史舞臺還未來得及綻放光彩的膠卷相機便失寵,被數碼相機取代,而數碼攝影沖洗工藝的簡單、快捷使得高等院校又重組資金建設數碼影棚,希望通過這種“實訓基地”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讓他們更好地將理論知識直接轉變為實踐技能,從而和畢業后的就業接軌,表面上看,這是一種無懈可擊的教學模式,可是卻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我們所培養的學生在社會需求中的定位是什么?”
4高等院校攝影專業的教學改革
4.1新聞傳媒攝影工作者
以本科院校開設的攝影專業為例,作者認為如果主要培養學生從事新聞傳媒工作的話,那么在課程設計里更多的是紀實攝影、新聞采編、國內外形勢政策等社會學科,這與新聞傳播學院的課程并不沖突,因為它的核心是新聞紀實攝影,由此衍射到其他專業必修課。若想讓學生實踐練兵,學校可以成立自己的新聞小組,小組成員是來自專業攝影或新聞傳播學院的學生,形成獨立機構,并劃分詳細的責任部門,這樣,學校的大事記或者新聞采編都由這個小組團隊來完成,能讓他們將多樣化的理論知識融會貫通,同時也鍛煉了真正的實踐能力,畢業后到電視臺、報社、傳媒公司等機構工作時,就不會出現紙上談兵的尷尬局面。
4.2商業攝影師
如果培養的學生是純粹的商業攝影師,畢業后是為了給婚紗影樓、網店、時尚雜志社、廣告公司、影視公司、圖片社或者自由創業輸送人才的話,那么該專業的定位一定要和社會需求緊密結合。
就目前情況來看,高校是和市場是嚴重脫節的,具體表現為(1)學校不允許學院或教師創辦商業機構,那么學生就沒辦法將自己專業的學習方向和市場的人才要求嫁接在一起。(2)學校里的攝影實驗室不可能像影樓那樣做實景裝修,有豐富的拍攝服裝和道具,學生在實踐拍攝創作時就會受到很大的限制,學生的就業前景可想而知。解決該問題的方法是:
1) “校企聯合”。學校將科研、學術、基礎理論通過商業攝影機構傳達給受眾,企業將專業的拍攝基地作為學生創意、思維表現的伊甸園,高校必須找到合適的商業機構作為他們的實訓基地,必須定時輸送學生到這些機構實習,只有這樣,我國的影像藝術才能走得更高更遠,與發達國家相媲美。
2)教師引進。學校不能僅將學歷作為衡量教師教學水平的唯一標準,因為攝影是別于其他藝術門類的特殊學科,它的實踐性更強,技術性更高。高學歷的教師,更多的是重視學術研究,對市場的敏銳性相對比較遲鈍,相反,成功的商業攝影師都是從實踐一點點積累,緊跟時代步伐才做大做強的,他們是市場需求的風向標,但是由于學歷的限制或其他因素使得他們無法進入高校,將這些寶貴的經驗傳授給學生,就造成了學生畢業后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影樓、廣告公司等企業找不到理想的好苗子這種斷層的現象。無可厚非,高校必須將攝影教師的門檻適當降低,引進一些優秀的,有實踐經驗的老師,為傳統的教學模式輸送新鮮的血液,注入新的活力。
3)課程設計。這種課程的設計應以攝影技藝、技巧為核心,攝影器材、燈光設備為切入點,以深厚的美學修養和造型設計為先導開設課程,培養出社會需要的應用型高級人才。
5結語
自19世紀末20世紀初,現代藝術思潮從實踐到思想上滋養了包豪斯設計體系及現代主義設計,一切造型的來源點、線、面成為設計的最小單元和造型元素,倘若沒有了攝影的承載,這些元素在如今的數字時代該如何體現?沒有了攝影,環境、景觀、園林勢必將重回到模糊的概念中;視覺傳達、裝潢藝術將是一堆凌亂的抽象符號,那些不斷刷新我們生活的直觀圖像將又會折回到冗長的繪畫年代,這是可怕的歷史的復辟。藝術作為人類的文化產業,一直是我們更高的精神追求,作為其基礎的,也是最基本的學科,攝影應該被提到各個設計學科中的重要地位,無論從觀念還是課時量上都應該給與其充分的肯定和重視。
參考文獻:
[1] 董慶波,李志強.攝影基礎及應用(修訂版)[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9:2-5.
[2] 科拉·巴納克,格奧爾·格巴納克.國際數碼攝影教程[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2:10-11.
[3] 吳詩中.創意攝影[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