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胡作為中國民族器樂最具代表性的樂器之一,深受廣大民眾的喜愛,在二胡教學領域中,大量教材和理論書籍的出現以及教學手段的突飛猛進,使二胡教學呈現出系統化、理論化、科技化、完善化等多方面的發展,也使得二胡在普及化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這與自劉天華先生把它從“民間狀態”引進到大專院校,并經過一代又一代的專業二胡教育工作者們近70年的開拓、創新、發展是分不開的。因此二胡教學在內容和輔助手段方面也獲得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對未來二胡教學的發展帶來了深刻的影響。
關鍵詞:教學理念;教師;音樂素養;教學模式;二胡教材;教學手段
0引言
對于二胡這件中國傳統民族器樂而言,二胡的創作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越來越趨于專業化,各種高難度技巧的出現,豐富了二胡的演奏技術。不同層面、不同風格、不同體裁和題材的作品,又使二胡的藝術表現力更豐富多樣。為了更好地體現作曲家的創作意圖,培養高水準的演奏人才,把優秀的作品呈獻給社會大眾,二胡教學多元化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筆者將分別對二胡教學實踐方面的幾點新發展談一些自己的看法以及作一些回顧和總結。
1傳統教學理念的轉變
在傳統的二胡教學中過于重視對技巧的掌握,雖然高超的技巧對學生的充分表達音樂情感有著重要的作用,但不能深刻感受音樂美,那么學生在進行二胡的演奏時,也無法將音樂所需要展現的感情展現出來,第一、大多數學生在接受二胡的教育前,大部分為沒有基礎或者基礎較差的情況,而年齡也多為7至15歲的適齡兒童,要加強這方面學生的音樂演奏情感相對而言是比較有難度的,所以教師應在課堂中著重加強對音樂素養方面的培養,而不應僅僅局限在對演奏技術方面的訓練。第二、在高校二胡教學中應充分結合高校學生的特點,他們多數將成為未來的老師,這就需要教學目的多以“師范性”為主,要求學生既要吸收課堂上的所學的內容,也要同時具備把所掌握的知識傳授給其他人的技能。第三、在二胡的必修、輔修專業和其他科目相對較多的情況下,使得學生們忙于學習理論知識,對琴技的練習就逐漸疏忽了。這些問題可謂是讓二胡教學面臨著重大的改革,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應多制造生動有趣的課堂氛圍,通過情景交融的方式激發學生對二胡音樂的情感,進而帶動審美鑒賞等能力的逐步提升,幫助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中快速提高音樂素養,將音樂潛力發揮到最大化,進而幫助其演奏更加具有感染力和生命力。
2教學模式的靈活多變
傳統的教學模式多為一對一的教學模式,而這樣的教學模式雖然能夠讓學生掌握理論知識,但卻限制了學生們的發散思維,讓學生從單一的方向思想,這不但不利于學生進行音樂學習,甚至可能引起學生對音樂枯燥乏味的學習方式的反感。因此,打破傳統教學,將教學進行多元化設計,根據學生的層次不同來進行不同的強化教育,這也是符合音樂崇尚自由的、無拘束的原則。
2.1集群式教學
對于沒有任何二胡基礎或者二胡演奏水平提升很慢的學生,他們雖然對二胡充滿了熱情,但是不知道如何下手使自己能夠充分掌握二胡,使學習二胡的信心受到了很大的影響,這就需要教師針對他們開展集群式教學,這不但為學生提供了互相交流,互相學習,互相促進的學習機會,也十分有助于學習信心的提升。
2.2小組式教學
對于以前有一定二胡學習經歷,但卻由于中途各種原因放棄的這份學生,他們相較于沒有基礎的學生而言有所不同,若讓他們參與集群式教學,這只會使他們的學習進度變慢。因此,安排他們參加小組式學習,不僅能夠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做到了因材施教的原則,也更加有利于學生的情感交流。這幾種方式均是要結合學生的不同層次進行不同形式的授課,這樣就能夠以較快的方式幫助學生不斷提高,也能夠更好的達到教學目的。
3教材的系統化
當今二胡教學的最顯著特征就是較前期更加趨于系統化,這一點首先體現在教材的建設方面。無論那一種樂器,就其演奏藝術的傳承與發展而言,教材的積累與系統化都是至關重要的因素之一。器樂演奏藝術的教材,主要是由記錄在樂譜上的器樂作品構成的。過分依賴考級教材進行教學,導致學生演奏技巧和風格的不全面;純粹以能夠演奏某個作品來給予等級,忽視其真正的水平等一些負面現象也是存在的,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制定具體樂曲的演奏要求,學生達不到所規定的要求,就要有針對性的分別進行訓練,補充其他練習,直到學生掌握為止。總的來說,目前的二胡教材對于二胡教學在樂譜的基本歸類、教學層次的基本劃分方面,所帶來的功績還是不可磨滅的。
4教學手段的科技化
當前中國進入了數字化時代,大量與音樂有關的數字信息化產品逐漸占領音樂的消費市場。各種類型的二胡演奏、教學光盤、CD、VCD等已成為二胡學習者和二胡教學者的重要學習手段和教學方法,同時,互聯網的急速發展也成為二胡教學手段科技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產品為二胡教師和學生們提供了真實的可供參考物,教師可以相互借鑒他人的演奏風格和方法,來豐富自己的教學內容,避免不恰當、不科學的方法傳授給學生。學生可以通過多聽多看,增長自己的感性思維,得到“美”的感受和熏陶;便于從細致的演奏手法上入手,模仿名家音樂語言表達,拓寬自己的表現思路。這些產品配合著當前教學書籍的發展,使二胡基礎教學方法和基本技巧演奏方法逐漸的走向科學規范,促進了教學法的交流和提高。
綜上所述,二胡的教學與發展,是多個方面因素所組成的,需要不斷在學習與實踐中積累、提高。我們應當從傳統的教學理念中跳脫出來,符合時代形式的發展需求,結合不同的特色進行不同的教學,發揮因材施教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從音樂素養、理論技能等方面進一步提高,帶領出更加優秀的學生隊伍,也能使二胡這件樂器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具備一個更好的發展方向和一個良好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 許講德,張韶,趙寒陽,等.全國二胡(業余)考級作品集[C].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6.
[2] 宋國生.二胡演奏藝術[C].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
[3] 張韶.二胡廣播教學[C].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89.
[4] 蔣風之,蔣青.蔣風之二胡演奏藝術[C].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9.
[5] 揚長安.跟我學二胡[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97.
作者簡介:許帥(1984—),男,助教,蘭州城市學院教師,研究方向:器樂演奏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