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箏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又名曰“古箏”,是最富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樂器之一,也是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歌唱這種藝術形式最能以細致的聲音、氣息等表達人們的情感,喜、怒、哀、樂等各種情感都可以通過不同的氣息及韻律等進行表達,歌唱性即人們在古箏演奏中所體會到的那種類似歌唱中所表達的細致的情感,感受,心態和狀態等。本文針對古箏演奏中歌唱性的重要性及如何培養古箏演奏中的歌唱性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古箏演奏;歌唱性;培養;音樂背景;樂句;聽辨力
0引言
眾所周知箏是我國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古老的樂器之一,它既能演繹優美、緩慢、抒情的曲調,又可以表現人們的雄心壯志及豪邁的胸懷和心情,在中國受到大眾的喜愛。詩句如:“彈箏奮逸響,新生妙入神”“坐客滿筵都不語,一行哀雁十三聲”表達了人們對古箏的喜愛和古箏這一藝術形式的獨特性。[1]據歷史資料顯示,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古箏就已廣泛的流傳,有著悠久的歷史。
1古箏演奏中歌唱性的重要性
音樂源于歌唱,音樂是一種聽覺藝術,是歌唱的藝術,優秀的音樂必須具有歌唱性。[2]培養學生在古箏演奏中的歌唱性,對學生的終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1“歌唱性”概念
音樂不同于其他的藝術形式可以以形、像等形式進行表達,音樂是一種聽覺藝術,利用聲音的長短,長短,強弱,韻律,節拍等來表達人們的感情,態度,靈感等。但是所有的音樂都有必須具備歌唱性,沒有歌唱性的音樂使失敗的音樂。所謂歌唱性即人們在歌唱的同時體會到那種美感,情感,情調,心態,靈感等,當我們用歌唱的那種心態去彈奏古箏,并且能通過這種感覺通過手指轉換為琴音,那么古箏演奏就具有了歌唱性。[3]
1.2古箏演奏中歌唱性的重要性
音樂源于歌唱,音樂是一種聽覺藝術,是歌唱的藝術,作為音樂的一種形式,古箏音樂的實際內涵也是使古箏具有歌唱性。在古箏演奏中歌唱性有重要的意義,它會通過演奏者的演奏技巧、感情、靈感的結合使古箏演奏在演奏得到時同時的表現,這種三種要素在演奏中的綜合性的表現就具有歌唱性。但是由于歌唱性的表現要求演奏者具有極高的藝術造詣和天賦,一般的演奏者較難在演奏中表現出曲子或作品的歌唱性。歌唱性的培養需要演奏者具備一定的音樂背景知識如地方音樂知識,地方語言,戲曲藝術,音樂發展史等;需要掌握一定的演奏技巧如樂句的正確劃分等,同時可采取對樂曲進行歌唱和提高聲音辨識力來提高演奏的歌唱性。歌唱性可以說是所有音樂形式所追求的目標之一,培養古箏演奏中的歌唱性對于更好的表現古箏的藝術魅力,創作者的所創作作品的美感,情感,靈感有重要的意義。
2如何培養古箏演奏中的歌唱性
2.1了解音樂背景
想要更好的詮釋古箏演奏的歌唱性首先必須對音樂、傳統藝術、古箏及古箏作品的音樂背景,風格等進行學習和了解,只有了解了音樂背景才能更好的表現古箏的歌唱性,沒有音樂背景,創作背景的音樂作品就如無本之木,無根之花,沒有了音樂的根本,終將被淘汰。中國幅員遼闊,民族多樣;不同民族,地區之間由于政治、經濟、文化、歷史、民俗風俗、宗教信仰及方言等的不同,音樂具有明顯的地域性特征。因此想要更好的表達古箏的歌唱性,除需熟練掌握古箏的演奏技巧外還需學習地方音樂及方言文化等,等使自己在各個學科領域上都有所了解,并利用其這些知識為音樂創造制造靈感和依托,為創造出更好的古箏音樂作品打下基礎。如各流派的古箏作品演繹時,由于受各自音樂知識,方言文化,科學文化知識及個人素質和人生閱歷的不同,同一流派的演奏家在演奏相同的作品時風格水平卻有很大的不同。古箏演奏的專業知識和技巧在演奏中的運用時有限的,但由于知識和閱歷的充裕,古箏的演繹也更加的有韻味。此外箏樂文化蘊藏于民間音樂與地方戲曲、戲劇、戲種之中,有各自不同的地方風格特點,從中吸取精華進行加工、整理、創編,把握特點使之與時代的發展相結合,走出一條古箏發展的新路子。
2.2正確劃分樂句
樂句即音樂的句子,音樂的演奏首先從樂句開始,就如人類的語言由字、詞、句子構成規律一樣。樂句有很多要素組成,主要包括分句分段,標點符號等;分句分段就如同文章中的停頓,表示不同的感情,思想;標點符號出現錯誤就如同文章中斷句錯誤一樣,會使樂句所表達的意義出現錯誤。只有準確的分句才能準確的表達作曲者的思想和情感否則將會是音符的單一羅列,因此正確劃分樂句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針對古箏演奏中對樂句的整體認識不足:認為只要彈出音符和節奏或者模仿大師的演奏風格就可以了,不需要考慮樂句;急于求成:認為只要大師指點一二,不需要了解樂句劃分就可以成功;感覺自己練習時間緊張,無閑暇學習樂句知識和劃分等誤區,筆者建議:首先需要提高的是對樂句的認識,明確分句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我們的演奏;其次,要在老師的指導下按照系統、科學的原則來進行循序漸進的練習,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分句能力,不可急于求成。最后,認真學習樂句的劃分,只有學好樂句劃分才能掌握彈奏時指法的安排、音色的設計、力度的變化,才能演奏出好的作品。
2.3對樂曲進行歌唱
音樂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歌唱,對于古箏演奏來說最好的表達方式即歌唱。匈牙利著名音樂教育家柯達伊強調:“不先歌唱就先學器樂的學生,一生中注定沒有音樂”,培養一個良好的氣息和歌唱感覺對于一個演奏者能否準確的表達音樂的感情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樂曲進行歌唱一方面可以培養古箏演奏者的氣息和歌唱感覺,另一方面可以使演奏者通過對樂曲的歌唱更深入的了解樂曲所表達的內涵和感情從而達到最好的演奏效果。就如何對樂曲進行歌唱筆者提出以下三點建議:一是分析樂曲,樂譜,樂句,找到哪里應該該斷譜,哪里應該停頓,對樂曲進行歌唱從而為更熟練的演奏樂曲做鋪墊;二是通過對樂曲的歌唱提高個人的音樂感悟能力,把握音樂的旋律和節奏,節拍以更好的演奏樂曲;三是根據對樂曲的歌唱調整自己的氣息和氣感,使自己的氣息、氣感與古箏演奏完美結合,達到完美的演奏效果。
2.4提高聽辨力
聽辨能力是指學生聽辨高音、節奏等技巧的能力。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想要提高古箏演奏的歌唱性,必須要提高聽辨能力。就如何提高聽辨能力筆者建議如下:第一,基礎聽辨能力訓練即唱音階。唱音階是提高聽辨能力的首要步驟,堅持每節課都練習音階“do re mi…… ”,提高對音符的感受力和辨別力;第二,聽想能力訓練。堅持每周訓練至少兩次集中注意力去聽和分辨音樂中的情感,思想,試著去分辨音樂中喜怒哀樂等,對音樂進行全面的分析很研究,提高辨別力。第三,分析音樂節奏和韻律。每周分析一曲古箏作品,體會作品的節奏和韻律并進行深入的分析和學習;第四,要對自己演奏的音樂進行聽辨,鑒賞自己的音樂??傊?,音樂中聽力的訓練可以不失時機,不間斷地進行,加強了學生感知音樂的能力,增強了對音樂語言的敏感性,為提高學生全面素質打下了一個堅實而有效的基礎。
3結語
總之歌唱性在古箏演奏中可增強其藝術表現力,培養學生在古箏演奏中的歌唱性可增強其在古箏演奏中的演奏技巧,提升學生的藝術鑒賞性,對學生的終身發展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焦文彬.秦箏歸秦[J].秦箏,1993,12(2):9-13.
[2] 周耘.古箏音樂[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0:52.
[3] 張前.音樂美學教程音樂卷[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2:8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