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傳播媒介的普及,流行語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是了解社會、人文、環境等信息的平臺。多元化剖析流行語產生的過程是對某一個社會群體在特定政治、文化環境中的深層理解。從流行語時代背景入手去理解產生的原因,分析隨之帶來的多元價值是對當代社會的探索和理解。
關鍵詞:流行語;多元化;傳播媒介;多元價值
在這個多元化的信息時代,流行語的產生和傳播已經形成它既定的模式,它折射出時代的需求和現象、社會存在的問題、大眾的心聲,它不僅僅是一個“產物”,它伴隨著時代的特點并被賦予特定的文化內涵。對流行語的理解、分析和反思就是從一個方面去解析社會。流行語不僅僅是社會的一個表現,同時還是一個入口去探索社會的多元價值。
1當代流行語的產生背景
在這個傳播媒介多元化的時代,不同城市不同國家之間的信息交流變得頻繁和深入。人們可以通過電視、計算機及網絡、報紙、雜志、廣播等媒介了解世界各地的時事政治、潮流尖端的時尚信息、具有地方特色的趣聞軼事等。與此同時,大量的商業廣告通過不同媒介和方式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從聽覺、視覺、嗅覺甚至觸覺上刺激著人的感受。
對于大部分現代人來說,人們在工作、學習、交流、消費上依賴科技和傳媒。人們使用手機上網購物、在網絡平臺上發表自己的觀點、通過移動媒體接收最新資訊等,流行語就產生在這個與媒體有緊密聯系的時代。它是一種社會流行現象,符合“流行”概念的基本內涵,即某種特定的趣味、語言、思想及行為方式在一定數量的社會成員中逐漸普及[1]。流行語的產生與時代的現狀和需求有緊密聯系,大量的創意廣告、影視作品、綜藝節目這些宣傳媒介都是制造和傳播“流行語”的平臺。
2多元化看流行語的產生
流行語是值得人深思的時代“產物”,從多視角去剖析它,可以發現它背后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多層次的產生原因。流行語是在一定時期內,在特定的人群中被人們普遍適用的話語形式,是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環境及人們心理活動等綜合音速的產物,并在傳媒的推動下盛行的詞、短語、句子或特定的句子模式[2]。
(1)典型社會事件在特定環境下制造流行語。例如“我爸是李剛”、“很黃很暴力”,這些流行語產生于娛樂新聞或者名人奇事,經由網絡、報刊雜志等媒介的傳播,很快成為大眾的談資。流行語因為真實或者夸張地反映了一個社會問題或者社會現象而吸引大眾的關注,熱門事件經過媒體挖掘或其他原因產生的關鍵詞容易記憶和傳播。
(2)熱播的電視節目、電視劇、電影或者廣告同樣是產生流行語的一個母體。例如,電視劇《甄嬛傳》中重復率極高的“這真真是極好的”臺詞迅速走進人們的生活。這種類型媒介通過視覺和聽覺刺激觀眾,通過明星效應、瑯瑯上口的臺詞、犀利的或觸動人心的語言、重復多次的特點配合著特定的故事情節吸引大眾心理,從而將臺詞或廣告語言變成生活中的流行語。
(3)目的性極強的流行語制造。廣告從各種媒介侵入大眾生活,有商業目的也有公益目的,例如“珍愛生命,遠離毒品”、“正能量”、“最美××”這些正面的流行語,是一種公益的有效宣傳及肯定。著名網絡銷售平臺聚美優品在2012年的新版廣告中,CEO陳歐說的一段臺詞迅速走紅,形成文體“你有XX,我有XX。你可以XX,但我會XX,但那又怎樣,哪怕XX,也要XX。我是XX,我為自己代言!”這樣令人振奮的廣告語言不僅激起一部分人群的共鳴,更為商家帶來有力的宣傳和豐厚的回報。
(4)借由網絡平臺通過犀利言語展示自己的強烈意愿。新浪微博中的草根名人“留幾手”通過犀利語言給照片評分而就此走紅,各類網絡紅人也因為犀利的語言、而得到眾多網民的關注。網絡成為一個分享自我意愿的平臺,讓眾多網民有地方訴說自己的心情和表達自己的觀點。
流行語的存在和流行是一種客觀現實,它即是一種語言現象,同時又是一種文化和心理現象。[3]流行語的產生背后有傳播媒介的推動,同時,它的產生折射出社會問題,反映著社會現象,并在一定程度上呈現大眾的心理特征。
3流行語產生的多元價值
(1)流行語的首要特征是傳播速度快。流行語之所以流行,在于它具備語言簡潔、代表性強、易記憶,這樣的特點讓流行語迅速被挖掘成為傳播的手段之一。雖然流行語本身具有偶然性,但是在了解和掌握它的某種特定規律之后,抓住它的特點并營造出合適的環境,流行語也是可能被制造出來的。通過流行語,廣告或宣傳,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大眾的記憶度和傳播價值。
(2)流行語折射社會問題,訴說大眾需求。流行語在很大程度上精準概括事物特點,通過流行語,一方面我們可以發現當代社會的不足,找出問題所在,并解決問題;另一方面,我們可以挖掘到社會的正面能量,從而推廣優秀的品質。流行語的流行某種程度上取決于大眾群體的關注,分析關注群體找到他們的訴求,是理解他們的有效途徑之一。流行語對社會、環境、政治等各個方面都有一定影響,從它的視角去理解,流行語具有社會價值。
(3)歷史文化通過流行語得到傳承。像“不到長城非好漢”、“劉姥姥進大觀園”,這樣類似從歷史古跡、經典書籍等提煉出來的語言在這個現代社會中再次流行,無論這些詞匯、語句是怎樣重新流行起來的,我們都可以從中再次回顧歷史、重溫經典,體會其中蘊藏的內涵和文化價值。
流行語的產生和影響有著它獨有的模式特點,深入理解才能更全面正確的看待和把握它。當代社會下,流行語已經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它來自于生活也折射出生活的萬象,映射著歷史的變遷和文化的積淀。多元化的追尋它的產生到分析它的價值,是一個探索、歸納、總結和反思的過程,對促進社會和自我有著啟示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楊鵬,唐三勇.新媒體對當代政治流行語的影響[J].當代修辭學,2012(01).
[2] 石晶,崔麗娟.群體行為驅動:流行語的社會心理分析[J].當代修辭學,2011(06).
[3] 蔡金潮.當代流行語的來源、類型與發展動因[J].淮海工學院學報,2011(09).
作者簡介:談靜(1990—),女,湖北黃石人,武漢紡織大學藝術設計專業研究生,研究方向:服裝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