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文化改革發展進行了戰略部署。實現基層文化地域化是新時期工作的重點,基層文化地域化可以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是提高人民幸福生活指數的重要舉措。近年來,基層為加強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最大限度促進基層文化地域化,以“網格化宣傳服務”為重點,積極探索創新,努力建設結構合理、功能健全、實用高效的宣傳服務體系,實現了文化宣傳服務一體化、地域化發展。有力地促進了社會文明、精神文明。
關鍵詞:基層文化;地域化;網格化宣傳
加強文化建設,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是當前一項十分迫切的任務。如何促進基層文化地域化,實現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局面是當前要深思的問題。實現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必須要加強農村基礎文化建設,畢竟我們是農業大國,大部分人口都分散在農村,而且農村的文化基礎設施本來就落后,農民的素質也參差不齊,還有一些封建的、落后的思想干擾,難度之大令人難以想象。本文通過筆者工作經驗的累積和文獻的借鑒思考,切實提出了利用網格化來促進基層文化地域化的建議,為基層文化的建設提供一定的借鑒價值。
1利用網格化宣傳,保證基層文化宣傳到戶
“網格化宣傳”,即是指將每個社區按照一定標準劃分為若干單元網格,以網格為文化宣傳服務的基本單元,將社區全體居民納入宣傳服務范圍,形成街道、社區、網格三級文化宣傳服務網絡,以網格為單位組織開展各類文化宣傳活動。[1]
(1)合理劃分網格。社區以便于聯系、便于服務為基本原則,按每個網格約20~25戶的基本規模劃分網格。每個網格確定一名負責人,一般由退休老黨員或熱心社區事務的居民擔任。網格負責人要對網格內的居民做到“進門入戶全到位、聯系方式全公開、溝通渠道全暢通、服務管理全覆蓋”。
(2)整合資源優勢。各網格組建文化宣傳隊,由機關干部、社工、社區黨員和社區群眾組成。同時,充分考慮在職黨員的崗位職責、專業特長、年齡結構、能力素質等因素,積極引導其加入網格文化宣傳隊,實現科學配置、優化組合、異質互補,最大限度整合資源優勢。在網格文化宣傳隊的基礎上,各社區還根據宣傳工作需要,組建專業文宣團隊服務群眾。例如,在社區組建由退休教師、文藝骨干組成的宣傳藝術團,通過形式多樣的文化宣傳形式,協助網格宣傳隊做好形勢政策、公民道德、文明創建等宣傳工作。
(3)全程全員參與。網格宣傳隊每名成員必須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和相關的政策法規,把宣教工作作為自身重要職責,推進特色理論、方針政策進社區。網格宣傳隊對網格內居民面對面、點對點講解黨的方針政策、社區建設情況,聯系現實中社區的熱點、難點問題幫助群眾解惑釋疑,及時收集反饋群眾訴求。各社區精心編印活動??l放到戶,形象生動地說明和展示主題教育活動的目的意義、社區的發展情況、社區群眾生活發生的深刻變化等,引導居民樹立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形成支持社區建設、參與社區發展的良好氛圍。
2創新文化宣傳形式,突顯基層文化地域特色
街道積極創新宣傳載體,通過設立黨工委委員社區聯絡站,推進精神文明宣傳進網格,打造網格文化書畫樓道等,切實深化網格化宣傳。網格宣傳隊、網格負責人切實擔當起“四大員”的責任,努力當好文明宣傳員、道德點評員、文體指導員、網格服務員,在各個網格積極發展各類志愿者,廣泛開展環保、科普、幫困、助殘等社會志愿服務活動,大力宣傳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知榮辱、明禮儀、促和諧的良好社會風尚,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教育。[2]
設立黨工委委員社區聯絡站,就是將街道黨工委委員按照網格化分工要求,每位黨工委委員聯系一個社區、服務一個社區,切實幫助基層社區、群眾解決一批重點、難點、熱點問題,努力推進和諧示范社區建設。[3]推進精神文明宣傳進網格,就是在各網格開展以“服務大家我先行,促進和諧比奉獻,爭當文明城市人”為主題的宣傳活動,有力推動社區居民主動參與社區建設,實現社區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推動文明創建活動的深入開展。
打造網格文化書畫樓道,就是把握住住宅樓樓道這一獨特的宣傳陣地,切實發揮社區書畫協會等團隊的作用,以文化創意的形式,借助書畫藝術手段,向小區居民開展文化宣傳工作,提升網格宣傳實效。
3深化地域化宣傳,增強基層文化宣傳實效
(1)因地制宜、分類施教,在宣教方式方法上突出靈活性。網格負責人與服務對象長期聯系,關系密切,熟知服務對象的情況,有的放矢地開展宣傳工作。網格負責人按照年齡特點、文化水平、心理特征等進行分類宣傳,實行個性化服務、家常式交流,變先入為主的單向灌輸式說教,為情理交融的雙向互動式溝通,起到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影響。[4]很多網格宣傳人員經常是在茶余飯后、閑情漫步、摘菜聊天中就地就便開展宣傳,用身邊人講身邊事,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中講清道理,在情與理的交融中達成共識,使宣傳工作生動鮮活、入情入理。
(2)聯系實際、貼近群眾,在宣教內容安排上強調針對性。網格宣傳隊通過走訪了解不同居民的所需所求,把握居民最關心的、群眾最想了解的內容,有的放矢地進行服務宣傳。如圍繞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方針政策,緊扣廣大居民關心的低保、計生、環境保護、文化活動及生活中的一些切身利益相關的展開宣傳,切實做到以“需”定“宣”。
4結論
十八大,我們期盼著基層文化建設有個大飛躍,用先進的文化引領基層民眾的思想。先進的文化,不但讓基層民眾從中享受到了文化帶來的快樂、幸福,還有效地促進了民風、鄉風的轉變,社會風氣得到了凈化,基層民眾的綜合素質得到了提高。用馬鞍山市市長張曉麟的話說“倉廩實而知禮節。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文化是‘硬實力’?!薄敖洕l展、社會事業進步和文化繁榮是衡量一個地方發展的標準,其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人民群眾的幸福。隨著社會的發展,文化的內涵也在發生變化,各級政府要真正做到與時俱進,讓文化領風氣之先、時代之先。”才能有效地促進基層文化地域化的建設推進。
參考文獻:
[1] 楊歲祥.加強基層文化建設 全面推進和諧社會發展[J].西安社會科學,2010,04(30).
[2] 姚廣才.基層文化建設淺議[J].攀登,2010,04(05).
[3] 史杏芬.在實踐工作中結合科學發展觀發揮社區教育的功能,促進基層文化的發展進步[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12(19).
[4] 何志偉.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的現狀與對策思考——以鄭州市為例[J].調研世界,2007,07(10).